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孤坟的秘密(上)



1949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阴云密布,战乱中的周官屯村死一般的寂静。茫茫的夜色中,一个黑影幽灵般地窜到大地主周继儒家门口,左瞅瞅右看看,然后敲了几下门。院内的灯一会儿亮了,里面传出周继儒苍老的声音:“谁呀?”门外回了一声:“爹,是我,我是义年啊!”


周义年是周继儒的儿子,在国民党军队里给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团长当副官。周继儒慌慌张张地一手把周义年拉到屋里,小声说:“你怎么回来了?国民党大势已去,蒋家王朝即将土崩瓦解,彻底完了,要想活命快远远地离开这里。”


“爹,我偷着回来,就是来向你告别的。我要去台湾了,不去,那个团长就要杀了我,没办法,我是身不由己。我这一走,不知还能否再回来,你和娘要多保重,玉凤和儿子光福就交给你了。”周义年似乎是哭泣的腔调。


半夜时分,周继儒家的门“吱呀”一响,有两个人抬着一件重物,不知是什么东西,向村西走去,渐渐地消失在夜幕中。天快亮了,周继儒一个人走回来,一副很疲惫的样子。


时隔两天,初秋深夜,从周继儒家里突然传出女人哭声,哭得最悲痛的是周继儒的儿媳姜玉凤。原来是周义年在傍晚一次战斗中死了,尸体没有弄回来,周继儒弄了一口棺材,写了一个牌位放在棺材里,天不亮就埋了。


奇怪的是周义年的灵柩没有进周家祖坟,而是孤零零地埋在了一个荒土岗子上。原来周家对死者有一条族规,周义年属于弱冠之年,父母活着,不能入祖坟,待父母百年之后,周义年才能进祖坟。由于族规的制约,周义年的坟墓埋在荒郊野岭,成了一座孤坟。


时年9月,蒋家王朝土崩瓦解,周官屯村的老百姓翻身得解放,真正当家做主人,分得了田地房屋。周继儒交出了房子,交出了田地,至于金银财宝却寥寥无几。在审问周继儒的财物时,周继儒是死鲶鱼不开口。工作队带领那些苦大仇深的佃户,把周宅挖地三尺,搜个底朝天,也没有丝毫收获。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有了自己的田地,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周继儒不再扬眉吐气,接受人民的监督改造,在他的生活中,有一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逢祭扫的日子,他都要带着儿媳姜玉凤和孙子周光福去祖坟祭扫。还要到周义年的孤坟前去祭扫。


周光福给父亲上坟无可非议,让人们不可思议的是,周继儒在周义年的孤坟周围栽了好多树,经常为那些树浇水施肥,树长得挺拔苍翠。


姜玉凤没了男人,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再找一个根正苗红家庭出身好的男人,过一个正常人的太平日子?有人为她提亲,姜玉凤不为所动,尽管儿子在外面经常受到欺负,被小孩子们喊地主崽子,也没有动摇姜玉凤那颗坚守的心。她深居简出,从来不和人们来往。


17年后,疯狂的红卫兵挖掘国民党军官周义年的坟墓时,人们一看,里面没有周义年的尸骨,只有一个牌位躺在棺材里,上面写着周义年的名字和卒年时间。


原来周继儒给周义年埋的是一座假坟,周继儒说:“我儿子死后,战场上死尸遍地,没有家属认领的都被集中起来一起掩埋了。我们去找过,儿子的尸体没有找回来。为了让儿子的魂魄还家,只好写了一个牌位放在棺材里,代表儿子的遗骨。”


周继儒岁数大了,终于一病不起,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弥留之际,他把姜玉凤叫到床前,告诉了姜玉凤一件事:义年还活着,就在台湾。同时,千叮咛万嘱咐姜玉凤,这件事到死也不能说出去,并嘱咐姜玉凤,一定把那个假坟埋好看管好保护好。


不日,周继儒撒手人寰走了。老伴伤心过度,多病缠身,一年后,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姜玉凤给儿子改名叫周卫国,那时周卫国已经18岁了。


时隔14年后,周卫国已过而立之年,才娶到媳妇。
这年清明节,姜玉凤和周卫国去墓地祭扫。周卫国跪拜在周义年坟前磕完头之后,跟母亲说:“为了爸爸这座假坟,你和爷爷奶奶守候了这么多年,值得吗?”姜玉凤眼里含着泪水,没有回答儿子。


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了90年代初期,台湾与大陆达成了“九二共识”,海峡两岸都是一家人,加强合作,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大陆和台湾同胞血浓于水,骨肉相连,在两岸关系回暖不久的一天晚上,姜玉凤看着央视四台的《海峡两岸》节目,眼睛湿润了。周卫国问:“娘,你这是怎么啦?”


姜玉凤喘了口大气说:“卫国啊!有一件事,不能再瞒着你了。要不是大陆和台湾关系缓和了,这件事,我到死也不会说的。”


“什么事?娘,你快告诉我。”周卫国迫不及待地说。


姜玉凤喃喃地说:“你爸爸没有死,国民党军队溃逃时跟着去了台湾,现在要是活着,也有70多岁了。”
“娘,你怎么才说呀?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周卫国埋怨娘说。


姜玉凤擦着眼泪说:“你爷爷不让我说,害怕给咱娘儿俩带来灾难。”


这天,周卫国回到家,走到姜玉凤面前,高兴地说:“最近,大陆有好多人赴台寻亲,咱准备准备也去台湾寻亲找爸爸。”


“能找到吗?”姜玉凤疑惑地问。
周卫国自信地说:“只要爸爸还活着,就一定能找到。”


出自《故事林》杂志

2019年09月上半月刊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