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唐继尧是怎样被赶出云南的?

段勇宾


民国军阀混战中,云南的军阀中只有两位是比较有雄心壮志,这两位就是蔡锷和唐继尧,蔡锷是民族英雄,自不必说,而唐继尧却是一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

1913年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成为云南的第二位当家人,在袁世凯称帝之后,联合孙中山、蔡锷等人发动革命,最终袁世凯被迫下野,而蔡锷也由于身体原因到日本治疗,此时的唐继尧成为了云南真正的老大。

唐继尧不像后来的龙云等人,甘于安守云南,他是一心想做西南的老大哥,所以唐继尧控制滇黔,并组织靖国军。此时的唐继尧坐拥云南、贵州,但是他的目标是西南王,所以1917年8月,唐继尧即以靖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入川讨贼通电》,准备攻占四川。

8-11日唐继尧组织靖国联军,自任总司令,将所部编为六个军,以顾品珍、赵又新、庾恩暘、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分任靖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军总司令,大举入川。但是进攻四川的战斗并不是很顺利,虽然期间唐继尧还在重庆召开了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加上后来的陕西、湖南、福建三省加入,唐继尧乃以八省靖国联军司令而自命。

唐继尧攻占四川,四川的军阀可不愿意,四川军阀打着“川人治川”的口号,对唐继尧进行反攻。滇军在四川打了4年,也不能拿下四川,而且原来说是听孙中山命令护法北伐,现在却成了抢地盘,所以厌战情绪很浓。他们请求回云南休整。

第一军军长顾品珍把大家的情绪反映给了唐继尧,唐继尧回答很干脆,不拿下四川,不要回来。到1920年爆发,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被打死,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如是率部返滇,顾品珍返回云南当然不是为了保护唐继尧,而是趁云南空虚想趁机占领昆明。

唐继尧大惊失色,布置三路大军阻击顾品珍。然而这些军队并不拥护唐继尧,他们纷纷要求唐继尧下野。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唐继尧通电辞职,第一次下野。1921年2月8日,唐继尧离昆赴港,顾品珍于2月9日进驻昆明,以滇军总司令名义统治云南。

唐继尧在逃离云南前便把佽飞军改成团,由龙云带领去往滇南,一年以后,趁着顾品珍响应孙中山北伐,龙云带佽飞军卷土重来,将顾品珍驱逐出云南,龙云等人控制了云南。唐继尧也回滇任职,重新掌控云南政局。

唐继尧重回云南后还是想出兵占领四川和两广,却屡战屡败。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同年5月23日,唐继尧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


帝国烽火


在民国时期,先后诞生过四个云南王,分别是蔡锷、唐继尧、龙云和卢汉。蔡锷是武昌起义后,云南宣布独立后的第一任都督,但仅过去一年,蔡锷就被调任到四川担任都督,云南省则交由唐继尧执政。此后14年,唐继尧一直执掌云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云南王。

这位唐继尧,在担任云南都督之前,已经是贵州都督,所以在他执政云南后,就相当于一个人占据云南和贵州两省。但是,唐继尧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因为在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唐继尧的滇军曾大举进入四川,并在四川多地驻有军队。

在这种背景下,唐继尧就想谋划将四川省也并入到自己的统治内,于是在1918年9月,唐继尧到达重庆,召开了重庆联军会议,决心建立川滇黔三省同盟,并组织“靖国联军”,自己担任总司,计划彻底将四川吞入腹中。

但没想到的是,唐继尧的这个计划遭到了四川上下的共同反对,唐继尧“文吞”四川图谋彻底落空。既然文的不行,那只好动用武力,于是在1920年,唐继尧派大军北上攻入四川境内,力图用武力推翻四川督军熊克武,川滇战争也由此爆发。



最开始,唐继尧的军队进展非常顺利,一路节节胜利,一口气直接打到成都。

但事后,唐继尧军队内部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当时唐继尧军队主要有三大派系组成:一是来自云南滇军,二是来自贵州的黔军;三是一早就归顺唐继尧的部分川军。

