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體制內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身處體制內二十多年,深感體制好比圍城,外面的人拼命想擠進來,爭取在體制內佔據一席之地,將來好出人頭地,造成招考持續火爆,一個崗位數十甚至數百人爭奪,而一旦進來之後,不少人立馬感覺與心理預期相距甚遠,落差極大,除了一些強勢部門外,大部分工作如同雞肋一般,令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一、薪水一般,實現財務自由幾無可能

一聽說體制內,個個覺得光環四射,高人一等,一聽工資收入,立馬底氣全無,矮人半分。炫目的光環下,難掩體制內工資微薄的尷尬。每月數千元的工資收入,與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持平或略高。去掉房貸、車貸後,所剩無幾,只能維持基本生活,與夢想中的富足生活基本絕緣。而且體制內工資檔次拉得很低,上下級之間懸殊了了,基本上地上席上差別,遠不如公司企業檔次拉得開。在一些公司企業內,只要能力突出,踏實肯幹,工資可能成倍增長,這在體制內是無法想象的。加上體制內工資增長慢,幅度小,要想通過合法收入實現財務自由,幾無可能性。這也讓一些心懷夢想的有志之士,倍感失落和不平。要知道能進入體制內,那都是經過十年寒窗、考場角逐、百裡挑一的優秀人才,心高氣傲的很,對這個收入水平自然難以滿足。泥瓦匠大工日收入還三四百呢,體制內連泥瓦匠都不如。要不是因為工資可靠、穩定,相信大部分年輕人是看不上體制內工作的。

二、職場環境複雜,難以稱心如意

體制內環境複雜,問題多多。一是激勵獎懲措施不到位,大鍋飯思想盛行,加上部分領導老好人思想,績效考核基本上打和牌,激勵政策失去了應有之意。大家福利待遇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幹多幹少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推諉扯皮現象頻頻,雖經三番五次整治糾正,問題依然較多;二是工作分配不均衡,鞭打快牛現象明顯。在體制內,能力突出帶來的不是收入的提高,而是任務的增加和責任的增大,除了那句“不錯,好好幹,將來提拔優先考慮”的官場套話外,幾乎什麼好處也落不到,致使部分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挫傷;三是職務晉升之路坎坷叢生,荊棘遍地。除了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實績外,更多地考量家庭、背景、關係等場外因素,這也讓不少熱血沸騰、激情滿滿的年輕人在看破了內幕後,心灰意冷,興味索然,由積極分子變成了老油子。

三、任務繁重,讓人應接不暇

進了體制內,就如同簽了一份終身合同,讓你不再是自由之身,可以為所欲為。分內業務工作需要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沒有人關心你能力夠不夠,要的是結果不是過程,不會的、不懂的自己去學,沒有人會主動教你,也不要指望別人會教你;按照職務高低,你得經常參加省、市及本級業務部門、主管部門、檢查部門的形式多樣、品目繁多的會議、學習、交流活動,回來之後進行彙報、傳達、部署、落實、督促、總結、上報等,沒完沒了,讓你應接不暇,分身乏術;除此之外,你得服從大局,參加當地一些重點工作,配合搞好扶貧、慰問、拆違、城市創建、車站值守等工作,衝鋒在一線,奉獻在前頭,嗯嗯,還得積極主動才行。對於一些體制內尤其是基層來說,5+2,白加黑是常態。說不定哪位領導心血來潮,來個突擊檢查什麼的,連夜工作、忙個通宵也屬正常。體制內嘛,不用你用誰。

四、清規戒律越來越多,頭上緊箍咒越來越緊

以前失之於寬,現在收之於嚴。層出不窮的規矩、紀律,讓體制人顧慮重重,畏首畏尾。幹吧,難免有個思慮不周的,安排不到位的,給自己帶來隱患。不幹吧,同樣不允許,問責會如期而至。讓體制人尤其是基層政策執行者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只要有錯,錯都在基層,躲都沒處躲。除了工作,生活中也處處都是禁地,這不行,那也不管。說實在的,對體制人尤其是那些清水衙門中的人來說,為了身上的這身羽毛,頭上的這頂帽子,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在工作中不敢與人爭執,生活中不敢與人起衝突,唯一敢大聲說話的地方恐怕只剩下家了。

即便如此,進了體制內,縱然雞肋,誰也無法淡定離開。誰叫當前工作不好找呢?尤其是對那些工作了一段時間的體制內人來說,上有老下有小了,再多委屈也得承受,唉,等到退休了,就可以甩掉緊箍咒,放鬆自我,暢遊天下了,可惜的是,荷包又不允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