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案例分享:31歲碩士女:我的國企」雞肋「工作該棄還是留?

國企七年——從激情澎湃到身心疲憊

客戶雨菲31歲碩士,一線城市國企工作7年。

國企職場環境相對封閉,與外界接觸有限,也因為福利待遇的透明和人際關係的複雜都讓雨菲當初的工作激情消退,深感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至於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呢?

也不清楚。

只說想多賺點錢,也許錢會讓她踏實!

問到她,你覺得賺多少錢會讓自己踏實?月入5萬,8萬?她憧憬著,說到這又不好意思的笑了:會不會太多了?

日常工作中,雨菲工作積極努力、任勞任怨,即便一個人出差,也能帶上兩箱會議材料而不求幫忙。但與堅強外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心中的委屈與難過:很少主動爭取自己權益、思想上希望衝破原有組織束縛,行動上又受困於現實顧慮,對組織既不滿意又有依賴……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1岁硕士女:我的国企”鸡肋“工作该弃还是留?

當問到雨菲做什麼事情讓自己投入度最高,最舒服時?她說工作上在寫項目報告時投入度高,生活中在畫畫時候投入度高。

但是最近很少有讓自己專注的事情,工作越來越沒興趣、沒激情,技術上專業度不高,沒有一技之長,繼續幹下去收入也是完全可以想見的,單位裡的的人際關係一攤亂麻,自己又不看好這個行業……說到工作,全部都是負面情緒。

工作中的不順對比周圍朋友的進步:換車的換車,換房的換房,越發的看輕自己,轉而對內自我攻擊,找不到突破口。一邊對家人發脾氣,一邊去迎合外人。

談到未來,雨菲對收入充滿了期待。

一方面覺得自己在體制外找工作,再怎樣也不會比現在收入更低吧?

另外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好像沒啥擅長、沒啥優勢,出去能幹什麼呢?

探索自我——尋找焦灼的源頭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雨菲真如自己說的那樣價值就是那麼低?

還真不是,雨菲碩士畢業落戶一線城市,愛人也是體制內,收入尚可。兩人畢業、結婚、買房、買車,工作努力、用心、上進讓領導放心……一路順利走來,父母家庭也是經濟獨立,健康無恙的,那為什麼依然焦灼呢?

職業生涯探索的第一個必修課:就是需要建立一個清晰的生涯認知:即瞭解自我,又要了解這個世界,兩者都不清晰則是職業發展良好的一個最大阻礙。

雨菲說,剛畢業那會兒,哪會去考慮什麼是自己要的?價值觀啊,自我成長等等,沒有自我概念。

只知道上班、下班、加班、出差、聽話幹活,聽指揮,能落戶、能買房買車就是極好的。我知道在別人看來這樣的生活無可挑剔,可我自己不開心啊,一想到在這個單位裡未來還要幹30多年,成長遙遙無期,沒有激情,想想要這樣過後半輩子就覺得荒涼。

另一方面,覺得經濟壓力太大賺錢能力太弱,在這個城市以後買第二套房、小孩讀書,樣樣都需要超級多的錢,想想這些又焦慮的不行……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1岁硕士女:我的国企”鸡肋“工作该弃还是留?

談到職業中對於她來說最重要的需求是什麼,雨菲多次談到希望有一項專業的傍身之技,即能夠養活自己又能夠助人解決問題。

的確,當今職場其實不需要樣樣都會一點點兒的“萬金油”,更加傾向專業度高的複合型人才,至少有一項技能上是深鑽的,走專業化路線,優秀到不可替代,將自己的核心能力最大化,這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生涯探索——理想工作在哪裡?

順著技能專業這條線兒,雨菲自己想到了以下可以探索的職業方向:

諮詢師/培訓師,該職業理解的清晰程度是2分(1-5分)

雨菲是個熱情、大方、善於表達的女孩。

她說,我理解的諮詢和培訓師都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我喜歡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也喜歡當老師給別人講東西,但我想過,要我給小孩子講東西好像興趣又不高。

其實諮詢師、培訓師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概念已經大不相同了,在這個相當進步、高度發達的社會,任何技能、知識都可以拿出來展示,可以拿來傳授給別人,也可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在多個行業領域應用,不受侷限。

比如:有人用知識管理技能去幫助別人、有人用時間管理技能出去做培訓,有人教授PPT,有人教你寫文案,還有人教你去做創業、做社群運營、甚至還有人教授如何攤煎餅……只要有意向,甚至你也可以開發出一個新的培訓領域,創造一個新的職業類別。

所以,雨菲是完全可以朝著這個方向探索下去的,體制內工作久了思維難免侷限。

接下來需要探索和調研的方向是:到底我可以給對方解決什麼問題?給對方講授什麼知識和技能?什麼又是我所擅長的?或者什麼是我希望學習的?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1岁硕士女:我的国企”鸡肋“工作该弃还是留?