在当时的情况下,眼看胜利已经在望,这三大派系自然要开始讨论分赃的事情,他们三派都希望事后由自己来执掌四川,结果三方互不相让,导致彼此之间变得矛盾重重,这便给了退守阆中的熊克武喘息之机,他趁机率军进行反攻。

随后,气势如虹的川军接连击败唐继尧的军队,使得原本归顺唐继尧的那部分川军也纷纷倒戈,最终川军士气大振,不仅一口气收复成都,还将自护国战争以来,一直被滇军占据的四川地盘也收复回来。自此,在四川滞留五年之久的滇系势力被赶出四川。



面对这样一个结果,一心想一统西南三省的唐继尧自然不愿意接受,所以他严令前线将士继续反攻四川,不允许返回云南,为此他甚至采用发军费、选择边防等诸多手段威逼利。唐继尧的这些行为,惹得前线将士们非常不满。

后来在反攻四川的过程中,滇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被川军直接打死,这让滇军士气大衰,于是当时的滇军第一军军长的顾品珍,不愿意继续损失手中兵力,便决定率领第一军撤出四川返回云南,唐继尧对顾品珍这个行为十分愤怒,多次派人责骂他。

由此顾品珍与唐继尧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顾品珍害怕回到云南后遭到报复,便率部在毕节一带驻扎下来,踯躅不前,观看风向。此时的顾品珍内心已经有反唐的打算。

就在此时,同属滇军的第8军军长叶荃,突然以闹饷为名率军进攻唐继尧。

趁此机会,顾品珍立即率军南下围攻昆明,众叛亲离之下,唐继尧被迫通电下野,随后流亡到香港避难。顾品珍则兵不血刃进入昆明,控制了云南。一年后,不甘心失败的唐继尧发动旧部,并联络云南土匪,再次卷土重来。

此时,顾品珍集团内部却是矛盾重重,所以很快战败被杀,唐继尧再次成为云南的统治者。五年后,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从广州出师北伐,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但唐继尧却选择与孙传芳、吴佩孚勾结。

最后,在国民党和中共云南地下组织的扶持和策划下,唐继尧的部下龙云等人发动政变,彻底结束了唐继尧的政治生命;此后,唐继尧虽然下台,但还是继续生活在云南昆明,龙云等人对自己的这位老主公还是多有照顾。三个月后,唐继尧病逝,享年44岁。


我是赵帅锅


唐继尧是怎样被赶出云南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提起滇系将领,我想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龙云,因为他是民国时期的云南王嘛,也许大家还会想到卢汉,因为他是龙云被迫下野后在云南的继承者。

但是我非常想告诉大家,如果各位一直觉得滇军里面就这两个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滇军的开始,就是从唐继尧开始的,但是他又是如何被赶出云南的呢?大家还是听我娓娓道来。



唐继尧的资历非常老,当年是云南重九起义的骨干,因此他颇受蔡锷将军的信任,从辛亥革命到北伐开始后,唐继尧在中间这十几年里面,干过不过大事,也干过不少龌龊事,算是功过各有。例如他参加护国护法运动,并且在护法运动中,担任过当时反对段祺瑞的八省靖国军总司令,可见其威望。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唐继尧又和北洋政府相互勾结,对广州国民政府爱理不理,为了给自己谋取私利,他甚至带领滇军,外出扩张,尤其以川滇战争的爆发最为激烈。不过也因为川滇之战,唐继尧被迫下野,但没过多久,唐继尧又卷土重来。

可是当时的唐继尧已经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唐继尧了,他变得自私自利,一心为自己谋取利益,使得云南百姓民不聊生,由此他的很多门生故吏都开始反对他。最终他手下的四位镇守使联合兵谏,终于使得唐继尧下野,而在这个过程中,四位镇守使中的一个人脱颖而出,成为了新晋云南王,他便是龙云。



