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之行之一

我從小就是個愛旅遊的“野孩子”,開始老爸帶著我一起去三姑媽家度假,那個和城市不一樣的小山村,深深的吸引著我的童年。因為老爸工作很忙,所以上下學3年級後,我就開始了自己出行:每年寒暑假,我就拿著老爸給我辦理的免費火車票,從北國江城出發,來往於梅河口,遼源,四平等地的姑媽家,姨媽家,大伯家,中途在梅河口換車時還要在舅舅家住幾天。雖然都是吉林省但那對於我的同學們來說,都是神話。 參加工作後,我更是“野”的升了級,雲南,貴州,廣東廣西,藉著工作之際走了好幾次。退休後我更是升級了,直接遷居大西南的成都,幾年裡,帶著我的那些戰友們,同事們,把周邊及邊遠的四川,重慶的風景看了個夠。並且帶領我的幾個兵,自由遊了一次新疆和甘肅敦煌莫高窟;還享受單位兩次待遇,杭州,蘇州,上海,廈門,鼓浪嶼,新西蘭,澳大利亞耍了一次。平時自己還去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東三省更不用提,回去過湖南,陝西,河南,香港,廈門等,總之,別人是去過的地方很少,而我是沒去過的地方很少。說來說去,我還是有遺憾:那就是沒去過西藏。

終於有一天,朋友約我騎行西藏,天生不怕難得我居然答應了。這對於很多中青年來說不算什麼,可是您知道我多大嗎?一個64歲的資深美女,嘿嘿。

我們走的是藏北線,一條具有濃郁厚重的藏文化的旅遊線路。也就是317國道,起點成都,終點西藏那曲。途經四川都江堰-汶川-理縣-馬爾康-爐霍-甘孜;西藏德格-江達-昌都-類烏齊-丁青-巴青-索縣-那曲。穿過臥龍自然保護區,翻過終年雲霧繚繞的得巴朗山,遠處的白雪皚皚,海拔從成都的485米到巴朗山的4520米。全程2355千米,我是2018年5月2日中午從成都溫江區出發,從下到大,除了坐火車騎車就是飛機,第一次跟隨別人自駕“摩托車”旅遊,還是去西藏。當時也是一股熱情吧,沒有猶豫,沒有擔心害怕。


一個大背個包,一套迷彩,內衣是抓絨衣,就是衝鋒衣的內膽,迷彩圍巾,安全帽,單皮鞋。

現在翻開這張照片,我自己為我自己點贊!當時還是乍暖還寒吧,我穿的有點多,但實踐證明還是不多,尤其是隻顧了好看,單皮鞋應該換成“軍勾”就OK了。


這裝束還可以吧?只是單皮鞋要是換上“軍勾靴”那就更好了。


我不說誰知道我已經64歲了,但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去西藏的樣子。

因為地震後,我經常去映秀給那幾個長眠在陵園的武警戰士掃墓,所以這次沒有停留,直接去了汶川紀念館。08年的5,12大地震,是我親身經歷了的。當時我在的位置距離都江堰50公里,帶著小孫兒一起,有驚無險。但後來知道的實際情況讓我非常震驚和傷心,那麼多天真無邪的孩子,那麼多父老鄉親,那麼多武警戰士,瞬間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匆匆的把寶寶送回老家,想回來做志願者,幫幫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在孩子們的堅決制止下沒能如願。


