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艺术2》:裁员潮下,名企咨询师教你“自救”第一步

最近参加了一个聚会,聊到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时,同处职场的朋友们纷纷大吐苦水表示:越来越少的是工资,越来越多的是加班。一位老友更一语道出职场人心声:“别说奢望得到老板赏识和升职加薪了,我每天忙到连轴转,却依然只能

一边手忙脚乱处理大量未完成任务,一边战战兢兢地害怕自己被划进下一波裁员名单。”

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每天在公司奋战十几个小时,工作却像会自己生长似的,永远堆积如山。即使终日忙碌,给老板留下的印象还是“效率差”、“产出低”。裁员大潮一旦袭来,这些员工极有可能就是首批倒霉的人;

相反,另外一些职场人却能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按时上下班,职场之外还能发展自己的爱好,给自己充电。甚至还成为“斜杠青年”,主业副业都发展得风生水起。每天完成的事情之多,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不是都不需要睡觉。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的作者小山龙介,就属于后者。翻看其履历会发现,他既是写出多本畅销书的作家,也自己开办公司,同时又是众多知名日企的特聘业务咨询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还是最受日本大众欢迎的整理术高手……身兼数职,每天处理数不尽的繁杂事务,却依然条理清晰,样样出彩。有读者直截了当地说:“感觉他每一天比我多出一倍时间!”

谁知道,面对类似的感叹,小山龙介却主动揭起了自己的短。表示曾经也被忙碌的生活追逐到无法喘息,整个人状态糟糕,效率也提不上来。因此,他开始研究时间整理术,其实是出于“自救”的目的。如今,对整理术的应用已经贯穿小山龙介的全部人生,他也成为该领域的大师,并围绕此主题写就了《整理的艺术》系列著作,将几百条实用整理秘籍分享给广大读者。书籍多次加印,其中最受欢迎的一辑,就是《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依托职场和生活具体场景,从宏观和细节两处着眼,以易懂的方式解读如何提高时间使用效率,让你成为掌控时间的主人。本书仅有不到200页,却从多个维度入手,全面阐释了总计89条时间整理诀窍,这本身也正是高效整理术的一种体现。

之所以说这本书“全面”,主要在于它内容涉猎上的鲜明特点。小至怎样利用碎片化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大到如何制定未来几十年的规划;细至好用的TO DO便签制作方法,巨至整理术与人生论之间的关系探讨,由小出发,步步深化见大,全方位给出实用的时间整理指导。

同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在帮助读者构筑时间管理意识,引领读者对时间使用产生全新的思考和灵感,进而优化生活。就像小山龙介在书中提出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把工作效率提高三倍,然后用省下的时间来更尽情地享受人生。”

一、计划你的时间 | 合并目标要“胆大”,拆解路径要“心细”

当我们探索时间的高效使用时,本质是在立足于未来讲事情。毕竟,我们能够掌控的只有那些尚未到来的时间。这也是将“计划”拿到第一个来说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一定包含清晰的整体目标和细化的落实步骤两部分。前者可以倒推出后者,后者则应该步步指向前者。时间管理计划也一样,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它们都用在了实现个人目标的“刀刃”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相当于把一个人的时间都拧成了一股绳子,朝着同个方向使劲儿;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未用于实现整体目标的每一秒钟,其实都相当于阻碍目标实现的一个反作用力。

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位热衷用手帐计划时间的朋友,新年伊始分享出自己填得满满当当的2020全年日程表。仔细一看发现,某天的格子里被她填进了“学习德语”四个字,然而这项安排再次出现就是一个月之后了。原来,这位朋友并没有对自己的语言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年度目标,因而也就别提以目标倒推每天什么时段该背多少单词、练习多少段对话了。如果真遵循计划里那样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因而,掌握制定时间计划的方法非常重要。小山龙介推荐大家建立“最终图景”的概念,即确定下自己不同长度时间段内的一个最高目标。既然称为“最高”,便意味着它只能有一个。如果你在多个目标中犹豫不决,那么就需要把那些看起来不同,实则本质类似的选项大刀阔斧地合并。比如“月薪翻倍”、“职级晋升”这类目标,都可以合并为“让公司更认可自己”,成为你未来三年内的“最终图景”。