畫畫/設計/動畫製作 該職業理解的清晰程度是2分(1-5分)

雨菲給出的理由是:她從小就很喜歡動畫片,喜歡妖魔神仙的故事(小時候的願望是長大要當神仙)。

隨後又趕緊給自己砌牆了:我覺得這個職業有困難,我沒有畫畫功底只是小時候畫畫還好,對畫畫感興趣,這個方向還沒有入門,感覺門檻也比較高。

與繪畫設計有關職業非常非常多。如果依存於企業,創作是要遵從現實市場需要還有產品部門的需求的。它也僅僅是一份職業而已、需要用到的更多是繪畫工具的重複性勞動之一,伏案較多,有較強的時間節點約束。

我跟雨菲說,這個職業如果僅僅在企業裡做,那也絕對是吃青春飯的一種。除非你能夠與時俱進時刻學習、吸收最先進的繪畫、創意元素。與90後和00後為舞,又或者未來可以將這份工作適度轉型至其他。如果真的感興趣,何不去跟周圍從業者去做個生涯人物訪談了解一下呢?

說是意向職業,雨菲給出的分值都是2分,她只覺得這是職場中常見的方向,到底與自己有多大關聯,又不確定了。

我們在尋找一份職業時,職業興趣、工資水平、工作時長、上班距離、企業平臺、職業前景、晉升通道以及自我成長都可能成為衡量職業滿意度的關鍵性要素,但這些又很難完全盡如人意。

對於雨菲來說,在一些非決定性細節方面做出讓步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

關照內心——職業困惑才撥雲見日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1岁硕士女:我的国企”鸡肋“工作该弃还是留?

目標依然在找尋,真愛到底在哪呢?

我們梳理了性格、興趣、價值觀、能力…… 越梳理她越覺得自己必須得動。

堅定地認為跳槽和轉型這件事兒就是那種自己做了,即便未來不成功,她也覺得比一直窩在這裡不作為,能夠讓自己接受。

可要說讓自己勇敢邁出這一步,藉口又都來了。

關於何時行動、怎樣行動,如何盤活自己周邊的資源,都將是我們後續溝通中支持的重點。真正成熟的職業目標就是保持一顆好奇心,行動起來以後,越發清晰的。你收到了嗎?

關於遲遲不敢行動,還有可能因為啥呢——焦慮情緒!

焦慮是來自對未來未知的恐慌,精力過多放在了未來,那專注當下的力量自然就不足了,而當下才是真正影響我們工作和生活的關鍵要素。

對雨菲來說,生涯探索的工作要做,心靈保護(包括:肯定自己、學會說“不”、專注當下、內心成長)的工作更加要做。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1岁硕士女:我的国企”鸡肋“工作该弃还是留?

寫在最後:

目前,工作還沒有換,但雨菲職業成長探索已經開始了:視覺呈現技術課程學習、性格探索課程鑽研、健身計劃落實……而且把所學所想已經用到了企業內部員工培訓中,上下一致好評!

路漫漫其修遠兮,願雨菲努力拼盡全力的成長曆程過後,看到彩虹就在前方不遠處!

往期好文:

職業規劃案例解析:女人,職場和備孕

你被“看見”嗎?

職場媽媽們,職場何去何從?

自由的女人最美!

王虹老師諮詢團諮詢師: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1岁硕士女:我的国企”鸡肋“工作该弃还是留?

崔 雙

王虹老師職業規劃團諮詢師

國際註冊職業規劃師、中國職業規劃師

人力資源管理師、南丁班首期班講師

  • 和君商學森迪生涯諮詢師 方得諮詢簽約顧問 海星教育集團生涯規劃專家 中國婦女雜誌微課堂講師

  • 職業諮詢經驗豐富,服務過的客戶包括:大學生、職場新人、企業中層管理者、創業精英、體制內公務員等等,運用職業規劃系統理論為職場人進行個體性格分析、職業興趣梳理、職業定位指導,對職場適應期過渡、跨行業轉型、職業倦態期應對有獨特解決方法

  • 擅長領域:職業規劃、職業決策、測評技術、團輔、大學生職業探索

  • 諮詢風格:有溫度、洞察力、打破限制性思維、靈活整合

(知乎,喜馬拉雅,新浪微博,頭條號)

職業規劃師王虹

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1岁硕士女:我的国企”鸡肋“工作该弃还是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