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

蜗牛271326981


如果把这些皇帝放在一个时代的话,我觉得赢得应该是朱元璋,原因很简单,在这些皇帝中,真正平民出身的只有朱元璋和刘邦,刘邦好歹是一个亭长,有自己的班底和势力,朱元璋真的是赤条条无牵挂,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其生存能力必然是最强的,而且其军事才能要比刘邦杰出很多。

朱元璋和刘邦之后,首推李世民和秦始皇,这两个人都是盛世王朝的开创者,都得到毛主席的赞许,除了军事才能,他们的政治才能也非常突出,很多举措被后世沿用,其价值要比其他皇帝大很多。

剩下的汉武帝刘彻、元世祖忽必烈、清圣祖康熙、宋太祖赵匡胤是一层,他们中大多都是继承先祖的霸业将其发扬光大,赵匡胤虽是开创者,但是并没有统一天下,所以将其放在第三层。但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说,这些人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代人杰。


青年史学家


很明显,如果赢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康熙都在一个时代的话,那这个时代就是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被谁统一的?秦始皇赢政。

所以最终赢政会统一天下,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是赢政统一天下,而不是其它人。先分析下这些皇帝的情况:

1、秦始皇--赢政

赢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的开创者,建立大秦帝国,第一个建立了皇帝称号,赢政就是秦始皇,开创了多项第一,眼光之独到,战略之深远,无人可及。



赢政的童年是在赵国流浪,13岁即位为秦王,21岁亲政,灭嫪毐、废吕不韦,执掌秦国大权,用了十年时间,统一天下,文治武功甚称千古第一。

2、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以47岁的高龄起兵反秦,只用了七年,就收复兵仙韩信,干掉兵神项羽,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开启了两汉四百余年的辉煌,刘邦的长处在于重人,依靠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谋划并打下江山。



3、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西汉的最重要的中兴皇帝,16岁登基做了皇帝,在位54位,刘彻在位的54年是汉民族开创辉煌的54年,开始大举对匈奴作战,对外开疆拓土,远扬国威,汉朝的威风一半是刘彻打出来的,刘彻的长处和他祖先刘邦差不多,也是很会用人,有战略头脑,但也犯了不少错误,到了晚年,刘彻就不行了,与匈奴作战老是输,还有国内也因为连年征战而疲惫。



4、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虽然唐朝的开国之君是李渊,但完全不能否认李世民在唐朝建国上的作用,远远超过他老爹李渊。从起兵开始,到四方征战,大半个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无论是文治武功,李世民都远超李渊,可以算是唐代的实际开创者。

李世民还是这些皇帝中心最狠毒的人,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逼迫李渊让位,通过权利斗争成为皇帝,不过以他的功绩来说,完全掩盖了这些黑历史。



5、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王朝的开创者,出生军人世家,以军功崛起,为后周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后周掌握军权的重臣,但是赵匡胤突出的还是武功,而且他夺取的是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的江山,北宋的建立基本上就是和平演变。



6、元世祖--忽必烈

铁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也是元朝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大蒙古国在忽必烈时代分裂为四大汗国,而忽必烈仿造汉制,建立了元朝,定都北京,因此元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

忽必烈是蒙古人中少有的既有武功,又有文治的君主,比起其它蒙古统治者,忽必烈算是最重视汉民族的蒙古统治者了,虽然他灭亡了南宋,但是建立了元朝,结束了战乱,但由于蒙古人的局限性,元朝只存在了97年就灭亡了。



7、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是从平民到天子的典范,他的起步几乎是一无所有,家里吃不饱饭,去当和尚,后来参加起义军,一步一步击败所有对手,当上明朝开国皇帝,实属不易,朱玩璋靠的是极强的个人能力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策略,最终一统江山。

但朱元璋这个人心狠手辣,薄情寡义,并且过河就拆桥,明朝建立后,大肆屠杀功臣,打击贪官,建立特务机构监察百官,开创一个较恶劣的政治生态。



8、清圣祖仁皇帝--康熙

康熙就是清圣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16岁登基,在位61年,十几岁就挫败权臣鳌拜,收回大权,亲政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为清朝及现代中国领土奠定了基础。

康熙文治武功均有不错表面,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并且开创了康乾盛世,为清朝实现了中兴。



现在有八位皇帝,就是战国八雄,这仗怎么打?

