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么理解“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

顽石补天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在此之际毛主席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全诗的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黑暗残酷,人间正道经历即为革命的道路,革命在经历了艰难曲折才取得今天的成果。因为攻占国民党的首都,全国的形式基本上大势已定,而毛主席在此时回想起革命的路程,是一个艰辛苦难的过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毛主席作为参见“一大”的成员,他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是多么的艰辛。

1927年,南昌起义,中国人共产党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虽然最后部队被打散了,但是朱老总带领剩余人员到了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

1930年冬至1931年秋,红一方面军充分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连续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共歼灭国民党军约8万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正式有自己的根据地和政府机构,开始以一个政权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1933年3月,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但是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被迫放弃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主力进行长达2.5万里长征。

1936年长征结束,三大主力会师陕北,这时的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但是在面对国家名族危机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的放弃党派之争,走向抗日的前线。

1937年到1945年,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拖住了敌人,在整个抗战中,共产党的军队消灭了一百多万的日伪军。

1946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依仗自己军队有巨大的优势,发动了内战。而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只能采取守势,毛主席所在的党中央不得不在陕北的山沟沟中转悠。

1948年解放军反攻开始,三大决战的的胜利基本已经奠定了解放军的优势。

1949年百万大军过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的统治基本宣告失败。

纵观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多次到了生死的边缘,最后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带领下走向了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毛主席感叹“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