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纳入防疫期间重要生活物资,3个关键茶商尽早抓住

“茶”纳入防疫期间重要生活物资,3个关键茶商尽早抓住……


(摄影:吴琼)

3月2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与市场保障组发出通知,将茶纳入重要生活物资,茶商或应重视“极简风”、“回归风”将加,及早把握3个关键点,应对茶产业变革。


关键一:简化包装比简化喝茶过程更迫切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提出要简化喝茶的过程,因为太繁琐的喝茶过程,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尤其是一些耐性不足、时间有限的年轻人。很多人已经为之做了大量努力,我也赞同这个提法,并在2009年提出了“文盲营销”,随后又在《茶翅高飞》《点茶成金》《推心置茶》等书中做了进一步阐释。

“文盲营销”是相对于“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茶叶营销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渐渐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必须强调,“文盲营销”只是淡化茶文化,并非拒绝茶文化,更不是否定茶文化。

与简化喝茶过程并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茶叶包装的简化。

这一现状和趋势尤其值得中国茶叶行业重视并展开行动。“茶叶”更多的是人民大众的“茶叶”,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茶叶”,不是权贵的专享资源。茶企需要关注普通人民的需求,需要为普通人民提供货真价实、消费得起的茶叶。茶叶包装看似简单,是个“面子工程”,实则很复杂,与消费者的信仰、价值观和消费环境、消费理念、社会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今天处理不好,明天的茶叶就很难卖出去。茶叶界当重视包装这个“大问题”,必须在保障茶叶品质的前提下,及时简化、科学简化、逐步简化。

我从来不反对别具匠心的茶叶包装,但是,我反对过度包装,这样做不仅浪费消费者的钱财,助长世人浮华奢靡的生活观念,而且不利于环保,会破坏生态环境,也不利于茶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导致很多消费者喝不起茶,甚至斩断了部分消费者“喝好茶”的念头,近乎是“助纣为虐”。例如,我的工作室摆了很多茶叶包装,有的包装极尽奢华,我看到就很“心痛”,茶叶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有着最为真实的朴素本质,为什么不能让“茶叶”做一回“茶叶”呢?为什么不能让“茶叶价格”主要体现“茶叶的价值”呢?

过度包装无异于玩物丧志,中国茶叶行业应该返璞归真,最好像管理农药一样来严格管理包装,从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入手,引导茶企实施适当包装,为子孙后代留一些道路,不要只顾着自己看着舒服、摸着顺手、很有面子,就断了子孙后代的路。一旦环境遭受破坏,心灵一片荒芜,不知孰轻孰重,这种“浪费”的后果将可能成为茶叶行业的“灭顶之灾”,其伤害要比繁琐的泡茶过程带来的伤害更大、更深、更持久。

人看远一点,脚下能走的路子自然会远一点。茶叶品牌要做,销售利润要有,包装要独领风骚、夺人眼球,促进卖茶,但是这一切都要适可而止,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事情更要提前预防、坚决制止。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简化茶叶包装比简化喝茶过程更迫切,整个茶产业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逐步简化茶叶包装,不仅为今天的消费者带来实惠,更为未来的生态环境做了一件好事。


关键二:过度简化终将“减了”茶叶的命

古时候,有一个人很知书达礼,无论走路、吃饭、睡觉,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一天,他前往街市买东西,就如往常一样谦恭地、地行走,不料突然间天空中乌云密布,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他本能地加快脚步,跑了起来。跑了大约一里路,他忽然后悔起来,自然自语道:“我刚才走路的姿态一定不大雅观,还好及时发现了,正所谓‘过则勿惮改’,现在从头走一次还来得及。”于是,他冒着雨,返回刚才起跑的地方,用习以为常的姿态在大雨滂沱中行走,路人都对他的做法投以异样的眼光。

读完这个故事,结合今天的茶叶行业来看,社会环境变了,茶叶行业环境变了,若是守着以前的老套路,过于看重茶文化,自然是不合适。因此在2009年,我在茶叶行业提出“文盲营销”,刚刚已经做了阐释。

现在,与过度重视茶文化的“文化营销”相反,中国茶叶行业出现了一种过度简化茶饮的趋势,即,将饮茶过度便利化,竭尽所能地抛弃“茶叶”或茶文化,甚至把茶文化一抹干净,看不出任何“茶叶的痕迹”。过度便利化的饮茶,就像只剩下性的爱情,那已经不是爱情,只是动物本的一种本能而已。人类需要性之类的动物本能,但若一切围绕性本能来转,也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意义了。

饮茶亦是如此,虽不能过度繁琐,钻进茶艺或茶道里走不出来,但也不能除了张开嘴巴,什么事情都不做了。一起来看一个《愚人食盐》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价值的启示。古时有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做客。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但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哎呀!我忘了放一样东西。”