这就和战国晚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不同的是,各个国家的当家人不同,我们打个比方,按各个皇帝的发家之地先分下地盘:赢政居关中、刘邦在汉中、刘彻在洛阳、李世民在太原、赵匡胤在开封、忽必烈在蒙古、朱元璋在南京、康熙在辽宁。

反正是战国八雄,也就是混乱了,谁的实力强大,谁的战略得当,谁就能胜利了,但是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邦在汉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刘邦出川的路被赢政堵死,根本出不来,刘邦靠用人,这个时候也没有韩信,大家都是一样的实力,所以刘邦没有发展,被困死在汉中,保存实力。

刘彻在洛阳,因为长安那里还有赢政在那了,所以刘彻只能委屈下到洛阳了,看看洛阳的地理位置,处于四战之地,第一个被赢政干掉。



接着是赵匡胤与朱元璋打起来,赵匡胤战败,被朱元璋灭掉,他的地盘被赢政和朱元璋分了。

接着李世民和忽必烈打起来了,李世民战败,于是联合赢政,抵挡忽必烈,忽必烈被赶出草原。



然后是赢政南下汉中灭了刘邦,朱元璋北进与康熙打起来了,朱元璋战败被康熙灭亡。

这时赢政与李世民闹翻,赢政攻打李世民,同时李世民又受到康熙的攻击,李世民腹背受敌,灭亡。

接下来只剩下三个了:赢政、康熙、忽必烈。



由于中原政权只有赢政了,所以全体华夏族都支持赢政攻打外族,首先是赢政与康熙对战 ,康熙被灭,最后赢政与忽必烈交战,忽必烈被赶走七百多里,最后在草原上待不下去了,被赢政派大军赶往欧洲,从此忽必烈就去祸害欧洲了,而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一个赢政,赢政再次统一天下,建立秦王朝。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八位皇帝都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但是因为时间的差异,没有交集,也没法比较。

现在做出一个假设,将他们放在一个时代,确实会发生不一样的精彩。

一、忽必烈、康熙惨遭淘汰,首先出局

在这里,有些人就不服了?凭什么将忽必烈、康熙先淘汰?

八位皇帝中,只有忽必烈、康熙是北方游牧民族,这是他们身份上的劣势。其他六位皇帝中,除了刘邦和赵匡胤外,都对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碾压式优势,至于刘邦和赵匡胤,也许进攻不行,但是防守上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所以忽必烈、康熙惨遭淘汰,首先出局。

二、刘彻、赵匡胤弱点突出,依次出局

刘彻的战绩其实还可以,但是面对老祖宗刘邦,却是处处受制,处于全面劣势。作为礼仪之邦,从礼法上,刘彻就处于劣势,“老祖宗的命令你敢不听?”一下子就断绝了刘彻崛起的可能。

至于赵匡胤,作为一个将军,从黄袍加身到建国称帝,可以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有一点,赵匡胤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更不要说草原了。而且从他“杯酒释兵权”的举动可以看出,也不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皇帝。

三、嬴政、刘邦军事素养过低,再次出局

在历史上的名臣武将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只能靠这些皇帝的军事才能领军作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但是没有听说过嬴政有什么战绩。通俗一点说,嬴政的政治属性点满了,但是在军事方面却几乎等于零。六国也是手下的将领打下来的。内奸腾,灭亡韩国;王翦,灭亡赵国、楚国;王贲,灭亡魏国、燕国、齐国。王翦、王贲父子才是秦始皇扫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刘邦呢?刘邦最大的才能就是识人,用人。但是在他手底下的将军啦谋士啦,都被杀光的时候,面对匈奴人只能无奈地逃跑。可以说,没有手下的帮助,刘邦是不可能打下天下的。所以对于刘邦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示严重怀疑。

四、李世民完胜朱元璋,登榜称雄

朱元璋堪称是草根的代表人物,在开局只有一个破碗的情况下,能够横扫天下,登基称帝,值得敬佩。对于朱元璋的军事才能表示怀疑。因为朱元璋从来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朱元璋驱逐了蒙古人,建立了汉王朝的统治。但是面对少数民族,他想到的首先就是守,特意分封诸王守护边疆。可见不足之处。

再看看我们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在雁门关救过隋炀帝杨广,之后更是说服李渊起兵反隋,在起兵后带兵南征北战,可以说唐朝的大半领土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因此被迫答应封他为太子,这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缘由。登基称帝之后更是多次对外用兵,打下了大片领土。被各族尊为“天可汗”,打造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盛世。

我是春秋百晓生,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敬请期待!


