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在登上大宝后为确立己嗣为太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结果又是如何?

墨卡司


明史专家吴晗认为,明景泰帝朱祁钰是个“难得的好皇帝”,但从贪恋皇权角度看,景泰帝一样不能免俗。

景泰帝的兄长、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北京方寸大乱之时,孙太后为化解危机向朝臣们宣布了两条应对之策:一、命朱祁钰以“监国”的名义,总理朝政,朝臣听从他的号令;二、册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但由于朱见深年仅两岁,由朱祁钰辅佐,“代总国政”。

两条对策,朱祁钰都是监国辅政,并非直接登基。客观地讲,在当时这应该是最顺当的应对之策。

但随着时局日趋紧张,朝臣倾向于长君秉国,请求孙太后把朱祁钰的“监国”身份改成皇帝,以便收拾混乱的政局。孙太后应允,派太监金英传下懿旨:“皇太子幼冲,郕王宜早正大位。”

获悉孙太后懿旨,朱祁钰大为惊讶,不知所措,最后干脆退避到自己的郕王府邸。这种姿态究竟是真心谦让、不敢奢求还是故作姿态、以退为进?史无明文,但从他以后的表现看,故作姿态的成分似乎更多一些。

见朱祁钰退避,朝臣们于是反复劝进,而被俘的英宗在此时也传来口信:郕王年长而且贤能,令他继承皇位。

于是朱祁钰不再谦让,登基即位。

如果说朱祁钰即位,是出于形势所需,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有利于凝聚人心,击退来犯之敌。那么,他迫不及待地“易储”,废掉英宗长子的太子之位,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则完全就是出于贪恋皇权的私心了,这也为后来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埋下了祸根。

说到废掉英宗长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这事在当时也不是景泰帝随口一说就能办到的,首先就有孙太后的懿旨在那里摆着,他可以动这个心思,却很难开这个口。

那怎么办呢?

景泰帝的操作很粗劣。

为防朝臣非议反对,他先是对朝臣们进行了暗示性赏赐,以达到封口目的。当陈循、王直等人接到景泰帝赏赐的黄金时,因为对皇上的用意心知肚明,尤其是吏部尚书王直,拍案顿足,大声叹息:这是何等事情?我辈惭愧死了!

刚用丑陋的方式勉强将朝臣的嘴封上后,有个投机小人冒出来,恰在其时地帮着景泰帝一个大忙。

这个投机小人是广西土司,名叫黄玜,因犯案极有可能被判死罪。探知皇上有易储之意后,为谋生路,他请高人代写了一篇煽动性很强的奏疏——

皇上即位已经三年,还没有立自己儿子为皇储,固然有逊让之美,但恐怕事机叵测,权势转移,这叫做“寄空名于大宝”。一旦形势有变,肘腋之间自相残杀,悔之晚矣。(这一番煽动之辞,猛一听,好有道理。)

景泰帝看到这份奏疏感动地说,想不到千里之外还有这样的忠臣。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景泰帝立即命令朝臣讨论黄玜的建议,同时赦免了黄玜之罪,还给了他一个都督同知的官衔。

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于谦等人见此议题,无不面面相觑,惊愕无语。尤其在于谦看来,这是无益社稷的权争,有失明君风范。

奉旨在一旁监视的司礼监太监兴安见朝臣沉默不语,厉声催说:此事不可拖延,不同意的可以不署名,但不得首鼠两端!

朝臣知道这是景泰帝的意思,只好唯唯诺诺地在文件上署了名,大意是:陛下使国家中兴,皇储理应归于圣子,黄玜的建议是正确的。

景泰三年五月,景泰帝正式下旨:废除太上皇长子朱见深皇太子名位,封为沂王;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景泰帝的独子朱见济不久之后居然夭折了。储位悬空之后,先前反对易储的朝臣们这下就有话说了——

父有天下,应当传给儿子。日前,太子突然逝世,足见天命有在!臣等以为太上皇之子就是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以担当社稷重任,建议恢复皇储之位。

一切都是天命!

请皇上遵从天命!

然而,面前朝臣们的“进攻”,景泰帝罕见地暴虐起来,叫嚷最凶的钟同、章纶被捕入狱,之后惨遭廷杖,钟同当场被打死,章纶被打成重伤后押回监狱。

也就是说,面对有理有据并且声调很高的建议,甚至是抗议,景泰帝还是坚决反对重新册立沂王朱见深。

这就是贪权下的失智了。

加之景泰帝又没有狠毒手段,没有寻机干掉幽禁中的太上皇以及沂王,一旦对朝局失去控制,他的结局自然不妙。

简而言之,景泰帝贪权不够狠,既失势又失人心,最终落得做了七年好皇帝,后世正统不承认他。


黑句本


明史说景泰帝在登上大宝后为确立己嗣为太子,采取了行贿百官的手段达到了确立儿子为太子的目的。听起来感觉很搞笑是不是?很难说这不是明史对景泰帝的抹黑行为。

景泰帝能登上这个位置,依靠的是以于谦为首的官员的拥立。拥立之初百官就给了景泰帝一个下马威,在朝堂上以“王振党羽”的名义殴打锦衣卫官吏致死。史料记载景泰帝吓的想躲避,被官员拉住不让走,还被于谦逼着赦免闹事官员,皇家脸面一扫而光。

史料记载景泰帝与大臣在接回明英宗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于谦的表现:“明代宗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明代宗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 看官看到了没,于谦发话,景泰帝马上就改变了,这大哥对小弟的方式大家应该电视剧上经常看到。

所以说,景泰帝改立太子,一半是他私心,更多的是以于谦为首的官僚的决定。不然明英宗的儿子登上皇帝宝座的以后,于谦不会不担心会清算他!


无气倒被人欺


得来的太容易,就放松了警惕,景泰帝应该从不得志的人中选拔人才,用他们逐步替换那些不听话的英宗旧臣。要害部门多布心腹,杀鸡禁猴


治国95245


景泰帝朱祁钰不顾群臣反对,强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为达成目的宠溺小人排挤先帝朱祁镇的旧臣。之后的统治过程中倒行逆施逐渐失去人心,在大臣曹吉祥,石亨,李贤的帮助下复位,本来景泰帝病重在床时日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