其实唐继尧这个人和陈炯明就是一类人,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也颇为相同,他们从革命的支持者最终变成了革命的反对者,这也使得他们都没有好的下场。而唐继尧在下野之后,便于同年去世,终年只有四十四岁,可谓是悲哀。


西北老张看世界


在民国早期的军阀混战中,滇军的实力一度非常强大,特别是唐继尧主政云南期间,滇军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军队数量都是西南军阀中的佼佼者。


唐继尧出生于云南地区的一个普通地主家庭,他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曾经考中过秀才。辛亥革命爆发前,唐继尧在日本上了5年的军校,与阎锡山是同期的同学。


因为清朝末年的新军缺乏高学历人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唐继尧在回国后升迁迅速,不到两年便成为了滇军的实权派将领。

云南王蔡锷被袁世凯调到京城之后,唐继尧基本继承了蔡锷在云南的势力,成为了新的云南王。蔡锷在到达北京后,仔细研究了全国的新军训练和装备情况,他认为民国早期的军阀部队,没有一支能够超过滇军。后来蔡锷从北京逃到云南,发动了反对帝制的护国战争,唐继尧全面支持蔡锷,带领军队打响了反对袁世凯的第一枪。


护国战争结束之后,蔡锷被任命为四川总督,不久后便因病去世,唐继尧成为了唯一的云南王。

袁世凯和蔡锷相继去世之后,北洋政府和南方军阀的关系越来越紧张,1917年孙中山领到了护发战争,唐继尧站在孙中山的一方,趁机派遣军队入侵四川。


此时的滇军实力达到了巅峰,云南一省的兵力超过了北方一个军阀派系的兵力,唐继尧号称八省司令,成为了南方军阀名义上的首领。


然而在川滇战争爆发后,唐继尧的军队在四川战败,内部又发生了叛乱,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唐继尧下野逃到了香港。

唐继尧下野之后没有安心做一个愚公,1922年唐继尧重新组织军队反攻云南,消灭了云南地区的叛军,重新控制了云南的政局。在川滇战争之后,滇军的实力已经大大受损,云南地区出现了很多能够与唐继尧一争高下的新军阀。


唐继尧重新掌握云南的时候,龙云就已经成为了唐继尧手下的军长,唐继尧发动进攻广西战争的时候,龙云是唐继尧手下的第二路军总指挥。除了龙云之外,云南还出现了几个实力相当的镇守使,唐继尧无法控制他们,也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1927年2月,以龙云为首的四个镇守使发动兵变,唐继尧无力平定叛乱,只能交出兵权后下野回家。唐继尧下野之后,四个镇守使也爆发了内斗,不过唐继尧没能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在龙云发动兵变3个月后,年仅44岁的唐继尧因病去世。因为唐继尧在护国战争和护发战争时期都有很多建树,在唐继尧去世之后,国民政府给与了他国葬的资格。

唐继尧属于民国时期比较能干的军阀,他在云南期间建设了很多工业设施和学校,并且在护国战争和护发战争中都出了不少力气。


只是唐继尧占领的云南属于边远地区,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小,而且唐继尧不擅长解决内部矛盾,两次被手下逼迫下野,最后在第二次下野后病死。


历史总探长


1921年的春天,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通电讨唐,突然率兵进攻兵力空虚的云南昆明。此时,唐继尧最信任的部队并不在身边,而所信任的部下选择了反叛。众叛亲离之下,迫于无奈的唐继尧携带巨款、乘坐滇越铁路逃离昆明。这也是唐继尧成为云南统治者以来,第一次被迫下野。


1922年,孙中山有意请唐继尧率滇、粤、桂诸军北伐,但唐再次辜负孙的厚望,却在两广搜罗旧部,招纳土匪,回滇灭顾,重当“云南王”。此后,他曾一度专心治滇,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 1922年12月,他亲自主持创办了中国西南的第一所大学,并以自称“东大陆主人”的别号命名为东陆大学, 在发展实业方面,在昆明建成了第二座水电站,在蒙自建成云南首座火电厂,修建了个旧一碧色寨一石屏铁路,修成昆明一碧鸡关的云南第一条公路,扶持“亚细亚烟草公司”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卷烟。 这些都是唐继尧后期治滇的政绩,说明他对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有所贡献的。可惜的是,唐的称霸之心终不改。就在他执行休养生息政策期间,一旦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他又先后发兵黔、桂、川等省,仍然想独霸西南,进而与各路军阎争天下。1927年初,由于云南人民反唐呼声高涨,滇军又在军阀混战中连遗失败,部将胡若愚、龙云等趁机发动兵变,逼唐交出政权。