历史公元


嬴政说:“寡人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你们这些小崽子谁敢吱声,谁不服,寡人把你们做成兵马俑!”

刘邦说:“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连楚霸王我都不怕,我怕你们?你们都给我听好了,谁不服,让我老婆把你们做成“人彘”!”

刘彻说:“犯我者,虽远必诛。 乱臣贼子,不可窥测神器。刘邦是我先人,我不打,你们谁敢惹我试试。谁不服,我让刘邦教训你们!”

李世民说:“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今我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谁不服放马过来,我连我兄弟都敢宰,我还不怕你们不成!”

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我早就一只眼睛盯着你们呢?想学我黄袍加身,没门儿。谁不服,让我弟弟拿小斧子砍了你们!”

忽必烈说:“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谁不服,我就让你们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包括沙漠,沙漠有了我,才会不寂寞,你们愣着干什么,跟着一起唱!”

朱元璋说:“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虽然我说出这样话,但我绝不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人,谁不服,我让我的锦衣卫收拾你们!”

康熙说:“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我很小的时候就杀了鳌拜,所以我不怕你们。谁不服,我让我的五世儿媳妇慈禧去败了谁的家!”


大狮


你在放屁时事造英雄,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五百年必🈶贤杰出,孔子后五百年🈶了秦始皇,又经五百年岀了曹操诸葛亮,又约五百载出了唐太宗李世民,一般而言和平年代少🈶向汉武大帝刘彻,和成吉思汗,康熙那样的伟大帝王千古一帝。







94310417小云


大家好,我是半知半解。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们先来分一下类,嬴政,刘邦,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刘彻,李世民,康熙是继承皇位。

先说一下他们的功绩或者过人之处吧!

嬴政:秦始皇,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统一中国的第一人,建长城抵匈奴,统一文字等等。重要的是,他一出生就是在赵国当一个质子,你要只要,虽然出身是王子,但是当质子的王子身份特别低。13岁当上了秦王之后,又受控于吕不韦,所以,之后他还要对付吕不韦,嫪毐,还有帮助外人对付他的,他的母亲赵姬。个人认为,他是这八个人里面最出色的一个,能力实力绝对是扛扛的。其实我是特别崇拜嬴政的,因为他收复巩固权力,统一六国的这条路上,除了属下,剩下的都是他自己去周旋,就连他母亲都帮助外人去对付他的。一个没有妇人之仁的成大事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邦,汉太祖,汉朝的开国皇帝,农家出身,为人豁达大度,后来与项羽争夺天下胜利。知人善任,注意纳谏,手下有一帮能人贤士,例如韩信、彭越,英布,张良,萧何。原配吕雉,别看她是妇道人家,但是作为第一个干政的后宫,你得知道她有多厉害。刘邦能当上皇帝,吕雉功不可没。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匡胤,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的局面,赎回燕云十六州。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次子,出身名门世家。在陈桥兵变之中,被拥立成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


忽必烈,元世祖,元朝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之孙。消灭南宋大理,开大运可。文治天下,尊嵩儒学,早期管理有任用大批汉族儒士作为幕僚,后来更是重用汉臣。有评价说,忽必烈不亚于成吉思汗。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元璋,明太祖,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贫寒,曾经为地主放牛,后来入皇觉寺,25岁参加红军起义反元。1368年,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元朝统治,恢复民族平等,开创洪武之治。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修水利,减赋税。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有军事天赋,离开郭子兴之后,带着20多个人很快就在滁州自立门户站稳了脚跟。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彻,汉武帝。汉武帝采取扩张政策,除了与匈奴长期打仗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开丝绸之路。但是有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有一句不是说“秦皇汉武”,很多网友就觉得汉武帝不输秦始皇,甚至可以并列。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开创了贞观之治。接受大臣纳谏。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清朝的皇帝,就数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比较熟悉点的。但是这三个皇帝,康熙的压力是比较大的。8岁登基,14岁亲政。年少时要对付鳌拜。成年后取得三潘,杀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亲政准格尔。但是别忘了,清朝有个特别出名的贤惠太后,那就是辅佐了三代皇帝的大玉儿孝庄太后。康熙很成功,但是,孝庄太后也帮了不少忙。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这8个皇帝我都简单说了一下,各位看官,你们觉得他们放到一个时代,谁最有能力胜出啊?成为老大!