有了这个最终图景后,接下来就是往前倒退抵达目标之前,你需要付出的每一步努力节点,并基于不同阶段与环境的特点去尽量细化它。比如,由于夏季昼长夜短有利于早起,一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去攻克的阶段性工作不妨放在这个季节,可以包括某项短期职业技能网课的学习、或针对某领域的专业词汇短期集训背诵等。

二、调节你的时间 | 大脑非电脑,需要蹦迪也需要泡澡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难以摆脱被工作牵着鼻子走的窘境,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梦里都被工作中的烦心事占据。大脑整日处在紧张状态,得不到休息,又何谈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高效工作呢?无论手头有多忙碌,小山龙介建议大家都给大脑留出“泡澡”和“蹦迪”的时间。

所谓“泡澡”,就是让精神也能像我们躺在热水时那样舒缓。真正的时间应用达人,日程表中一定会有“自我放松”这一项。大脑全神贯注的极限只有两个小时,每隔两小时,给自己安排一个适合自己的短时放松非常重要。因为即使不这样做,这段时间也已经无法与之前维持在一样的效率,反倒不如善用这个“断点”,跳出工作的视角,把心情调一个频道,并提醒自己:“不要担心放松这一小段时间会影响到工作,一切都可以在休息后搞定。”

更多人还遭遇过另一个困境:对于那些自己非常抵触去做的事情,我们总是倾向于将其无限向后拖延。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内心更加焦虑,但我们依然提不起精神去尽快把它完成。这就到了需要让精神去“蹦迪”的时间了——大脑总是愿意去做那些会刺激快乐生成的事情,所以想解决这个困境,不妨就再挑一件让你最能产生快感的事情,将两者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以减轻心理压力。比如告诉自己完成复杂的年度员工自我评定表后,就可以立即给自己点杯心仪口味的奶茶。

三、增值你的时间 | 别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如今理财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关注金钱投资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意成本,在意每一笔投资回报率,赔了会肉疼,赚了就想赚更多……然而,“时间投资”的观念却鲜少有人具备。对于花掉的时间,很多人并不觉得它们是成本,更不会追求回报的最大化。时间也因而并没有用在那些能帮助实现上文所述“最终图景”的事情上。

对于职场人来说,在时间管理过程中树立投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把每分每秒都换算为有限的本金资源来看待与使用,我们才能像金钱投资中那样,认真考量每笔投出去的“本金”会帮我们获得多少“收益”。当然,时间投资有一点与金钱投资不同,那就是它返还给我们的,是与原始“本金”形式不同的另一种事物,比如稳固的感情、苗条的身材或优雅的形体。放到职场的讨论范畴内,这种回报最直接的就是经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其中一部分经验会最终转变为金钱。

那么既然说到以投资思路去看待时间管理,自然很多来自投资领域的规则也可以拿来借鉴。正所谓“不要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这个原则放到时间管理领域也同样适用。每个人拥有的可利用时间都差不多,把多少时间用来投资几部分经验,就是拉开彼此时间收益的关键。

小山龙介鼓励人们从日常工作时间中分出20%,给那些对于自身而言具有开创意义的事务。

它可以是尝试一笔小生意,也可以是组织并运营一个爱好社群,总之,要给自己一个跳出工作思维、不断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将为你慢慢积累更多一面的经验,另一方面新领域也可能反过来与工作碰撞出更多灵感。同时,当把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主动缩减为原来的80%,这更有助于你去思考有哪些可有可无的事项,需要从待办清单中拿掉。长期来看,这无疑将有利于整体时间利用效率的提升,增加你的时间投资回报率。

去年互联网大厂节前裁员之惨烈,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年即使没有去年那般残酷,不景气的行情依然通过寒酸的年终工资条体现了出来。在各行业持续寒冬之际,每个人都需要更多元的发展空间,时间也因此成为最不能草率对待的赌注。无论是出于避免被裁还是拓展自身的目的,告别无意义加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都是在当今情境下一种最有效的“自救”。

好在,2020年才刚刚开始。如果你深深苦恼于过去一年自己严重的时间浪费现象,或者正斗志满满地为新一年制定职场计划,亦或只是想利用即将到来的新春假期,从阅读中找到一些新的人生启发,相信《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