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

用户68878329


我们都听说过“习惯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未来”,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习惯有多大的力量。习惯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我们40%~50%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若掌控了习惯,习惯便会成为我们最好的仆人;若不能掌控习惯,那习惯便会成为我们最坏的主人。

那如何才能快速且有效的戒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掌控习惯》一书给了我们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奖赏。提示可以触发渴求→因为渴求而做出反应(采取行动)→行动会获得奖赏→奖励会满足我们的渴求,并激励我们寻找更多提示,继续行动获得奖励,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第一步:提示 → 让习惯显而易见

对奖励的提示越明显,我们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1、思考习惯

思考习惯是改变习惯的第一步,我们可以找张纸写下自己现有的习惯,并思考这个习惯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或者中性习惯。通过写下习惯,并思考它的性质,我们会加深对习惯的了解。

因为习惯的特点之一是高度自动化,常常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完成了行动。比如工作了一会儿,就自动拿起手机来刷半天,然后才惊醒。所以对现有习惯的反思,会让我们更有觉察力,等同样的行为下次再出现时,我们就能更早的意识到,如果是好习惯就激励自己坚持,如果是坏习惯就想办法及时终止。

2、制定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说的是:为实现目标所确定的具体行动计划。执行意图的具体形式是“如果发生情况A,我就采取行动B”。这里的情况A通常指的是特定的时间、地点,比如到晚上八点,我就去xx健身房锻炼一小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执行意图。

相比“目标意图”(如:我要锻炼身体),“执行意图”(我每晚8点,去健身房,跑步一小时)能明显提高行动的概率。这是因为执行意图让行动的提示更明显,制定执行意图时,对应的时间、地点就会成为提示,同时,执行意图也规定了具体的行动,我们只要照做就行,不用临时思考怎么做,提高了行动效率,避免了拖延。

3、改变环境提示

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思熟练,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突出习惯对应的环境提示,来培养好习惯;消除环境中的提示,来戒除坏习惯。

例如:如果你想多喝水,那就在每张桌子上放上一瓶水,让自己随时能看到;你想睡前背单词,那就把单词书放在床头。反过来,如果你想减少玩游戏的时间,那就把游戏机放在柜子里,让自己平时看不见。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习惯和特定环境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书桌前就只工作不娱乐,如果想玩手机就去沙发,想吃东西必须去餐桌,这样一来,环境本身就会成为提示。在这种分工明确的稳定环境中,好习惯会更容易培养。

第二步:渴求 → 让习惯有吸引力

我们越渴望奖励,就越可能采取行动。

4、绑定喜好,把需要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联系起来。

比如你喜欢玩游戏,同时又希望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你就可以规定自己只有看完一定量的书之后才可以玩游戏。这样一来,对玩游戏的渴望就会让你更有动力去看书。

5、加入特定的群体

人类最深层的愿望之一,就是群体归属感。当某种习惯有助于我们融入群体,它就有了更强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培养某个习惯时,可以想象哪些群体具备这个习惯,让自己与群体接触互动,接受群体的熏陶来改变行为(所谓“近朱者赤”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想培养自己多读书的习惯,就多和爱读书的人做朋友,或者加入一些读书圈子)。

最常见的群体是和我们亲近的人,比如朋友和家人,亲近的人会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拉着我们向他们看齐。一项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有一个肥胖的朋友,他的肥胖概率会增加57%;当一个人体重减轻时,他的伴侣也有三分之一的可能会一起减肥。(所以如果你想减肥,多跟瘦的朋友一起吃饭锻炼,减肥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另外,那些成功人士也是一种群体,我们都会模仿自己羡慕的人,比如:模仿你偶像的说话和做事方式等等。作者建议我们阅读成功人士的访谈,观察他们的行为,找到值得培养的习惯,并模仿。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变得更优秀,促使习惯的养成。

6、改变思维模式

大多数习惯都会带来好、坏两方面的结果,比如攒钱理财的习惯,它既可以让未来更有保障,但也会降低现在的生活体验。如果我们想培养好习惯,就要多关注它的益处,提醒自己攒钱理财是获得自由的手段,而不是在自我限制。这种思维模式会增强好习惯的吸引力,降低坏习惯的吸引力,从而引发行动的改变。

对于坏习惯,除了多关注它的坏处,还可以寻找替代行为。比如抽烟,很多人抽烟的目的不是喜欢抽烟本身,而是为了舒缓心情、解压、或者装酷,那么为什么不找一种更有益的方式呢?