天天讲文旅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将嬴政,刘邦,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康熙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呢?这些人都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其中不乏开国皇帝,比如刘邦,赵匡胤等人。如果这些人齐聚一堂,公平竞争,最后大家鹿死谁手呢?谁又可以作为胜利者登上王者之位呢?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给了英雄施展才华的机遇,这些英雄之所以成为一代雄主,与他们身处的具体历史环境有关系,不同的历史环境,给了他们不同的机遇。假设嬴政到了明朝末年,也未必可以荡平群雄,康熙穿越到秦末,可能会死的很惨。此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以成功,也离不开家世的积累,或者有人赏识,比如康熙一出生就在帝王之家,假设他出生在朱元璋的家庭,恐怕做不了"圣祖",而很可能做一辈子乞丐,而朱元璋如果没有遇见赏识他的郭子兴,可能到头他就是一个小兵。家世,个人素养,机遇,历史社会环境,都是决定个人成功的因素之一,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具备这些条件。

我们可以做假设,假设有一个类似明朝末年的混乱局面,而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康熙,他们都是出生于非帝王家庭,且看他们能不能扯上一支队伍,最后匡定天下。忽必烈首先最可能迈进成功的第一步,他是黄金家族,在部族之中有一定的威望,但是当时蒙古各部已经分裂,能不能凝聚它们,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康熙的整体素养也不如努尔哈赤,多尔衮这些先辈。赵匡胤的军事才能有限,与柴荣比都远远不如。刘邦没有特殊的才干,但他有驾驭人才之术,但整体还是欠缺。嬴政更多的沾了秦国先辈的光,嬴政继位的时候,秦国的国土面积已经占据天下的1/2。这样看,李世民和朱元璋是真正的才俊。李世民也是"官二代",但他并不纨绔,在成就上远远超过了他的爹。朱元璋做过乞丐,最后可以一统天下,也是一个奇人。我个人认为李世民要比朱元璋棋高一筹。


怀疑探索者


国际象棋有八皇后难题,中国历史上也有九皇帝猜想。

这九个皇帝是: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模拟一个相对公平的战局,让这八个皇帝同时穿越过来,每人带十员大将和谋士,每人带兵10万,来一场中原逐鹿,看鹿死谁手!

时间设定在贞观末年。这是天时,但民都被洗脑了,不知道李世民。

全部使用冷兵器,兵器装备类似,但根据民特色设置略有不同。不使用火药,否则朱元璋和皇太极会占很多武器的便宜。

初始地盘设置:每个皇帝占据出生地的一个省(今天的省)。也里面会有一个小冲突,嬴政和杨坚都是陕西,我们让杨坚委屈一下调到甘肃。

嬴政占陕西,刘邦占江苏,刘秀占湖北,杨坚占甘肃,李世民占山西,赵匡胤占河南,忽必烈占内蒙,朱元璋占安徽,皇太极占辽宁。

看过《饥饿的游戏》的人都知道,要在残酷斗争的游戏中幸存下来,首先要结盟。

即使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一个人打天下。

一,第一步,我们看看这九个人怎么结盟。这个是人和!

1,首先结盟的是刘邦和刘秀。刘秀是刘邦的亲后代,两人一拍即合,刘邦说:我是你老祖宗,你得拥护我当皇帝,等我死了,位子让给你!刘秀是个忠厚人,二话没说:喏!

2,然后结盟的是杨坚和李世民。他们是亲戚关系,结盟总比单打独斗好。

其他人要结盟都很困难。

二,第二步是,各个皇帝抢夺无主的省。这个是地利!

