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分析《朱迪》中的主角人像及给我的感受

在上个月奥斯卡颁奖大会上,《朱迪》这部电影的主演蕾妮•齐薇格获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项。因为蕾妮•齐薇格的出色演技,这部电影也获得了第77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最佳女主角、第2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及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豆瓣评分7.4。

《朱迪》这部电影是由导演鲁伯特▪古尔德执导的音乐传记片。电影镜头在14岁的朱迪和40岁的朱迪之间穿插,由这两条线主要讲述了一代巨星朱迪▪嘉兰童年和去世前一年的演绎及生活经历。这部电影还揭露了巨星不为人知的成长之路。

看完两遍这部电影之后明白:那些巨星其实也是普通人,她们也有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就像朱迪一样,14岁的她只希望能在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能在该吃饭的时候多吃点饭。而40岁的朱迪,她只是一个一心想要陪在孩子身边的母亲。然后从这两条线进行分析,会发现好莱坞巨星朱迪的心路成长历程其实符合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

接下来我将根据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部电影当中朱迪的人像,最后分享两点我的感受。

一、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下朱迪的心路历程

1、童年时期的朱迪,以“叛逆”为代表的“本我”

童年时期的朱迪,米高梅为了保持银幕中完美的少女形象,她的一举一动都被监控,饮食被严格限制,即使饿了也不能吃。为了控制她的食欲,工作人员会给她吃药,让她暂时忘记饥饿感。为了拍摄进度,她的睡眠必须配合着电影进行,想睡觉的时候,吃药,达到最佳状态。到空闲下来,可以入睡的时候,她却毫无睡意,公司自然又是给她吃药,让她入睡。

电影当中,米高梅管理层的人员为了提前给朱迪过16岁生日,于是举行了一个假的派对,这个假派对需要牺牲朱迪本有的一个小时午休时间。这个时候的朱迪为反抗管理层,而纵身跳入水中游泳,那一刻在水中的朱迪是享受到自由的朱迪,并露出了欢乐的笑容。

从朱迪的笑容可以看出,那一刻的她追求到了内心的快乐与满足,长期积压在内心的不满情绪,以及长期工作得不到休息而疲劳的身体终于得到释放,如鱼得水。而这,就是所谓的“本我”。

(本我就是“我想要”,内心追求快乐原则,也包括潜意识下的欲望,不受其他调节的控制。)

由此看来,那些处在叛逆阶段的孩子就是“本我”表现,综艺节目《变形计》里面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常常是非常叛逆的孩子。当那些孩子的父母批评他们时,他们会顶嘴,大声吼叫,然后甩门,翻眼睛,讲脏话,对父母的态度极不礼貌。

为要反抗父母的权威,甚至吸毒,吸烟,赌博,沉迷在电玩的虚幻世界里。家里常常充满父亲的吼叫,母亲的流泪,关系紧张恶劣,但都无济于事。父母好像在做一场恶梦。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关注,同时也追求着他们内心所谓的自由(吸烟、赌博、沉迷于游戏),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做这些事情会给他们带去快乐与满足,完全不受父母的控制。

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在我看来,“叛逆”就是在“本我”驱使下的一种反抗。犹如朱迪对抗管理层,孩子反抗父母的权威。

2、适应“体制”后的朱迪,以“接受现实”为代表的“自我”

电影当中有那么一个片段,朱迪游泳完之后,有一段米高梅和朱迪的对话,从这个对话当中,我们知道了,朱迪的真实名字叫弗兰西斯▪吉姆,她本是一个矮胖又龅牙的拉皮兹女孩,没有任何家庭背景,能被米高梅看重,完全是因为她拥有一个唱歌好听的喉咙。

在朱迪明白了自己只是米高梅的一个赚钱工具之后,她开始慢慢适应制片厂的“体制”,服从管理层的安排,按时服药,勤奋练习,不敢再拖慢电影拍摄的进度。成年之后的朱迪,依然依靠药物减少食欲,依靠药物帮助睡眠。

为什么朱迪会妥协,会适应制片厂的“体制”?在我看来,是因为朱迪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背景,没有资质再去放纵自己,只有接受现实,才能走得更远。不能摆脱体制,那就去适应体制。这也就是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当中的“自我”。(自我就是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自我就是“我能要”,遵循一定的现实原则,会进行自我控制。)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在看清现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按照现实原则行事,然后才能重新开始。

曾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她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胸部有了恶性肿瘤,之前的一年,她承受了很多灾难。她的父亲中风,兄弟因车祸去世,然后丈夫有外遇,要求离婚。

我在想也许是因为这位网友内心负荷太重,因而影响了健康。这位网友做完手术之后,医生告诉她:状况没有想象中严重,不需要痛苦的化疗。那一刻,她很欣喜,感觉上天绕了她一命。

从她的分享当中可以看出,在经历了这些世事无常的变故之后,她开始平静如昔,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接受了现实,更加的珍爱生命。

在生活当中,如果你是在体制之内工作,那么有很多的规则是你无法改变的,在工作之外,时间、疾病、天灾人祸等等这些也常常是我们不可控的因素。

生活当中有些东西,虽然难以改变,比如朱迪所在米高梅公司的管理制度,比如上面那位网友遇到的生活打击等等,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事情已发生,既然不能改变,那就接受现实。而自我就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我。

3、为争夺子女抚养权的朱迪,以“母爱”为代表的“超我”

