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食補?藥補?微量營養素攝入有講究,專家來解惑

相對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維生素及礦物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有限,每日需要量僅以μg或mg計,因而被稱為是“微量營養素”。但它們是內激素、酶的重要組成部分或催化劑,所以量少作用可不少。媽媽們,你們知道應該怎麼補嗎?


微量營養素缺乏分為嚴重微量營養素缺乏和輕度甚至是亞臨床型,除嚴重微量營養素缺乏外,輕度或亞臨床型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在兒童中更為普遍。


亞臨床型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對處於生長髮育快速期的2歲以下嬰幼兒以及青春期少年,可能在尚未被感知之前,就已經對其體格生長、神經心理發育、免疫功能等形成不良影響,併為成年期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埋下隱患。

常見的微量營養素缺乏有維生素A、維生素D、鐵、鋅、鈣等,但不同地域飲食及生活習慣不同,其缺乏的種類和比例並不相同,具體還要看本地區的流行病學資料。


維生素A的缺乏與預防


哪裡有

肝臟、魚油、奶製品、雞蛋等動物性食物,綠色蔬菜以及黃色或橙色的水果和蔬菜,強化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的食品。


缺乏表現

暗適應能力下降是維生素A缺乏的早期表現,皮膚乾燥、眼部病變(包括乾眼症、角膜軟化和夜盲症)等。


怎麼預防

在維生素A缺乏高發地區,推薦預防性補充維生素A1500U/d,或每6個月一次性口服10萬-20萬U維生素A。患麻疹、瘧疾和結核病等感染性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時,應及早補充維生素A。對於存在維生素A缺乏高危因素,並伴有反覆感染或者難治性貧血的兒童,應高度警惕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可能。


補多了有何影響

單次極大劑量或長期攝入高劑量維生素A可導致維生素A過量和蓄積中毒,引起皮膚、骨骼、腦、肝等多臟器組織病變。美國醫學會設定的兒童維生素A的可耐受最大攝入量為:0-3歲600 μg/d,4-8歲900 μg/d,9-13歲1700 μg/d。


維生素D的缺乏與預防

哪裡有

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由陽光照射皮膚而產生。天然食物(包括母乳)維生素D含量少,強化維生素D的配方奶或其他食品裡可以攝入。


缺乏表現

嚴重不足時佝僂病,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少數患兒可能表現為易激惹、煩躁、哭鬧等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症狀,或表現為骨折風險增加和肌肉疼痛等。


怎麼預防

鼓勵妊娠母親增加戶外活動,適量補充維生素D,鼓勵母乳餵養,並從嬰兒出生數天內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U/d。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餵養時,強調選擇強化維生素D的配方奶,早產兒及雙胞胎應更積極。適當增加戶外活動,避免曬傷。



補多了有何影響

維生素D過量可造成高鈣敗血症、高鈣尿症以及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和異位鈣化。美國醫學會建議嬰兒維生素D的可耐受最大攝入量為1000U/d,而1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為2000U/d。


鈣的缺乏與預防

哪裡有

奶和奶製品是人體鈣的主要來源,也是最佳來源,綠色蔬菜、大豆及其製品、強化鈣的食品也提供部分鈣。


缺乏表現

常無明顯表現,少數患兒可出現生長痛、關節痛、心悸、失眠等。嚴重鈣缺失導致骨礦化障礙,出現佝僂病。新生兒可出現手足搐搦、喉痙、甚至全身性驚厥。


怎麼預防

鼓勵母乳餵養,母乳是嬰兒鈣的優質來源,當因各種原因母親不是哺乳或母乳不足,充分的配方奶可彌補;早產/低出生體重、雙胎/多胎嬰兒需額外補充鈣;當維生素D水平保持適宜時,青春期前兒童每日攝入500ml牛奶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大致可滿足鈣的需要。青春期少年則需要每日攝入750ml牛奶。


補多了有何影響

過量鈣攝入干擾鋅、鐵吸收,造成鋅和鐵的缺乏。還可導致便秘、浮腫、多汗、厭食、噁心,嚴重者還可出現高鈣血癥、高鈣尿症,導致腎結石、血管鈣化,甚至引發腎衰竭等。美國營養學會推薦1-18歲兒童鈣攝入最大量為元素鈣2.5g/d。


鐵的缺乏與預防

哪裡有

肝臟、動物血、牛肉、瘦肉等含鐵豐富,且血紅素鐵含量高,是膳食鐵的最佳來源,強化鐵的食物也可提供部分非血紅素鐵。


缺乏表現

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缺鐵性貧血為缺鐵的嚴重階段,患兒可表現為面色蒼白、無力,表情淡漠等。


怎麼預防

積極預防和糾正妊娠母親缺鐵性貧血,減少妊娠期糖尿病,降低早產,提倡母乳餵養。嬰兒4-6月齡後,應及時添加輔助食品,特別含強化鐵合理膳食飲食,增加富含血紅素鐵的肉類、肝臟等食物建議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預防性補鐵。


補多了有何影響

由於人體缺乏有效的“排洩”鐵的途徑,過量鐵的攝入將在體內蓄積。鐵作為1種活躍的過渡金屬元素,參與自由基產生,導致生物大分子氧化應激損傷。目前美國醫學會設定的14歲以下兒童鐵的最大攝入量為元素鐵40mg/d。


鋅的缺乏與預防


哪裡有

動物性食物的鋅含量高,且具有高生物活性,牛肉、瘦豬肉、肝臟等是最容易獲得的鋅食物,魚類的鋅含量不及瘦肉的1/2。


缺乏表現

生長緩慢、反覆感染、輕微皮疹、食慾下降等,但上述症狀均缺乏特異性,需排除其他疾病。


怎麼預防

提倡母乳餵養,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餵養時,強調選擇強化鋅的配方奶。嬰兒4-6月齡後,應及時添加輔助食品。建議首選強化鋅的嬰兒食品或肉類、肝臟等富含鋅的動物性食物。增加肉類、肝臟等富含鋅食物攝入是預防鋅缺乏的重要措施。強化鋅的食品也有助於增加鋅攝入,預防鋅缺乏。



補多了有何影響

急性鋅中毒很少見,過量口服鋅可造成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目前WHO對兒童口服鋅的最大可耐受劑量設定為元素鋅23mg/d。

常見的微量營養素推薦攝入量


備註:RE的含義是視黃醇當量。由於人體維生素A來源於動物性食物的維生素A和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原),而維生素A的常用計量單位為國際單位(IU),胡蘿蔔素的常用計量單位為μg(微克)或者mg(毫克),為了統一計量膳食中的維生素A,FAO/WHO(1967)提出了視黃醇當量(Retinol Equivalent, RE)概念。其含義是包括視黃醇和β-胡蘿蔔素在內的具有維生素A活性物質所相當的視黃醇量。

視黃醇當量、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的換算關係如下:


1μg視黃醇當量=6μg β-胡蘿蔔素


1IU維生素A=0.3μg視黃醇當量


理論上1分子β-胡蘿蔔素能形成2分子維生素A,但因為胡蘿蔔素的吸收率為1/3,而吸收後轉化為維生素A的轉化率又只有1/2,所以,1μg的胡蘿蔔素只能折算為0.556IU維生素A。

溫馨提示

總之,當有人拍著大腿告訴你,你的寶寶一定要補充微量營養素,多多補,補了孩子一定又高又聰明又。。。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高醫生客觀的說,這個建議一定有問題。微量營養素,缺乏才需補,應該科學補。

END

主要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中華兒科雜誌,2010,48(7):5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