但唐继尧还是生活在云南昆明,一直到死,并没有因为失势而被赶出省去连立足之地也没有——龙云等人对他下台后的居住环境、保护措施等还是想得很周到的,他们不想让自己的老主公、提拔自己的恩人太难堪。唐继尧于5月23日病亡,年44岁。章太炎在昆明时,曾给唐有联:“愿君恢霸略,不必讳纵横。”唐自书另一联以明志:“千载唯推文叔量;三分宁是武乡心。”唐继尧死后,时人有“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之评论,被普遍认为是公正评价。后来史家却对唐褒贬不一,围绕其功大还是过大争论不休。但就凭这“护国有奇功”,唐继尧也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


大老二爷


唐纪尧,一个伟大的低调的人,被孙中山追认为唐国公。

说起他用几句总结,首先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其实认为这是有些相左的反话,昆明近代工业几乎是他创建,不是无善政,而是谦虚,护国有奇功?其实口号喊得响,而打头阵的是蔡鄂,朱德。

其次,致公天下,会泽百家。毕竟是文化人家,此名句源于雍正赐会泽县名,大概是,百富为先,会泽天下吧!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富饶之地,出有志之士吧!这既是他个人志向,老同盟会员,与孙中山有辈,资深元老,既成立党派,也培养人才,东陆大学校训,讲武堂创始人,人才辈出,不多列举。

如此伟人,如何被逐出政治舞台,令人嘘嘘,可惜可叹,无奈。让人想起名句,城头变幻大王旗。归结于政体的不成熟,毕竟民国时期是开放而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


平歌88


唐继尧一生中有两次被驱赶。


第一次是1921年。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掀起了护法运动,为了实现自己“西南王”野心的唐继尧积极响应,将滇军改为“靖国军”,其作战的对象为四川军阀刘存厚和熊克武。靖国军在四川遭到了惨败,这引起了滇军将领的不满。1921年1月,驻川靖国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趁昆明防务空虚之时占领了昆明。大势已去的唐继尧在部下的掩护下逃到了越南,顾品珍取代唐继尧成为了滇军总司令。1922年唐继尧召集土匪和旧部,对顾品珍发动了突然袭击,顾品珍兵败自杀,唐继尧在昆明复任云南省省长。

第二次是1927年。1924年9月,唐继尧通电就任川滇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但是广州的国民党中央不予承认。唐继尧于是命令部队入广西讨伐,1925年占领了南宁,但是很快就大败,最终建国军不得不撤回云南。1927年2月,唐继尧的主要部将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四位镇守使发动兵谏,唐继尧被迫交出兵权,在改组后的云南省务委员会中担任政务总裁的虚职,同年5月在昆明逝世。云南当局对其进行了公葬仪式,将其安葬在昆明圆通山。


历史军魂


一般来说,民国时期,云南一共诞生了四任云南王,分别为:蔡锷、唐继尧、龙云和卢汉。不过,第一任云南王蔡锷只主政云南一年多的时间就离开云南,统治云南的时间很短。

而最后一任云南王卢汉不但只当了三年多时间的云南王,而且,自身的权利也受到了蒋介石的巨大桎梏,因此,他并不能完全算得上完全独立的云南王。所以,民国历史上,真正能称得上云南王的人,其实只有两个,分别为:唐继尧和龙云。

唐继尧

唐继尧的运气很好,上位的时间也很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省纷纷举行起义响应。此时,位于云南的新军第19镇在蔡锷等人的领导下,也发动了重九起义。起义成功后,蔡锷等人成立了云南都督府,并宣布云南独立。

