03.07 明明保险公司倒闭了,健康险会受很大影响,为什么大家还是敢买小公司的产品?

昌于森


你以为保险公司的牌照那么好拿的,任何一个保险公司,你觉得小,都是很大的体量。

另外保险法有规定,保监会会对保险公司破产进行兜底的,也就是说你的保险业务会有另外一家保险公司接管。


谈笑阁


一、保险公司其实都不小。

很多保险公司的名称,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这也不奇怪。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在大陆经营的保险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2家,人身险公司96家,财产险公司89家。


这其中既有大家熟知的老七家:国寿、平安、人保、太保、太平、新华、泰康;也包括一些新型的百年人寿、信美相互、华贵人寿等公司。


老七家,因为成立时间较长,线下分支机构广,代理人队伍众多,广告投入曝光机会多,很多人都听说过。其余的保险公司没有听说过,其实也很正常。


但即使这些你没有听说过的保险公司,其实都不小。这里给大家从股东背景和成立门槛两个角度分析一下:


(一)股东背景

股东背景,我先给大家举几个小众合资公司股东背景的例子:

工银安盛: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五矿集团和法国安盛的合资,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

光大永明人寿:中国光大集团和加拿大永明金融,后者创建于1865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

瑞泰人寿:中国国电集团和英国耆卫保险集团的合资,后者成立于南非,业务遍布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保险公司,内有大央企、大银行站台,外有一流的国际保险公司做外援,公司硬实力都是杠杆的。


再来看看,这些年诞生的一些新型保险公司,他们的股东也都很厉害。

众安保险:三大股东分别是阿里、腾讯、平安

信美相互:大股东是阿里

华贵人寿:大股东是茅台


(二)成立门槛

金融机构销售金融产品都是需要金融牌照的,保险也不例外。而保险牌照在大陆其实是非常珍贵的牌照,想拿到都非常难。


《保险法》第68条和第69条,对保险公司的成立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除去基本的股东背景、实力及相关人员的资质要求外,可以重点看看画红线框处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2亿元;


而且,这个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简而言之,注册资本出资的形式只能是货币,不能是土地使用权及知识产权等其他权利;


此外,与一般公司不同,保险公司股东的出资,不能采用分期的方式,只能一次性完成出资。


最后,即使你有2亿的实际货币资本,也很难注册成功,现实情况下,你没有个10亿以上的硬实力,肯定是不行的。这里给大家举例,几家最新成立不久的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情况:

华贵人寿:注册资本10亿

国宝人寿:注册资本15亿

国富人寿:注册资本15亿

…….

因此,所有的保险公司其实都不小,小只是相对的。



二、保险公司破产都很难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明一下具体的原因:

(一)资金运用

你交的保费,保险公司收取后,对这部分资金并不能为所欲为。在资金运用监管方面,需要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满足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而具体到实处,监管也制定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对保险资产的分类、品种以及相关比例等进行明确的比例限制。

确保保险资金的运用足够安全。


(二)偿付能力监管

先简单科普一下偿付能力的概念,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中的定义,就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显然偿付能力越高,保险公司无法支付理赔金的概率更小。

偿付能力也一直是监管检测的红线。偿付能力详细的内容,后面我再写文章介绍吧。

我国现行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俗称偿二代,是在2016年开始实施的。这套标准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关键指标更是超越了欧美现行的标准,而且这套监管规则还在不断完善,偿二代二期工程已经处于研究阶段。

按照制度的要求,保险公司每季度需要报送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每年需要报送一次偿付能力报告的审计报告及经独立第三方机构审核的压力测试报告。

确保保险公司在未来一年内99.5%的概率不会破产。


(三)再保险制度

不仅我们普通消费者需要保险,保险公司也需要保险,保险公司的保险,就需要再保险公司提供了。

按照保险法第103条规定: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实际实务中,各家保险公司也都会寻找再保险公司对业务进行再保安排,把一部分保费分给再保公司,出现理赔后,大家一起分摊一些。

很多时候一笔大的业务背后,都会有好几家再保险公司在共同分摊。


(四)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保险保障基金堪称保险行业的最后一道风险防线

按照保险法第100条的规定,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都要拿出一小部分保费上缴到保险保障基金。

这部分钱,交由专门的公司运作管理,一旦有哪家公司出现风险,可以就可以用来救急。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0日,保险保障基金余额高达1424.25亿元。这钱包的厚度,还是杠杆的。