1,忽必烈兵下河北北部,皇太极只能东取吉林。

2,李世民取河北南部,赵匡胤取山东。

3,杨坚取宁夏,嬴政取四川。

4,刘秀取湖南,朱元璋取江西,刘邦取浙江。

三,第三步是混战。

1,忽必烈在山海关阻击皇太极,双方持平。

2,杨坚和李世民在陕西夹击嬴政,嬴政大败,秦军撤入四川。

3,赵匡胤在观望。

4,刘秀和刘邦沿长江一线夹击朱元璋,朱元璋大败。朱元璋撤入长江以南,袭击刘邦的浙江。

四,第四步,分行成三大集团。

1,忽必烈在辽宁击败皇太极,统一东北。这是第一集团。

2,杨坚与李世民集团东进在洛阳击溃赵匡胤,赵匡胤请降。杨坚与李世民接受赵匡胤。同时出兵四川,击败嬴政。这是第二集团。

3,刘邦和刘秀在南京再次击败朱元璋,统一中国南方。

现在是新三国演义。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从100万赚到1000万容易,但从1块钱赚到100万却很难,这不单是一个简单的量变,1到100万是一个质的飞越。正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亦造英雄。待天下昏暗,富二代手握利器,只需左冲右杀,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就有可能得到天下,而此时的草根却在仰天长叹: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所以富二代是时势造的英雄,而草根要做的是改变时势。孰难孰易,可见一斑。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富二代和富N代就可以全部排出,剩下就就是一穷二白最后问鼎天下的两个人,1.高祖刘邦 2.明太祖朱八八

剩下的两个人就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历害了。一个建立大汉,融合各族;一个驱逐胡虏,拯救汉民族。从高祖和太祖取得天下的整个过程来看,高祖屡败屡战,以弱胜强,垓下一战成功。太祖先灭陈友谅,后诛张士诚。太祖最强对手陈友谅,虽兵力雄厚,但此人心狠手辣,格局不大,所以战胜相对容易。高祖先有鸿门宴、后有荥阳纪信解围。每一次都死里逃生,看似偶然,却是必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却哪料项伯横叉一脚,同为项氏族人,却临阵维护自己的敌人。后,刘邦被围困荥阳,纪信主动提出由自己化妆成刘邦以拖延时间让刘邦逃脱,后纪信出城面见项羽,被活活烧死在王驾之上。由此可见刘邦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用人之术,鸿门之后,项羽谋士范增曾说夺取项王的天下必然是沛公,可能他也感受到刘邦自身的强大和不可战胜。太祖是一个军事天才,而刘帮是一个用人高手,天下英才皆能为我所用,而且用的人还乐此不疲。正所谓好汉敌不过四拳。夺取天下是一个团队作战的过程,所以我选刘邦。

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

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



命立民生


这些人是获得了机会,坐上了位子之后你才觉得他似乎有本事。如果没有机会,跟普通人并没有差别。

与这些人同时代的能人也会很多,之所以没有成,那是因为命运没有把你推到那个风口浪尖。与其说这些人有本事,不如说这些人有天命。李自成不也浪了一把,但是这么看他都像一个草包。

如果放在同一个时代,也许也都默默无闻了。甚至混得还不如你呢。而且除了朱元璋,刘邦其他都是生出来的嘛。朱元璋和刘邦若不是生逢乱世,能有什么机会。如果一个不是身为汉人,元末遇到驱逐鞑虏时代。如果另一个不是生在楚地,楚人有复国愿望。那就没有卵用了。现在就把你放在高位,你也差不到哪去。

这个问题只能设定为他们都已经盘踞一方,那结果会如何?但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没法回答。比如说郑和下西洋,真的是缺了郑和就不可以吗?并不是嘛。他只是作为皇帝委派的主官而已,真正不可或缺的能人并没有被记录在案。任何一个帝王并不是凭借他一己之力,一个能君很可能是遇到了众多能人协助,更重要的是时代潮流允许。所谓能君其实也就是做了一系列不太错误的判断,其实就这点本事。古代看不清,那看近代不就是如此。很多人的威望都是被底下人架起来的。你要非比个体才能,那项羽可能比很多人都强。至少历史记录上形容其是独断专行,这说明此人有真本事,但太夸大,把他的手下视若无物也是不客观的。

天将降大任于你,你只想过点普通日子都不可得。李自成就是如此,他是被命运推着前进的。人海茫茫,不知有多少能人异士默默无闻,每个人的同时代都有这类人,只不过缺了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