此时,在云南新军中担任管带一职的唐继尧也参加了重九起义,并成为起义的领导人之一。重九起义成功云南光复之后,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并很快率领军队北伐,决定光复全国。

蔡锷

而唐继尧则被蔡锷派往贵州,唐继尧率领的部队在贵州士绅的帮助下顺利光复贵州,唐继尧被推举为贵州都督。此时,已经掌握一省军政大权的唐继尧,年仅29岁。

然而,此时远远不是唐继尧的巅峰。民国二年,即1913年,蔡锷北上北京,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一职。因此,年仅30岁之时,唐继尧就已经成为了掌握云南、贵州两省的大军阀。

随后,唐继尧又利用北伐之机,将诺大的四川省纳入了统治范围,由此,唐继尧成为统治西南三省的大军阀,成为民国赫赫有名的西南王。成为西南诸省的统治者后,唐继尧并没有满足,他开始整饬地方、大肆扩充军队。

称霸西南的滇系军阀

唐继尧先后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并多次参与军阀混战,而唐继尧参加的所有战争出发点,都是自身的利益和野心。很显然,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军阀之后,唐继尧不再是重九起义之时热血的革命志士,他开始将自身的野心和欲望,凌驾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

虽然成为跨越数省地盘的大军阀,但众所周知,西南地区地处横断山脉、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经济落后。西南地区的人民生活本来就十分贫困,然而,唐继尧根本不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他穷兵赎武,一次次巧取豪夺、疯狂扩充军队,参加军阀混战。

唐继尧的倒行逆施,自然引起了麾下部将和普通民众的巨大不满。1920年,由于对唐继尧入侵和压迫四川的不满,川军将领组成联军,发动了驱逐唐继尧的靖川之战。

唐继尧

靖川之战,以唐继尧的滇黔联军退出四川境内宣告结束。唐继尧的一系列军事失败,也引起了麾下实力派将领的不满。

入川滇军将领顾品珍在退出四川之后,趁其他滇军将领反对唐继尧之际,突然进军昆明,使得兵力空虚、无力抵抗的唐继尧逃至蒙自。老巢被占据的唐继尧最终被迫逃往香港,唐继尧第一次失去了云南的统治。

然而,唐继尧在云南的根基依然十分雄厚。没过一年的时间,唐继尧纠集部将击败并杀死了顾品珍,返回昆明,重新掌握了云南的军政大权,此时的时间是1922年3月。

唐继尧发行的银元

重掌云南军政大权之后,唐继尧并没有放下自己的野心。他开始将滇军进行大扩编,并自任川滇黔鄂豫陕七省建国联军总司令,并趁贵州军阀内乱之际,再次将贵州纳入统治范围。

随后,1925年1月,野心勃勃的唐继尧将目光转向富庶的两广地区,试图出兵占领两广。很快唐继尧就等到了机会:趁桂系军阀陆荣廷下野之际,唐继尧派兵进入广西,第一次滇桂战争爆发。然而,入桂滇军却在广西遭遇惨败。

滇军从广西败退云南之后,对于滇军一无所获却损失惨重的现状,云南各界十分不满,对于唐继尧穷兵赎武的行为也愈发不满。与此同时,广州国民政府于1926年7月誓师北伐,革命的焰火迅速席卷全国。

北伐战争

北伐军势如破竹,饮马长江之后,任何一个有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北洋军阀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受到北伐军辉煌胜利的鼓舞,云南各界对于唐继尧的不满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唐继尧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开始裁撤各军番号,加强自身亲信部队。他排斥异己的行为,也引起了滇军实力派的强烈不满。在种种因素作用之下,1927年2月6日,云南四大实力派:蒙自镇守史胡若愚、昭通镇守使张汝骥、昆明镇守史龙云、大理镇守使李选廷,联合发动了著名的云南二六政变。

