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上海和深圳的PK谁会赢?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代表,深圳作为珠三角大湾区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高度,而这两个城市在接下来一个5年,到底谁会在城市间的竞争中获胜,谁又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呢?

我们通过对比过去几年城市定位、GDP、人口结构、外来人口落户政策及购房限购政策、教育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希望可以有助于大家的判断。

城市定位:

(1)上海、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长三角城市发展一体化龙头城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城市、临港自贸新区,张江科学城等。

(2)深圳、我国发展最好的经济特区,改革开发的窗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大湾区核心城市。

从两个城市定位来看,各有千秋、不分伯仲,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下的话,上海可能略胜一筹。

2.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城市的GDP相关数据(见下图):

(1)先看一下近5年两个城市的GDP增速、上海平均GDP增速8.05%,深圳平均GDP增速11.61%、深圳比上海平均高3.56个百分点、深圳的增速是上海的144.22%。

(2)人均GDP、如果看整体GDP当然上海是高的城市,上海比深圳高更多是因为上海的人口比深圳多的多,但是如果要看一个城市的潜力,我们还需要看人均GDP,上海近6年人均GPD为12.07万,深圳为17.27万,深圳比上海高5.2万、深圳的人均GDP是上海的143%。

从上面两个维度可以看到,虽然目前上海的GDP比深圳领先很多,但是不管是人均GDP还是GDP的增速,深圳的速度都比上海高的多,从发展的角度看深圳的经济更有活力,未来更有潜力。


3.人口结构

(1)老龄化人口占比:

2017年上海65岁老龄化人口占比14.3%,而深圳只有3.4%,上海的老龄人口是深圳的4.2倍,上海已经过早进入老龄社会而深圳还很年轻。

2017各城市老龄化人口情况

(2)人口年龄中位数:

2017年,深圳市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1.95岁,其中,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1.57岁,女性年龄中位数为32.39岁。根据上海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上海的年龄中位数为37.83,现在已经过去10年估计到现在上海的年龄中位数起码超过41岁。也就是说两地年龄中位数之间的差距应该在8-9岁。

深圳比上海的人口更年轻、更有活力。

2010年上海人口中位数

(3)常住人口增速(见下图):

对比了一下近5年两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速,上海平均为1.08%而深圳有 5.91%,上海的常住人口甚至在17年甚至都出现了下降,这个是应该和上海近两年严厉的外来人口购房政策和极高标准的人才落户政策是相关的,如果我们只比价近2-3年人口增速会发现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速是上海的近20倍。


综合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还是人口中位数以及常住人口增速,上海都较深圳有巨大的差距、这点非常值得上海好好思考,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6-7的外地人,非常希望上海可以留住更多的外地人,不要那么“高冷”、上海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是需要以更包容的胸怀面对外地人留住外来人才。

4、外来人口落户政策及购房限购政策:

(1)先说说人才政策方面、近几年各个城市之间的人才大战可以说打的热火朝天,深圳、广州、西安、成都、武汉等这些城市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仅给人才创造各种便利的落户条件,而且没有一定补贴,例如深圳,给与本科6000元/人;硕士9000元/人;博士12000元/人的住房补贴但是上海似乎无动于衷,政策依然严厉、这也就是为什么深圳每年可以增加40-50万常住人口,而上海才可以增加3-5万的原因。


上海落户政策


(2)两地的购房限购政策,从16年开始上海就实行了有史以来全国最严厉的限购政策,虽然深圳后期也跟进了这种政策,两地限购政策从内容来看已经差别不大,但是在限购政策里面规定本地户籍可以买2套房,这个政策对上海外地人来说,基本意义不大,因为上海实在太难落户,有各种限制条件,而深圳的落户政策要比上海容易的多,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口可以落户,这大大提升了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

5、教育资源:

(1)上海有4所“985”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10所“211”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在校大学生超过50万。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其中全职两院院士2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122人。

(2)深圳教育资源比较差,在校大学生8万多人,比较著名的只有深圳大学。

从教育资源来看上海有巨大优势,如何很好利用这个资源是上海要解决的问题,而深圳在这方面有很大差距需要追赶。

6、交通建设

(1)到2020年,上海地铁将形成20条线路、总里程约830公里的超大网络运营规模、预计到2025年形成1000公里的规模。

(2)深圳预计到2020年形成11条线、430公里的规模、预计到2025年达到1000公里的规模。

目前来看上海的轨道交通有很大优势,后期优势会逐渐缩小。

7、科技水平

如果把著名科技公司的数量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在通信行业有巨头华为和中兴、当然华为远不只是一家通信巨头了,互联网科技巨头腾讯,金融科技领域的平安,平安不仅是综合金融全国最大集团而且是金融领域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无人机领域的领导者大疆,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而上海只有电商领域的拼多多、出行的携程,生活娱乐的billbill。

比较而言深圳产生了一些深刻改变中国甚至影响世界的公司,而上海的科技公司不管数量还是能量方面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为什么作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却长不出华为、腾讯、平安这样的公司?在接下来5年的竞争中到底是上海还是深圳会胜出?


2020-2025上海深圳的PK谁会赢 (单选)
0人
0%
上海
0人
0%
深圳
<button>投票/<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