于是,主人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主人回答说:“放了盐啊!盐是百味之源,所以能使每样菜都好吃。”这位客人认为,既然盐那么好吃,以后每餐都吃盐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多麻烦啊。于是,他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打心底里觉得自己被那位亲戚骗了。

这个故事源自《百喻经》,透过它我们更能体会出过度简化茶饮的弊端,茶不仅仅是某种或两种健康元素,而是一种包含多种健康元素的有机物,例如,茶叶里的有机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很多种。而且,正如人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和灵魂上的健康,茶叶除了泡出来的诸多物质,还有很多“说不出、悟得到”的元素,这些也是一个人需要的健康元素。

例如,喝茶虽然无法让人在短时间内灵魂升华,更无法代替信仰,但常规的喝茶过程,至少可以帮助一个人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哪怕只是安静“一分钟”而已。例如,一个人把茶叶放进杯子里,加入合适温度的水,然后看着茶叶在杯中的形态变化,等到温度合适时,再品饮几口,至少可以将“大自然”含在嘴里,体会出人生的微妙变化或瞬息万变。

总而言之,从食用、药用到饮用,再到诸多科学分析数据,透过一系列的人类与茶叶的关系变化过程,大家都能看出茶叶是健康的,但健康的茶,不只是某种元素上的健康,也不只是某几种成分上的健康。过度简化茶饮是一种类似“愚人食盐”的行为,会降低消费者喝茶时的美妙感受,甚至会终将“减了”茶叶的命。我们需要对此重新审视和反思,以便让茶叶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

(摄影:吴琼)

关键三:变化还将继续,请做第三种茶商

尊重自己,还是迎合别人?好多茶商都在做着这样的选择。

叩问灵魂的时候,想告别那个“自己讨厌的自己”;面对客户的时候,又必须做回那个“自己讨厌的自己”。总是要找寻一个契合点!

如果还在追求生活的诗意,却又必须适应眼前的苟且,那就更让人迷茫而痛苦。诗意,一般是要在“吃饱饭”的基础上,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诗意如何长久?

对于茶商而言,“吃饱饭”当然是指获得必要的利润。不论你看起来多么诗意,多么文艺,多么高端,多么优雅,若是没有足够的顾客基础——

谁又来“养你”?谁又来“养你”?谁又来“养你”?……

“如果没人来‘养你’,你还是要想办法盈利,才更有闲情雅致来谈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我经常对茶商这样说。

应该感谢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它让老老实实做茶的人有了——

更大的生存希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不是一定能生存下来?为什么不是一定能发展顺利?因为——

毕竟,幻想一夜暴富的,大有人在;毕竟,幻想躺着赚钱的,大有人在;毕竟,幻想包治百病的,大有人在。

对抗这种人性的贪婪,很难,非常难,一万分难!

昨晚,一位涉足很多产业的老板请教我,做品牌应该怎么做?

“必须深入调研,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若要说笼统的方法,那就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问问自己究竟有什么优势,然后老老实实去分析自己的优势,做实自己的优势,推心置腹地去做,将心比心地去做,然后说出来、说清楚、说动人……”

这是一句看起来“很套话”的答案,却是我的真实感受,并且将《茶商八部》系列之四定名为《推心置茶》。

后来,谈到一些具体案例时,他似乎明白了,但我知道,真要去做,很多人都难以下定决心。

毕竟,诱惑很大!诱惑太大!

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

(摄影:吴琼)

人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渐渐明白自己“不要什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多人都会说,却又一不小心偏离了“道”。

毕竟,市场正如马克思所言——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若能保持初心,那就要尊重自己,而不是迎合别人。

然后,在尊重自己的前提下,想清楚顾客究竟需要怎样的产品和服务,坚持自己的品格去做,日子久了,品牌就能做起来。

“但是,这样做不大?”很多茶商会这样问。

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我的理解是——

“为什么一定要做大?刘强东、马云永远是极少极少极少的少数。我们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好茶,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做大不是做茶的目的。若是能力超强,顺便做大了,当然是好事。”

请注意——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事情都是顺带的结果,不能强求的。若是强求了,必然是“强扭的瓜不甜”!

品牌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凡事都要有个“止”,可以说是境界,可以说是目标,也可以是底线,一旦没有了“止”,必然会犹豫不决——

尊重自己,还是迎合别人?

若是钻进了钱眼里,会有随之而来的磨折,这是第一种;

若是沉溺于所谓的诗意和文化,也会有相伴而来的困境,这是第二种。

若是持有正确的价值观,该舍就舍,就会努力找寻方法,奔着标杆直跑,让一切水到渠成,这是第三种。

……

茶,已经纳入重要生活物质,朋友圈再次刷屏!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茶叶的重要性!

未来还将继续变化……

茶商,应该努力做第三这种。

倘若有信仰,敬畏谦卑,那是更好。

毕竟,我们仅仅是人,卑微的人,我们不知道的太多、太多、太多……(作者:谢付亮,资料来源:谢付亮国学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