龙云

面对麾下实力派的联名反对,唐继尧根本不是对手,他被迫同意了四大镇守使的一系列要求。最终,进军昆明之后,四大镇守使裁撤旧省政府,成立了新的政府。原来将云南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唐继尧成了有名无实的总裁。

也至此,唐继尧对云南14年之久的统治宣告结束。起兵“兵谏”唐继尧的四大镇守史,都是唐继尧一手提拔的亲信部将,他们的倒戈行为令唐继尧气愤交加,再加上失去了最为重视的权利,仅仅过了两个月,唐继尧就因病去世,年仅44岁。


鸢飞九天2018


唐继尧没有被赶出云南,是因兵变下台而死

从唐继尧的一生来看,他和张作霖一样都是实用主义者:

1、唐继尧是云南人,1903年考上秀才,1904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振武学校;1906年6月从振武学校毕业,进入日本陆军金泽第九师团炮兵第九联队见习,为二等兵;

2、1907年6月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1908年10月毕业;

3、1909年,离开日本回北京,经考核后回云南任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昆明讲武堂教官、陆军第十九镇管带;

4、1911年,辛亥革命时,受蔡锷派遣率军前往贵州支援立宪派,被推举为贵州都督;

5、1913年,支持袁世凯攻打孙中山的二次革命,率军攻打四处的熊克武军;10月,因蔡锷被袁世凯调走,继任云南都督;

6、1915年,和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护国战争,自认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

7、1917年,和孙中山修好,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1918年被推举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8、1921年2月9日,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被孙中山邀请到广州出任广州军政府第四位总裁,前三是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

9、1922年3月,顾品珍贝农民军吴学显包围自杀,唐继尧回云南复任云南都督,并表示不支持国民党北伐;

10、1923年,创立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

11、1924年,孙中山要求唐继尧为广州大元帅府副元帅,但唐继尧没有接受;

12、1525年,孙中山去世后,唐继尧宣布接受广州大元帅府副元帅——意图在孙中山死后,成为广州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但国民党不承认,唐继尧于是派遣龙云等率领7万滇军东出,意图灭了广州国民政府,但在广西被李宗仁的2万桂军击败。

13、1927年2月6日,龙云等发动兵变,逼迫唐继尧退位,5月23日死于昆明,终年45岁。

红河是云南获取外部支援的最佳途径

关于唐继尧

年纪轻轻就担当重用:28岁就被推举为贵州都督,30岁成为云南都督,32岁就成为护国运动领袖。这就难怪1925年唐继尧在孙中山死后想要以广州大元帅府副元帅身份接管广州国民政府了。

热爱电影:1926年在张普义导演的电影《洪宪之战》中扮演自己——本色表演。

和民国大部分军阀一样并无治理才能:唐继尧所处的云南虽然是内陆,但可以利用红河和法属越南进行沟通,从而获得购买法国武器、获得法国投资,或者利用法国信贷建设云南的条件;在通过法国援助壮大后,可以吞并贵州、四川二省,或者向东吞并广西,获取出海口。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唐继尧众叛亲离的重大导火索,是滇军在“第一次滇桂战争”中的惨败,60000多兵力的滇军却被初出茅庐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新桂系三巨头”所击败,而当时的桂军主力不足20000人,战争时间是1925年2月到7月。而李、黄、白驱逐唐继尧滇军的胜利,标志着他们成功保住了广西地盘,并从此确立了新桂系在广西的统治地位。



(早年白崇禧)

作为继承蔡锷衣钵的滇军领袖,唐继尧已经不是简单的“云南王”,依托云南讲武堂培养出来的专业军官、滇越铁路运来的法制军火、名噪一时的“云土”带来的收入,从1913年起,唐继尧的势力一度遍及云贵川三省,已经是妥妥的“西南王”。不过,连年的军阀混战也极度掏空了并不富庶的云南财政,穷兵黩武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其统治后期的民怨极大。