因此,从上面四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现有监管政策体系下,无论大保险公司还是小保险公司破产的风险极小。


三、万一破产了,也有人兜底


退一万步讲,在各种监管和规定之下,保险公司仍然没办法经营的话,你购买的保单的利益,也会得到完全的保障,因为:


(一)保险保障基金会出手

上面在保险保障基金制度里,我已经说过了它的作用。这里就直接举例,保险历史上保险保障基金出手的实际例子。

自保险保障基金2008年成立以来,其已经先后出手救助过三家保险公司,第一次帮了把当时深受利差损影响的新华、第二次是中华保险、第三次就是最近的安邦保险(现在改名成了大家保险)。

大家再看看上面三家保险公司现在的经营情况,个个都经营的好好的,那些买过该保险公司产品的客户,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二)有其他保险公司接盘

即便未来,保险公司真的经营不下去,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目前还未出现过),也会有其他有资质的保险公司接手,保险客户的利益,依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这一点在《保险法》里有明确的规定: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并且转让时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如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因此,即使你眼中的小保险公司真的破产了,你拥有的保单依然不会受到影响。


保险公司无大小之分,只有相对的大小;

大小保险公司的服务都不差;

保险公司都非常难破产,即使破产了,你的保单依然很安全。


最后,买保险,我们应该挑的是保险产品,而不是保险公司。



龙哥保


我理解这里面有几点担忧:1.保险公司小,没听过。2.没听过的保险公司,如果倒闭了,理赔受影响吗?

因为不只是小公司,大公司也有濒临破产又起死回生的,因为这里的银保监会的监管和支持。

1.《保险法》规定,人寿险保险公司不允许倒闭。详见下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2.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在银保监会的统一监管之下,监管机制详见下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3.截止2018年末原保费收入排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前20名的排名情况,有知名大公司,也有少有听过的比如君康人寿、前海人寿、天安人寿等。

4.从保险公司的服务来看,银保监会对各家公司的保险服务有评定标准。见下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截止2018年末,根据以上标准,评定的结果,A和B级列举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析:A级公司分为三个部分:AAA空缺,AA三家,其中的交银康联人寿,不知道大家听过否,A级除了泰康和平安吱歪,还有恒大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也不是所谓的“大公司”

分析:B级榜单中,绿色部分是所谓的“大公司”,红色的部分,大部分是大家没听过的,信泰、天安、中荷等等。这些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没办法界定。

5.举两个例子,保险公司濒临破产被拯救回来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新华人寿。2006年新华人寿的偿付率仅刚刚超过60%。因当时的新华人寿董事长关国亮挪用巨额公司资金。

2007年5月,保监会首次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接管新华人寿,持股数约为4.5亿股,占新华人寿股权的38.815%,位居第一大股东。 2009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宣布,将把新华人寿38.815%的股权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 此次交易中,新华人寿每股8.7元,比保险保障基金接手时的每股5.99元,高出了2.71元,整个交易对价约为40亿元。以此计算,保险保障基金在本次交易中盈利12.5亿元,还小赚了一笔。 自此,中国第一家面临“破产”的保险公司被国家保监会完美的拯救回来! 而新华保险也在保金退出后,于2011年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的四大上市保险公司之一。

这个期间,新华的保险业务依然在卖,持新华保险合同的客户依然可以理赔,这其中受到影响的是分红险中分红的部分,不理想。

第二个例子:安邦人寿变成了大家集团

2018年2月23日,原中国保监会依法对安邦保险集团实施接管,开启了这家2万亿体量保险集团的重组,目前中国银保监会对其接管期已延长至2020年2月22日。 安邦保险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的A股公开持股24只,合计持有股数达到179.78亿股,持股市值约达到1967.01亿元,持股主体包括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安邦保险集团、和谐健康保险、安邦资管等多个公司。

2020年2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依法结束对安邦集团的接管。
这是一家集团公司,体量庞大。在接管期间及接管后,持安邦人寿合同的客户偶,由大家保险集团接受,理赔不受影响。

综上,不管保险公司大小,在《保险法》的支持下,在银保监会监管之下,人寿寿险业务的保单不会因保险公司“倒闭”而受到影响。所以,请放心地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至于保险公司运营等情况,交给监管结构即可。

祝开心快乐!



