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滾鐵環、跳皮筋、踩高蹺……這家幼兒園的民間遊戲值得一看

一座廟、一所園、一段記憶,40年前緊挨廟宇旁的幼兒班是現在這家幼兒園的前身……


後來,這座廟一直保留下來,成了保護景點。圍著這座廟又重建了個幼兒園。可能是這個原因,從誕生之日起,這家幼兒園的“骨髓”裡就流淌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血液”。


在已有的生態環境基礎上,幼兒園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逐步形成了具有園所特色的活動。


小編已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這家幼兒園了,快點來!


特別鳴謝: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城關幼兒園


一早來到大門口,這家幼兒園正對著馬路,熙熙攘攘的車輛和陸續進園的孩子們,我就很好奇,這家幼兒園會帶給我們什麼?



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態相互交錯

一進來就看到一面內容滿滿的展示牆,印有幼兒園所有老師的照片,讓每位家長都能看到老師們的模樣。


同時,下方陳列的物品,是為了告訴小朋友們不同季節裡會有什麼植物和食物。



進入幼兒園,我發現園內竟然有座廟。


去過那麼多的幼兒園,這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建築搭配。


我很好奇地問園長,為什麼要選在這兒辦園呢?


園長告訴我們,這座夫子廟的歷史悠久,現在的孩子都生活的太“現代化”了,雖然夫子廟閒置了,但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不僅能激發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還能拓展幼兒的遊戲內容。


原來,這是一座能陪孩子一起玩耍,陪伴孩子成長的夫子廟。



走進夫子廟,牆壁上勾勒細緻的雕花和圖案,還能提升孩子的審美水平哦。


走在幼兒園裡,你會發現處處都有老師們對美的表達。


將自然與生活相結合,真實的樹幹、盆栽與生活中廢棄竹梯、孩子塗色的自行車相結合,在牆面的映襯下別有一番風味。



參觀中你會發現,這家幼兒園特別會利用廢舊材料,比如輪胎。


戶外的角落擺放著被塗色的輪胎,孩子們不僅能玩輪胎,還能拿輪胎當凳子,玩累了坐下休息會兒。


還有把輪胎擺成一排,告訴孩子們各個區域的界限,孩子一看就懂,直觀。


孩子玩蹺蹺板時,太高了夠不上?


用輪胎來做腳墊,穩穩的。


在戶外遊戲時,輪胎圍在攀爬架周圍一圈,起到緩衝的作用,讓孩子的攀爬更安全。


為了讓孩子與大自然近距離的接觸,這家幼兒園除了有大面積的綠樹草地,果樹菜地等,還在園內建了個小池塘。


在池中種著荷花,池塘周圍也種著各種花花草草,保證讓每個孩子都能看到池中的美景。池塘邊圍繞一圈的木箱也避免孩子們因靠的太近而掉下去的風險。



在幼兒園的一角,有個兩層小樓雖已荒廢了,但卻依樓而建了一大片種植園。藤蔓依著樓房的圍欄在瘋長,夏天太熱,孩子們還會在藤蔓下嬉戲。


藤蔓旁的種植園,種著當季的蔬菜水果,我們去的時候,種植的蘿蔔正是收穫的好時節。


走在幼兒園裡,不僅能看到傳統文化留下的痕跡,還能親身感受到一年四季大自然的變化。


相對於城市中鋼筋混泥土般的“精緻”,生活在這樣真實且自然的環境中,孩子是多麼的幸福!


這樣的早操設計,刷新你的認知


當說到幼兒園的早操,你的腦海裡是否浮現出老師和孩子們跟著廣播操在做的畫面。


但這兒的老師們認為早操並不應侷限在韻律操上。早操作為孩子們在園一日活動的開端,應變成一種讓孩子願意積極參與,並感到好玩,有趣的活動。


所以,每個年齡班的早操都是老師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編排的。在這裡,你會看到三種不同風格的早操。


所以,如此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早操活動,難怪孩子們都超級期待。


大班


穿著紅色的衝鋒衣,大班的孩子們來啦~


一開始,孩子們和老師站著筆直,張大雙手和雙腳,彎腰後收回坐下來。


然後,孩子們手舉圓桶,跟著節拍抬高放下。


除了當道具來做操,接下來的早操遊戲更好玩了。


一部分的孩子踩在圓桶上,手拉手搭拱橋,其他小夥伴在“橋上”隨意穿梭奔跑。


圓桶還能依次排成一路縱隊,孩子們張開腿快速地通行,測試腿部力量的時候來了。


看完大班的早操,你發現其中的奧秘了嗎?