唐继尧最大的政治错误,是对孙中山广州革命政府的态度,早在1918年孙中山开展“护法运动”在广州组建军政府之时,就对西南实力派颇多拉拢,“非常国会”曾经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而以唐继尧(云南)、陆荣廷(广西)为元帅,然而唐继尧多次拒绝广州政府给出的元帅一职,拒绝与孙中山的政治合作。

(唐继尧)


与此同时,唐继尧还组织“靖国联军”进兵四川,期间与北洋政府勾勾搭搭,问题的核心是唐继尧仍然想在与北洋政府达成妥协的情况下,图谋吞并两广做唯一的“西南王”,那么当然也就抦弃孙中山政权的存在。孙中山为维护西南团结,对唐继尧作了很大让步和迁就,不仅多次电邀唐继尧就元帅职,还承认他自封的靖国联军司令,并且提出“设川、滇、黔三省靖国军总司令,由唐公担任”的建议。

然而拥兵自重的唐继尧根本不予理睬,联手广西的陆荣廷最终迫使广州军政府实现了与北洋军阀的“议和”,宣告护法战争的失败,孙中山乃于1918年5月4日发表了《辞大元帅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后愤然辞职,所以唐孙两人实有前怨、早早就撕破脸皮。1923年孙中山在粵军的拥护下再回广州,并在苏联的帮助下重新建党建军,则与唐继尧、陆荣廷已经是对立面了。



(龙云)

而新桂系要打倒的正是广西旧军阀陆荣廷,当然与广州政府越走越近,同样也把唐继尧视作“敌对势力”,再加之唐继尧始终觊觎广西地盘,所以双方势同水火。1924年10月,孙中山受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等人的电邀北上“共商国是”,唐继尧见有机可乘,遂在昆明“遥领广州政府大元帅职”,派兵进军广东。而从云南到广东又必经广西,于是新桂系在粵军的支持下奋起抵抗,第一次滇桂战争就此爆发。

滇军主力以唐继尧四弟唐继虞为第一路军总指挥,从贵州杀入广西,以龙云为第二路军总指挥自云南直扑南宁,而“小诸葛”白崇禧运筹帷幄,指挥桂军连续大败唐继尧这两路兵马,至1925年7月滇军不得不退回云南。战争的大败让唐继尧暴跳如雷,同时又偏袒自己的弟弟而迁怒龙云等人,滇军自此有了内部不稳的征候,军事上的失败和政治上的短视,让隐藏的危机逐渐爆发出来。

(新桂系三巨头)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誓师北伐,西南地区的粤军、桂军、黔军以及部分留粵滇军(朱培德部)都加入了北伐军的行列,这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唯独唐继尧却逆潮流而动,他与孙传芳、吴佩孚等北洋军阀勾结,竟然在云南高唱“讨赤”的调子对抗北伐,引起云南各界不满,“倒唐”的呼声渐高,尤其是他手下的几员大将也早已心生不满。

终于在1927年初的2月6日,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等四个镇守使联合起来,发动了对唐继尧的兵谏,威逼其辞去本兼各职,这就是云南历史上的“二六兵变”。众叛亲离的唐继尧只好交出权力宣布下野,不过与其第一次下野不同(1920年部将顾品珍倒戈,唐继尧曾经逃港一年),唐继尧并未离开云南,而是被四大镇守使在昆明给软禁起来,自此结束了他对云南14年的独裁统治。

(龙云和老蒋)

同年5月23日,年仅44岁的唐继尧在苦闷交加中郁郁而亡,这也是他不识大势的恶果。唐继尧既然倒了,云南到底谁说了算又成了新问题,于是四大镇守使开始互相厮杀争权夺利。1927年6月14日,胡若愚发动“六一四”政变,派兵包围龙云住宅并将其擒获,乱军当中龙云的左眼重伤从此残疾。而龙云的妻弟卢汉再行挥军反击,双方不得不讲和,获释后的龙云坚决主张将政敌斩草除根,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混战,最终胜出。

1928年1月,南京方面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和第十三路军总指挥,这就是滇军投靠国民政府的开始,也意味着云南内乱结束,龙云成为新一代“云南王”。

(唐继尧戎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