夏天之质保人生


对于小保险公司靠不靠谱,推荐一篇文章《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作者:李元霸这篇文章里面将保险公司的监管、运行机制讲的特详细,建议花点时间好好看看。

17年我自己在给自己及家人配置保险就是受这篇文章的影响,最后选的小而美的产品,结果到了18年,安邦保险因为吴老板作被保监会接管,当时收获了不少“大公司”代理人的问候。

可是,让他们失望了,安邦保险最后改名为大家保险。我的保单没有因为安邦被接管而失效,反而是在被接管初期就收到安邦保险的短信,告知保单效益不受影响,无须担心等等。

所以在买保险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大小真的不是你选择一个产品的关键因素,产品才是。

哦,对了,中国自从恢复保险业务后,被接管的公司共三家:一次是为了新华保险,另一次是为了中华保险。而最近一次是安邦保险(现在改名为大家保险),目前这三家公司也恢复了正常经营。新华保险甚至在被接管后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仅有的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其余三家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


果子里在路上


从专业的角度看,我认为,还是归于客户对保险不了解。客户在不懂之前,喜欢用相同的保额比较,哪家便宜,我买哪家。殊不知,只有买错 绝不会卖错。比如,小公司偿付率100%,大公司偿付率259%,什么意思,一旦因突发门事件,大家全部都来理赔,百分百那家公司一定倒闭,因为钱赔完了,没了嘛。而另一家百分百陪完,还剩下1.59个公司,您说您愿意买哪家?另外,小公司因为价格便宜,明知道卖的越多,后期理赔会更多,岂不死的更快。不急,它的条款只要多设几个条件,很多人就不能理赔。但这些一般客户是很难察觉的。当然还有很多大公司为客户提供的额外医疗服务。所以,找一家大公司,找一个真诚可靠的保险代理人显得尤为重要! 太平洋保险公司今年来,围绕客户权益撤巨资搭建的太保蓝本医疗服务平台,就很棒,(这是除保单以外的权益)全方位解决客户问题。有机会可以了解下。[呲牙][玫瑰][玫瑰]


大爱应如是


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保险公司倒闭风险小。

虽然说只有寿险公司不能随意倒闭,健康险公司并不在此列。

但是,所有保险公司都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经营风险相对较低。

而且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针对保险公司保障的问题,补偿投保人的权益。保险保障基金的保障,并不限于人寿保险,健康险也同样在保障之列。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保险保障基金会给予投保人补偿。

所以,总体来说,保险公司不同于一般商业公司,其经营风险相对来说并不大。

第二、健康险大多是短期险。

我们平时说的健康险,大多是短期险。虽然重疾险实际上也属于健康险。但是因为很多重疾险的主险都是寿险。即便有的重疾险是单独的主险,但是也带有寿险功能,所以普遍倾向于重疾险是归为寿险的监管和法规范畴的。

另外常见的健康险就是医疗险。医疗险大多是短期险,就算有的长期险,最多也就是6年。短期险即便保险公司倒闭,一年几百块的保费损失也不大。

第三、保险公司成立有严格的要求。

保险公司不同于其它公司,要成立一个保险公司,有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而且必须是实缴资本。当偿付率不达标的时候,就必须要注资。所以,除非是难以预料的大范围病情报销,否则是不太可能因为赔付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规模的大小本身并不太重要,反倒是小公司出了问题,更容易救助。如果是平安这样的超级公司出了问题,由于涉及的面广、资金巨大,反而会增加救助难度。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如果是医疗险,我会更倾向于网点全面的大公司,如果是重疾险产品,我会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中型公司。


老萌有个存钱罐


你是“大公司”的代理人,遇到pk了?输了?想不明白?不要怪老葱说一句大实话,因为你的客户比你更专业,更了解市场动向,更了解保险公司的安全机制。而你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就知道你没有去了解市场的资讯,银保监会对“安邦”完成了接管,1.5万亿完成兑付的新闻才刚刚过去没多久呢。百度一下?

逻辑、道理与法律很多位同行已经说过,我就不讲了,我讲的是客户认知的时代差异性:

1、时间回到30年前,你问客户要不要买保险,客户会问你保险是什么,保险柜吗?

