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第一期

昨天有同学给我留言是否更新小学《综合素质》

今天小学《综合素质》笔记就开始正式更新

每天的学习笔记在号内分享给大家

是非常非常好的干货

内容非常的多

希望这次咱们都能一次上岸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

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

学习笔记(小学《综合素质》)

考情分析: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最终成绩折算成120分,70分合格)

一、题型题量分析


二、考试内容分析

小学《综合素质》共考察五大模块:

1、职业理念:三观含义及应用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必考)

2、教育法律法规:主要考查几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及应用

3、教师职业道德:两部分内容: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必考)

4、文化素养:考查范围较宽泛,难度较大,须记忆

5、教师基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各2道选择题,共8分)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分析题1题,14分)写作能力(50分)


三、试卷详细分析

2017年下半年小学《综合素质》试卷分析:(客观题:约39%、主观题:约61%)

四、知识导图

模块一:职业理念

重点掌握三观内容: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第一节:教育观

教育观: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多考选择)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口诀:个性提素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提素)→总目标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体学生)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发展)

立足于人的个性→承认个性差异→实现人的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选择题)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提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关于德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文件提出素质教育

3、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选择题)

四个方面;政治和道德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口诀:身心治学)

4、1996年,法规形式,首次归为政策性文件,确定了方向

5、2003年,转变:①农村教育 ②两全发展,全面提高

6、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把素质教育写进法律,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三、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总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中小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合格的公民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推进新课程改革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

(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重点、经常考)※先理解、再记忆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改变课程机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改目标比较重要,可以从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六个方面进行理解记忆)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