如今站在紀念廣場前,我為那些失去的英靈祈禱:願他們在天堂沒有痛苦。

川藏北線,雖然沒有南線那樣精彩紛呈,但是極具宗教的原始韻味,是一條能在旅途中參觀,體會藏文化的很好的進藏線路。沿途險要高山,隘口很多隧道更多,最長的隧道有雀兒山隧道,全長3540千米,洞口海拔2185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長公路隧道,主峰絨峨扎峰海拔3084千米;鷓鴣山隧道全長2224千米,海拔1700千米,這裡最低氣溫零下30多度,屬典型的“高海拔,高嚴寒,低含氧”的高原特長公路隧道,地質異常複雜鷓鴣山最高海拔2229千米;珠角拉山海拔2344千米,隧道全長2302千米,還有一座108米長的大橋;矮拉山海拔2123千米,隧道主洞全長2400千米,海拔1985千米,穿越兩個斷裂帶,被譽為“藏東第一隧”;斜拉山隧道主洞全長2046千米,海拔最高處2266千米,斜拉山埡口海拔2437千米。一路上人煙稀少,偶爾看見幾臺自駕有汽車,偶遇大雨傾盆夾著冰雹,那是我最難受的一天,雖然穿著雨披,但兩眼模糊,躲沒地躲藏沒地藏,那一瞬間我有下後悔了。但雨過天晴後,那沿途的風景又讓我信心倍增。先看寫照片吧!


四川茂縣的羌族碉樓很美,很神奇,都是一片片石頭壘起的。


迷人的米亞羅到了,即將進入鷓鴣山了,拍個背影留念


鷓鴣山很險峻,山下是淙淙的流水,山上奇石層疊,拍一張吧。


兩天了,才看到一個騎自行車進藏的人,了不起!5.3


四川阿壩州的藏民好幸福啊,這都是國家給蓋的房子。


五月份了,鷓鴣山還是積雪皚皚,


大半天了,才看到一輛小汽車。


藏民家裡養的犛牛,和我們內地的牛是不一樣的。很威武也很美。


氣溫下降,我這行頭還將就。5.3.


這裡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飛奪瀘定橋”

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合甘孜,朱德總司令代表我黨與五世格達活佛永結同盟。至此,藏漢一家親。


在成都生活很久了,但是很少見到這樣的晴朗朗的天空,很美!


第三天進入德格縣境地了,山很近,雪很多。


雀兒山不僅海拔高,氣溫也很低,穿的少了。


放牧歸來的老阿媽和小孫孫,


抱起老阿媽的孫孫拍個照,身上的味道我們有點受不了了。


後面就是他家的幾十頭犛牛


看這位老阿媽的穿著就曉得她家多富裕了,據說有一百多頭犛牛呢。


玉隆拉措距離德格縣城100公里,海拔2020千米。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蝕湖。


手機拍照的效果不是很好


雀兒山隧道光線很好啊。


隧道全長7079千米,


雀兒山隧道外塑像之一:茶馬古道

雕塑之二--德格印經院


出了雀兒山隧道,哇!好長啊,但是沒有不是感覺。


向為了西藏的解放和建設流血犧牲的十八軍將士致敬!


世界上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才是不可戰勝的!


博納大佛塔


虔誠的朝聖人,一步一席一叩首


邊檢“:金沙江畔”一橋之隔,一邊是四川,這邊就是西藏了。


西藏解放第一村,昌都市江達縣託崗鎮託崗村是西藏最先升起五星紅旗的地方。


風景獨特的山邊一角


你能猜到這是什麼嗎?犛牛糞!別小瞧它啊,這可是牧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做飯,取暖。

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們只好就近躲在這裡,不敢驚動牧民。因為是曬乾了的緣故吧,味道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臭,呵呵!


到了矮拉山,特別的冷,我還是留個影。


矮拉山一景

第四天,幾乎是全天下大全天下雨沒氣溫低的很,懂得連手機都不想拿出來了。騎行在那沒有人煙的大山裡,無遮無攔,穿上雨衣都覺得冷。


5.6.出發第五天,到了昌都,這裡西藏自治區所屬的地級市。

昌都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流域(金沙江,滄瀾江,怒江),位於西藏東部,處在四川·“”青海,雲南交接的咽喉部位。是“茶馬古道”的要地,也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但騎遊之路沒有繁華,只有艱辛,當然也有一種深處大自然中的快樂。


行至前方,看到這麼多帳房,猜想是什麼人,你猜猜看?

原來每年的五月份正是“蟲草”出生的季節,當地的許多藏民只要一個月,就收入幾十萬,或上百萬。


這段路泥濘不堪,摩托車走不出來,正好遇到幾個隧道施工的民工,幫我們大忙,沒來得及拍照片,只拍個背影,

謝謝,一路幫助我們的好心藏民,一路吃的住的都很艱苦,但很難忘。(請繼續看:西藏之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