影片当中,朱迪特别爱她的两个孩子,带着两个孩子去演出,不管到哪里,她都希望自己能和孩子在一起。但是由于生活极度窘迫的她没法给孩子提供住所,这个时候朱迪为了和她的第四 任丈夫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也为了还清债务,她不得不暂时和孩子分开,然后孤身奔向伦敦巡演。

伦敦巡演的过程当中,朱迪邂逅了她的第五任丈夫米奇。她把她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米奇身上,并且也相信米奇帮她谈的合作能成功,然后还清债务,就可以尽快回到两个孩子身边。但是现实总是残酷了,米奇谈的合作最终以失败告终,朱迪来伦敦的最初理想也受到了破灭。

在我看来,朱迪抛下两个孩子孤身前往伦敦去巡演,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母爱。因为朱迪只有去巡演,才能获得收入,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住所,才能好好陪在孩子身边,而这份母爱就是超我。( 超我就是“我应该要”,是按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念来进行自我约束,可以理解为是理想当中的我。)

到了伦敦的朱迪,尽管前两场表现获得了不错的成功,但是生命后期的朱迪因为生活不如意经常酗酒,表演迟到、上台前或者舞台上情绪失控成常态,甚至还会跟台下的观众吵架,最严重的直接唱着唱着摔倒在舞台上,导致被提前解约。

看完电影,我们可以知道,朱迪没有获得两个孩子的抚养权,而她最终也没能回到两个孩子的身边。所以超我就是理想化的我,如同朱迪。在这里朱迪的社会理念和价值观念就是她必须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是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想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谁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但是生活有时就是这样,不可能事事都令人满意,所以朱迪最终也没有完成她的自我理想。

如果说,以叛逆为代表的是本我,适应规则后接受现实的是自我,那么看清本我和自我之后,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就是超我的体现。

二、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观照下,这部电影给我的两个感受

在上面几个部分当中,我主要讲述了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下,朱迪的“本我”、“自我”与“超我”表现。接下来我将讲述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观照下,这部电影给我的两点感受。

1、情绪是把双刃剑,好情绪会激发更多的潜能,而坏情绪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电影当中可以看到有几场演唱,朱迪的状态都十分不错,台下也是呼声一片,而越到后面朱迪的情绪得不到控制,演唱也越来越糟糕。或许那是朱迪积压太久之后的一种情绪大爆发,一种“本我”的释放,总之我们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朱迪那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以及带给她的影响。

情绪是把双刃剑,好情绪会激发更多的潜能,相反,坏情绪只会让事情更糟。由此看来。管理好情绪也是一种自我控制,一种“自我”体现。

就像这个经典故事:一位职场妈妈,在给小孩准备早餐时,打破了牛奶瓶,因此打乱了正常节奏,工装要更换,家里的卫生要清理。等忙完这些,赶到公司时,又因为迟到,挨了领导批评,心情更加糟糕。后来接待客户时,情绪不当,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客户对公司的评价。最终导致订单不仅没谈成,自己也因此失业了。从“打破牛奶瓶”到“失业”,只隔着一个未能及时调整的坏情绪。

拿破仑也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那么对于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有以下两个建议:

改变认知。就像上面那位职场妈妈,从“打破牛奶瓶”到“被领导批评”,其实这个刺激事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她有坏情绪和粗暴的言语行为,而导致她情绪不当的是她对这个刺激事件的想法和信念。也就是说在面对坏的刺激事件时,我们需要改变对这件坏刺激事件的认知和思考,将其转变为积极情绪。即使在很糟糕的事情面前,也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先别动,倒数十下再说。情绪有时是瞬间急剧攀升,并在短时间内到达一个顶点。只要捱过了这个顶点,高涨的情绪就会开始回落。所以,当你察觉到到达这个顶点的时候,告诉自己,先等一下。无论你是愤怒,还是紧张、激动、羞愧……永远不要在最冲动的时候作出任何行为,先停下一切行动,在大脑里默数十下再说。
大多数情况下,10秒后,你就可以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并且,你通常会对刚才的状态感到震惊,会很庆幸约束住了自己。这个方法,需要平时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将其内化为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

2、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艰辛

朱迪短暂的一生创造过很多辉煌的事迹,成为了一代巨星。但是朱迪所承受的那些痛苦与艰辛,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小朱迪10岁的时候就被妈妈要求服药,目的是让她在台上保持兴奋和活力四射的状态。而进入米高梅公司,这个习惯也被电影公司保留了下来。

16岁的她为了演好12岁的“桃乐丝”,公司又让她服用药物瘦身、束缚胸部,以她看起来更年幼。也正是因为这样,从童年时期便养成了吃药的习惯,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她的身心。成年后的朱迪对药物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甚至患了抑郁症,年仅47岁的朱迪就离开了人世。

有时我们会羡慕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或者名人,也渴望能有他们那样不平凡的生活,但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熟不知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艰辛。

饰演朱迪的演员是蕾妮▪齐薇格,她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项。其实蕾妮的演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曾经历过事业上的大起大落,整容失败、身材变形等负面消息让她在演艺圈沉默了十多年,而如今她能把人们缅怀的巨星朱迪演绎得惟妙惟肖,这背后蕾妮付出了多少痛苦与艰辛,非当事人不能体会。

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一方面因为成功之路是不可复制的,另一方面我们在羡慕着别人的时候,说不定别人也在羡慕着我们现有的生活,所以想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

结语:这部音乐传记片再一次将一代巨星朱迪的人生故事演绎给大家,深深地引起了人们对朱迪的缅怀。有的人说这是一部商业性的传记片,也有的人说这部电影不足以阐释朱迪的人生,而我想说,人生不是演戏,因为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