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愙齋書法」史上最坑爹的筆法

當前大部分學習書法的人,往往為“中鋒”觀念所困。


曾經見到一位習字的朋友,臨米芾酷似,但自運卻又茫然失措:集字不成,而自抒胸臆也不成。


其實這種勤於習古而漫無所得的情況並不少見,關鍵在於不知古人形態之所以然。我告知其古人運筆未必筆筆皆在點畫中心行,但他卻認為首先要熟習“中鋒”原則之後方可搖曳多姿,因此要習篆書以運中鋒。


內擫和外拓的豎畫都力走左緣


從放大的高清墨跡中可以看出來,筆畫行進過程中兩側墨色濃淡不一。越是光潔的紙張越明顯,大家不妨在玻璃上面試試。有些書家用墨太黑,如蘇軾,就不容易看出這個痕跡了。
墨色濃的地方,就是毛筆筆鋒壓力比較大的地方,反之墨色淺則表明壓力比較小。筆畫運行兩側壓力不同,是有規則可循的,一般來說橫向運動,不管是從左到右還是從右到左壓力都在上緣;相對應,豎向運動不管從上往下還是從下往上,壓力都在左側邊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請將我們執筆手腕的位置考慮進去。如果以手腕為圓心,那麼但凡是壓力大的邊緣都是同心圓的外緣。


運筆,就是以手腕為中心而展開的各個同心圓,落在紙上的只是眾多同心圓的片段弧線,還有很多弧線是在空中行走的。


試想一下賽車在漂移的時候,它的壓力當然會大部分落在外側輪,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抓地力而不被甩出去。



光潔的紙張,就相當於光潔的地面。毛筆既在上面高速運轉,又要保證毛筆不會輕率掃過,那麼就要給紙面一個額外的壓力才能完成。於是,筆鋒的外緣就承擔了比內緣更多的壓力,這就是力走外緣的基本原理


下面,我們來欣賞下董其昌的墨跡,能從中窺探一二: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