2、时间回到20年前,你问客户要不要买保险,客户会告知你,我已经买了某寿,某安;

3、时间回到现在,你问客户要不要买保险,客户会告诉你我已经配置了xx公司的健康险、意外险多少保额。;

4、以前客户会说我只要大公司;

5、现在客户会说帮我配置性价比高的,公司不要紧,价格与保障要全面,医疗部分不要有免赔额数额上的漏洞;

6、以前客户说保险条款是“天书”;

7、现在客户说你把计划书跟条款发给我,我自己看就可以了。

历史发展说明客户对保险的认知在快速提升,客户已经知道自己的有更多的选择的时候,而你却还停留在保险公司大小、倒闭这种陈旧的认知上。但不能怪你,只能说保险公司不负责任洗脑式脑部大保健培训体系把很多代理人教育成这样,很多人不愿意醒过来。

所以总结,为什么?因为客户比你专业。别不接受这个现实,因为现实要么逼着你前进,要么逼着你转行,就这么简单的道理。[捂脸][捂脸]


老葱的识险视角


投保时,选择大品牌或无品牌,在于你自己想在大树下乘凉,还是在小树下乘凉?你觉得大树可依,还是小草可靠?

产品,每个产品都有它独特的优势,便宜一定有它的理由,比如航空意外保险,保100万来回 七天行程,只需要1元钱,还有10万医疗费。

为什么呀?因为出险机率小,拟定保费自然就低

保费高,一定是发生率高,理赔率高

产品都是由保监审核的,不可能说大公司就贵,小公司就便宜,肯定是某些点是你不懂得看的,你就相信监督机构吧 他们都是国家的。

至于是否倒闭?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由国家收购,由其他保险公司接管。

假如,你是买一个亿的保单,你买小公司,就不太匹配哦,出险 赔死人家哦。

大品牌,公司不敢欺负你,为什么?品牌价值高,谁敢与你计较?当然不至于要发生纠纷,诚信原则。

哎,自己看着办 ……


馨媛日志


保险公司是不允许倒闭的。

首先先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儿——“安邦”重组改名“大家”。 2018年2月23月,原保监会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依照保险法第144条规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 2018年3月28日,为稳妥有序推进安邦保险集团风险处置工作,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维护稳定经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集团增资608.04亿元。 2019年7月11日,大家保险揭牌成立,从此再无安邦。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3.6亿元。 重组后第一块是设立了大家财险,依法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 第二块是安邦集团,负责善后工作,做好以前的保单兑付,履行好合同义务,切实保障保险消费者及各有关方面合法权益。 所以,之前买了安邦保险的人,大可不必担心会影响已投保的保险理赔问题。 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从安邦的结局,想必也不难看出,基于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与风险控制,加之监管机构的重重监管保障机制,势必会保障好大家的利益! 我国法律体系中,确保保险公司安全性有以下几条明确规定。

01 保证金制度

保险公司在成立的时候,是要先交纳一定的保证金的,保证金的目的是万一保险公司破产等情况出现时,用于清偿债务之用。 《保险法》第78条对保险保证金的缴存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后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存入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除保险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

02 保险责任准备金提取

《保险法》第98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

03 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法》第100条规定所有保险公司都需要统一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在保险公司被撤销、破产、重大危机、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情形用来救助保险公司。

04 再保险机制

《保险法》第103条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位风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自有资本加公积金总和的百分之十;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05 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法》第106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原则。

06 监管干预

当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时,政府的监管部门会提前干预。 比如本文中的安邦保险事件,就在风险爆发前,由原保监会介入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

所以,保险公司破产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请放心买保险!另外,在购买产品时,比起保险公司,建议更多的关注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范围、合同条款、性价比等,以更好的匹配自身保障需求。


斜杠青年的一天


首先保险公司姓保,他的本质就是保障功能。

为什么要买小公司的产品?

1.价格相对便宜

2.保障范围更加合理

我们再看看保险公司是否具备倒闭的条件。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

转让或者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所以《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是不能自己清算破产的。

再而保险行业有“再保”公司,什么意思?就是大家买的保单也会购买保险。

而一旦保险公司破产,除了国家会出面干预和调整,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安邦保险,破产后被国家队接手,变成了大家保险集团,购买保单的客户除了做手续变更,完全没有受影响。

但按正常的程序走,即使国家队不出手再保公司也会承接保单,因为保险的原型本就是分摊机制。

再保对保单的权益有个明确的亏损限值,既10%以内。举个简单例子我买了30万的保单,最多也就亏损3万。

另外国家还有一个保险报账基金,这是每份保单都会缴纳的费用,类似于把钱放在基金库,一单极端现象出现,这笔资金可以立刻拿出来。

所以大可不必担心,保险公司大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