第三步:反应 → 让习惯简便易行

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要成的,它需要我们不断重复行动,最终让行动“自动化”,不用有意识的参与也能完成。而要让行动能够坚持,能够不断重复使行动自动化,那么这个行动就不能太难。所以我们要让行动简便易行,降低行动的门槛,提高行动频率。

7、削弱习惯的阻力

通过优化环境,来降低行动的阻力。比如健身这个行动,在选择健身房的时候,就要尽量选择离家近,上下班顺路的地方。

提前做好准备,减少行动前的准备步骤(阻力)。比如你想早起做早餐,就可以在睡前把做早餐要用到的工具、食材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起床立刻就能开始做。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增加准备步骤,提升坏习惯的阻力。比如,你经常因为上网而浪费了大量读书学习的时间,那么你就可以把网线、插头等全部拔了,下次你想上网,你起码要折腾几分钟。

8、采用两分钟规则

两分钟规则说的是:一开始培养新习惯,它所用的时间应该不超过两分钟。习惯难以坚持的主要原因就是好高骛远,一开始就把目标、行动定的太高,最后自然难易坚持下去。而两分钟规则的目的就是呵护新习惯的萌芽,让它不要过早夭折。比如你想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那就先从读一页书开始。

其实这说的就是“微习惯策略”:

此外,两分钟规则还会改变我们对自己身份的理解。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行为,不会长久。比如,你可能想攒钱理财,但如果你崇尚享乐主义,那么即便你攒了点钱,最后还是会忍不住诱惑而花在吃喝玩乐上。但如果你相信自己是精打细算、会长远考虑的人,自然就会控制支出,不乱花钱。所以真正能改变行为,让行为保持下去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两分钟规则的好处在于它设立了一个很低的门槛,让我们通过简单的行动来改变我们对身份的理解。如果你每天都坚持读书,哪怕每天只读一页,坚持一个月后,你也会打心底相信自己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看成生活的一部分,培养起长期的习惯。

9、建立承诺机制

承诺机制说的是:你一旦做出某种承诺、选择,它就能在接下来的某个时间范围内影响并改变你的行为,强制你行动和改变。

比如:你想想学英语但又怕学不来、坚持不下来,那就花点钱报个如“新东方”的课;或者想学快速阅读,又怕学不会、学着学着就放弃,那就花点钱买个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的软件。这样一来,如果不去学,那钱岂不是白花了,这种厌恶损失的心里会逼着你去行动。

第四步:奖励 → 让习惯令人愉悦

当习惯带来的结果让我们满足时,我们就更愿意坚持习惯。

10、改变即时奖励

好习惯难培养、坏习惯好培养,从大脑的角度来讲,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非常重视及时的奖励。虽然好习惯会带来益处,但大多数益处都没办法立刻获得,比如锻炼、读书、存钱,其最大的益处都需要时间才能看到,直接收获的却是辛苦、不舒服等。而很多坏习惯则不一样,它能带来及时奖励,比如抽烟可以马上缓解你的焦虑,玩游戏可以马上让你获得快乐。

所以,我们要让好习惯带来的好处更醒目。比如攒钱买房子,就可以专门开一个账户存首付,每次克制冲动消费后就把钱存到买房的账户里,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直观看到账户余额不断提升,这就是一种及时奖励。

此外,我们还可以提高额外的奖励。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之后,就奖励自己看一部想看的电影、吃一顿大餐(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额外奖励与好习惯造成冲突,比如锻炼的奖励如果是周末去大吃一顿,那锻炼就没意义了)。

相反,如果我们给坏习惯设置额外的惩罚,就能帮助戒除坏习惯,常见的方法是找一个问责伙伴来监督自己,一旦做出坏习惯就要承担责任。【书中有个例子,有一个企业家希望自己每天6点前起床,他的方法是设置一条推特(类似于微博),每天过了6点就自动发布,内容是“这个家伙现在还没起床,回复这条消息你就能得到5美元”,这样一来,所有能看到这条消息的人都成为了他的问责伙伴,在这种监督压力下,他不得不早起,去后台删除这条要发的消息。】

11、追踪习惯

追踪习惯的意思就是:记录下自己的习惯轨迹。比如,每当你完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就在对应的日期上打一个√;或者再详细一点,比如读了几页书。这样你就能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习惯轨迹了。

追踪习惯的好处是:

①把追踪这种行动本身变成了即时奖励,看着记录,就能让自己觉得在不断成为更优秀的人,当下就会觉得很满足,从而把习惯坚持下去。

②提醒我们不要半途而废。培养好习惯这条路上,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废,特别是你努力了,但进步却很缓慢、甚=甚至看不到进步,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时候。就像我们很多学员在练习“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的时候,刚开始的一两个周,能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一下子就能实现一眼看十多个字,但越到后面提升的速度就会越慢,这就是到了所谓的“平台期”(也就是遇到瓶颈),只有熬过这个阶段,量变才会引发质变,习惯的结果才会体现出来。

如果在平台期里遇到挫折,我们可能因一时冲动、打击而放弃,这时候看看自己记录的行动轨迹,我们就会意识到:都已经走了这么远了,一旦放弃这些积累就白费了,于是就更容易坚持下来,最终突破平台期。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助你提升“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每天学习一点


俗话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是摧毁一个习惯分分钟的事,所以

第一点,养成习惯贵在坚持,就像我在写悟空问答,一开始挺懒的,但是我有动力,可以说是动机。我相信有一天,在认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的语言编辑能力,逻辑思维能有所提高。将来为我发财之路多开一条路。

第二点,从小抓起,小学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期,比如建立时间观念,不迟到不要早退,打扫卫生习惯等等。如果你已经长大了,就给自己制定21天习惯养成计划,比如看书等等。