★ 適當增加運動量。隨著孩子發展的需要,大班的早操不僅重視肢體大肌肉的動作,還輔以大圓桶為道具,讓孩子們在抬上抬下中,鍛鍊臂膀力量。


★ 重視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早操的遊戲環節大多是合作共玩的。


★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早操是有前後動作順序的,早操的遊戲也是有規則的,每個孩子都要守規則,不然活動難以進行下去。


中班


穿著黃色的衝鋒衣,中班的孩子們來啦~

馬步紮好了,揮拳,抱拳,抬手,哼哼哈嘿,讓你們看看我的中國功夫。


將手中的彩棒化身為馬鞭,讓我們一起策馬飛奔。


你一個,我一個,合在一起做遊戲,拉來拉去,翻個身!


小小彩棒放地上,一個一個跳過去。


舉過頭頂的彩棒連起來,小火車們,來鑽山洞啦~



好了,把彩棒放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放鬆操,讓身體休息下。


看完中班的早操,你會發現:

★ 積極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幼兒早操以中國功夫開展,讓孩子從小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樂意去探索傳統文化。


★ 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孩子的道具雖簡單,但可變換多個造型,讓孩子能玩出多種花樣。


★ 放鬆操幫孩子平緩情緒。中班孩子活潑好動,遊戲最後來個放鬆操,幫助孩子陸續進班做準備。


小班

小班的孩子剛來不久,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喜歡上幼兒園,幼兒園將開車等好玩的遊戲編入早操,這樣孩子們就更喜歡幼兒園啦。


我們一起圍個圈,蹦蹦跳跳動起來。


拿起你的呼啦圈,開車!出發!


呼啦圈放地上,我們來跳圈啦~

放鬆一下,然後背上呼啦圈回家去。


看完小班的早操,你會發現:

★ 動作簡單,具有主題性。由於小班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協調性較差,所以早操中融入各種模仿操,比如開汽車,學小動物走路等。


★ 早操內容具有情境性,增加活動的趣味。比如遊戲中孩子會學小兔子跳圈,還會模仿司機開車。


★ 做操時配合恰當語言,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小班幼兒對節奏鮮明的兒歌很感興趣,所以,在早操中老師帶著孩子們邊唱歌邊做動作。


融入運動中的民間體育遊戲


幼兒園的牆上,印刻著以前的孩子們在春、夏、秋、冬不同時節玩的遊戲。


造房子、踢毽子、跳牛筋等,是不是看著很熟悉,小時候還玩過?


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小朋友,估計很多都沒見過,更沒玩過了。



這兒的戶外操場,夫子廟四周場地寬敞,為開展戶外民間體育遊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所以,這兒的孩子們不用看牆壁上介紹的民間遊戲,可以在戶外真實地玩起來。


滾鐵環

你看,小女孩用推棍帶著圓圈滾得多嫻熟。


跳皮筋


4個小朋友分別站住牛筋的一角,圍成個長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在上面邊跳邊唱著童謠。


踩高蹺


來來來,比一比,看看誰踩的高蹺又穩又快。



跳竹竿

4個小朋友,兩人一對,拿著竹竿有節奏的開合,然後,其他的小朋友跟著節奏蹦跳。



還有升級版的,把木棍交叉後,孩子們來回跳躍。


除了玩各種民間體育遊戲,幼兒園的運動活動比你想象得豐富的多哦。



跳繩


一人拿住繩子的一邊,甩起來,然後小朋友們依次跳上,跟著繩子的擺動跳躍。


拍皮球


看,小班的孩子單手連續拍球,超級厲害!


跳圈

呼啦圈一個個排起來,對於小年齡的幼兒來說,這樣的活動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



不想玩跳圈的小朋友,還可以在做隔斷的輪胎處玩“走鋼絲”呢。



搬運貨物


高低不同的輪胎做障礙物,看哪組運送的“貨物”多。


在這家幼兒園,你會發現:


★ 運動遊戲中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讓運動的形式更多樣。


★ 民間遊戲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開展,所以,你會看到民間遊戲大多是大班孩子來玩。


★ 為了滿足不同年齡孩子的年齡需求,幼兒園還提供了各種低結構的遊戲。


孩子做主的戶外自主遊戲


幼兒園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傳統文化,不用起來,豈不浪費。所以,幼兒園每天上午都會全園出動,帶著孩子們去戶外開展自主遊戲。


採風繪畫


有的站著,有的坐著,孩子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專注地在畫紙上描繪著夫子廟的樣子。



直衝雲霄

這兒有一個像火箭模樣的小高地,孩子們一個個衝上去,看誰最快爬到頂端。看孩子們這矯健的身手,佩服!