第三点,有所奖励,今天依旧有去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去跑步,还风雨无阻,或者在你特别不想动的情况下依旧去了,那你就给自己买个喜欢一直没买的东西奖励一下,有奖会更有动力。




生物老师太难了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只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了,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了,才能使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培养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2)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但要教育学生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胖胖的雨


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匪浅。有以下五点总结给大家:

1. 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 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好的,它有 良莠之分,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分清好坏, 慎重选 择。要知道勤奋学习是好习惯,知恩图报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 好习惯,等等。而凡事拖拖拉拉是坏习惯,偷鸡摸狗是坏习惯, 好吃懒做是坏习惯, 没有习惯的习惯是坏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 是坏习惯,好习惯越多越好。

2. 注重细节,自我约束。 说话、走路、吃饭、吐痰等生活细节, 看起来是小事, 但是如果不注意, 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 损害自己, 影响他人, 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声望。 “走进一间屋子, 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 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 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 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韩国一 个公共场所,专门用中文贴“不随地吐痰”,意大利比萨斜塔用 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美国在厕所里用中文写出“便后请冲 水”,法国社论:中国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通过人的行 为习惯体现出来, 一个吐痰的细节, 就因为我们养成了随地吐的 行为习惯,让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蒙受羞辱。

3. 持之以恒。 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 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吸烟是 个坏习惯,许多人也知道,也试着戒过,但中国烟民的数量仍很 惊人,为什么?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需要恒心,需要毅 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要拥有它, 绝对不能少了 “恒” 字。

4. 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以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镜子,时 时照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 不断完善,追求完美。 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 是在不 断积累中趋于完善的,正如有人所言:三天改变观念,三个月改 变习惯, 三年改变命运。 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完善的 过程。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大桥小学人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 行为习惯的人。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气质,坚持不懈,让自己变得更完美吧!




iouwang


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一点,得从小抓起,在孩子渐渐懂事后,就得规范她的行为模式了,比如吃饭不能随意浪费留半碗,坐有坐像,站有站像,见人有礼貌,知道跟人打招呼,从小学会尊重人,有吃的玩儿的跟人分享,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加油





布丁女孩的日记


1.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所以确定一个明确计划和目标并为之坚持21天。

2.树立各种实力较量的竞争意识,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就是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强迫自己去完成习惯的培养和计划,去挖掘隐藏在大脑里的潜意识

3.做出一份对于自己的奖惩模式,强迫自己每天完成自己的计划。

4.给自己做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

5.强迫自己树立时间观,准时、守时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

6.找朋友或家人进行监督




小强解题


1.人养成习惯的周期是21天。这21天内多次重复练习,最终形成习惯。当然一个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可以加入一些群,与群友督促打卡。

2.可以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一项一项罗列下来,完成一项划掉一项,这样的行为很有成就感,同时也能提醒你是否遗漏了什么事项。

3.作出一份奖惩制度。完成了给自己一个大奖励,没完成就惩罚自己,这样能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你想形成的好习惯。


亲子教育一点通


第一,明确目标。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好习惯的养成,同样需要明确努力的目标,目标明确了才能更好的执行,才能为后续好习惯养成提供动力。

第二,制定细则。要想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是今天信誓旦旦,下定决心,然后就形成的,必须要有明确的执行计划,计划制定的约细约好,但是要注意具备可操作性,不能超出能力范围之外。

第三,持之以恒。再好的计划,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就是废纸一张,价值大打折扣。所以,无论开始多么艰难,都要咬牙坚持下去,一般情况坚持21天左右,就会形成基本的习惯。

第四,外在监督。为了更好的督促好习惯的养成,最好找人来监督咱们去执行。这样,会有外在的压力,可以更好的督促我们去坚持,如果有点小奖励更好了。




谦儿2013


1.喜欢的才会坚持,坚持就变成习惯!要培养好习惯,培养自己对这个习惯的喜欢是关键!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要想法让他喜欢!

2.拿一张纸写出培养这个好习惯对你有哪些好处?至少写21个以上的好处,尽量多写,你写得越多越详尽,潜意识越能接收到你的信息,会自然而然助你一臂之力!

3.定时,定点,定内容去做你想培养习惯的事情有助好习惯的养成!


丰维营之有道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非易事,尤其是当你已经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后,更加不易。

那怎么才能更高效地培养一个好习惯呢?我想要把这个习惯作为大目标后进行拆解,给自己计划出比较小的、可量化的目标,就这样一步一步,通过养成微习惯,进而养成你想要的好习惯。

比如,你想能养成每天学英语的习惯。那么你可以从每天朗读一篇英语小文章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已经习惯了,觉得每天不读一点点英语,就会浑身不自在。恭喜你,这个微习惯已经养成了。然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点内容,比如,每天读完这篇小文章后可以把里面不会的单词背下来。就这样,一点一点增加,慢慢地,学习英语就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那么每天学习英语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生活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坚持,它是让行为转变成习惯的唯一途径。我们列出来的目标越小越量化,坚持下去并最终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