翻越高低


有平地,有“高原”,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小菜一碟。


拿著繩子就能往上爬。


蹺蹺板

兩人玩的蹺蹺板,4個人玩好像也不錯,不過,要當心哦。


盪鞦韆


小時候最愛的盪鞦韆,在這兒隨時都能玩。



戶外野餐

帶著“蔬菜”、“水果”在戶外野餐,仔細看,這裡面還包括組合排序哦。



拔蘿蔔

在種植區,孩子們擼起袖子,拔蘿蔔。園長告訴我們,孩子們拔出的蘿蔔會交到廚房。自己種,自己採摘,吃起來肯定很有成就感。


玩沙

拿著工具,孩子們在玩沙區挖“寶藏”,看“沙瀑布”。


沙包訓練

幾個小男孩,在長廊區打著沙包,鍛鍊手臂力量。



戶外自主遊戲中,你會發現:


★ 老師只負責在一旁觀察幼兒,孩子們自主選擇遊戲類型和遊戲時間。在戶外自主遊戲時間,孩子是遊戲的主人。


★ 在戶外,最活潑的孩子和最安靜的老師,她們不隨意打斷孩子的遊戲,更不輕易評價孩子的行為,所以,這兒的孩子很會玩兒。


★ 幼兒園裡的“小危險”讓遊戲更有趣。比如直衝雲霄時多個孩子往上爬,晃得那麼高的鞦韆等,老師們並沒有阻止孩子的遊戲,孩子在遊戲中變得更像孩子。


在公共空間,拓展遊戲內容

幼兒園充分發揮所有空間的教育功能以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不僅創設有專門的活動室,還充分利用大廳、走廊的公共空間,創設各種真實的遊戲空間。


美術活動室


門口的上方是孩子用報紙、彩泥和彩色相紙的作品,然後用麻繩掛在門頭上。


門口的展板展示了不同主題下孩子創作的作品。



進門後,一排作品展示櫃上,都是孩子們用各種廢舊材料創作的作品。


活動室的吊飾都是孩子們藝術創作的作品,有旗袍、國畫還有紙傘作品。

美術室一角設有國畫區,以便從小在孩子的心中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


美術活動室的環境都是用孩子的作品裝飾,各個角落都是孩子的痕跡,老師只負責幫孩子把作品掛起來。



建構活動區

隨著樓梯而上,在走廊,孩子們和老師正建構著“我的王國”。


“停車位”擺歪了,小朋友正蹲在地上,把積木擺正。

噹噹噹~看看我們的作品,是不是還挺不錯的。


木創工坊

在走廊的另一側,有一塊專門給孩子做木工的區域。

在這裡,有真實的木頭、刀斧、鋸子等材料工具。



木工區的桌子擺放著孩子們用樹枝拼成了自己的姓名。



還有各種可愛有趣的木製作品,比如機器人,平衡木,撥浪鼓等。



兩個小朋友想製作飛機,於是先畫好圖紙。



然後,兩個孩子帶好手套,放好木頭、敲著錘子開始做起來。

看看孩子們一個個專業的模樣,我都想去試一試。



另一邊,孩子們選擇不同大小的材料進行拼搭中。

你知道嗎,這些材料是老師們發明,請做木工的家長們製作的哦,絕對是全國第一家。


說到為什麼會有這種材料,那是因為老師們發現,沒有凹槽的木棍,孩子在搭建時很難交叉進行。


後來發現,光是凹槽的木棍,但沒有底座,還是容易倒下去,所以製作了多種款式的木棍。



正是有了老師們在材料的創新,孩子們才能拼搭出各種極富創意的作品。

用木棍搭的長江大橋。



別具一格的跳房子。


直接能用的電話機,“喂,你好啊”


聽老師介紹,這套自制教玩具《小魯班積木》還獲得全國第四屆教玩具製作一等獎呢,太厲害了


“夫子廟”一條街

因為幼兒園是在夫子廟的原址上發展的,所以也將傳統的廟會文化融入到孩子們的遊戲之中。


看,各種傳統小吃店沿街而建,想吃什麼就來點哦。



還有舞臺表演,歡迎來看哦。

在參觀完室內活動空間後,你會發現:

★ 空間的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雖然幼兒園沒有足夠多的房間創設活動室,但幼兒園利用公共區域,創設各種好玩有趣的活動內容。


★ 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形式。夫子廟一條街,木創工坊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會玩的地方,將這些形式融入到幼兒活動中,是種極好的生活體驗。


★ 重視活動中的可操作性,遊戲性。無論是美工活動,還是木工坊,都以幼兒參與為主,重視孩子多感官的參與和親身體驗。


最後的話

在參觀完繁昌縣城關幼兒園後,我好羨慕這兒的孩子,超級欽佩這兒的老師。


★ 如此寬敞的戶外場地,豐富的自然環境,這兒的孩子可以玩的實在太多了。


★ 老師們用心地去觀察孩子的一日生活,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積極與家長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 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而不用花錢買昂貴的材料,孩子一樣能玩得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