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诏安仕渡一秀才厚金救济穷士,千古情谊永流传

明朝万历年间,诏安仕渡村,有个秀才叫沈灿,家资富足,曾二次赴省乡试,都考不中,但他没有气馁,继续认真攻读。到了大比之年,又再赴省乡试。这次出门,他带了很多盘缠,路经泉州时便在旅店歇宿。这天晚上,闲来无事,他从旅店出来,信步漫游,来到鲤江渡口,看到江边坐着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女孩,望着滔滔的江水哀哭。一看,就知道她是想投江寻短见。沈灿连忙上前问个明白,那妇女呜咽着向他诉说了满腹苦情。

原来她是泉州秀才张瑞图的妻子。张瑞图青年时天资聪颖,进秀才后,因家境贫寒,无法上省参加乡试,只好在家教书度日。只是由于妻子长期染病,延医买药,实在穷得锅底朝天,整日穿一件破长衫,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

张有一个堂叔父,是当地有名富翁,但历来重富轻贫,为人不仁不义。有一天这个富翁为庆祝他的六十大寿,纷纷发帖,设筵宴请当地官绅、殷富和耆老,并请族亲去陪客。张秀才虽然也接到陪客通知,但自思家境贫穷,衣衫褴褛,实在不便去陪伴官绅。况且堂叔为人不仁不义,本想不受请,却又怕怠慢众位族亲,自己踌踏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提出来与妻子商量。经过反复考虑,最后决定穿上妻子的一条新裤去参加。可是当时女人的裤脚都镶上花边,如何使得?后来,妻子想出一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穿上一双布袜,把裤脚套进筒内,穿上长衫遮盖,这样就不会被人发觉了。主意已定,当晚即往赴宴。

宴席开始,富翁对所有安排去陪客的族亲说,今晚用的器具,全是贵重值钱的,你们除负责斟酒外,还得负责保管,不得失落。张秀才被安排在中桌陪客。

酒过三巡,有一个差役急忙忙地进来,找上中桌的一位官绅说,衙里有急事和他商量,要他立即前去。此位官绅这时已有几分酒意,被叫出门时,朦朦胧胧地把他用的一只酒杯也随手带走,放在门槛顶上。这事,当时参宴的人和张秀才都没注意。席将散时,富翁亲自检查饮具,发现中桌少了一只金杯,当即询问张秀才,张不知究竟,只说刚才有个官绅中途离席而去。富翁、殷商和士绅哪里肯信,都对张秀才有怀疑,尤其怀疑被他偷藏在长衫里。有的主张当场搜身,有的主张要由管桌的人赔偿,一时议论纷纷。

张秀才因身穿其妻的裤子,怕被搜身暴露被人取笑,只好答应赔偿。双方议定价钱后,张秀才哑巴吃苦瓜,恨恨而归。

张秀才本来家贫如洗,现又飞来横祸,没办法,只好忍心将爱女卖掉赔债。当妻子的一时啼哭不休,心想无事被人逼得走投无路,活又何益?不如携女投江自尽,一死了事。

沈灿听了张瑞图妻子的叙述后,既同情又气愤。他对她安慰了一番,表示愿出偿还金杯之款,还要出资给张秀才做路费去参加乡试。张秀才的妻子一听,连忙跪下磕头。沈灿搀扶她起来,让她带到张家来,只见张秀才愁眉苦脸像个呆子。他妻子随即将恩人沈灿如何解囊相救的事告诉他。他听了感恩不尽,两手作排致谢,从此,两人成为知交。沈灿除付款偿还金杯外,还留下一笔资金给张妻作为家事费用。然后,两人一道赶路上省参加乡试,途中所有费用都由沈灿解付。

乡试发榜,张瑞图中了举人,而沈灿仍名落孙山。虽然一中一失,但彼此的友情却更加亲密。后来,张瑞图青云直上,至天启年间升任礼部尚书,拜相入阁。他虽官居极品,却时刻不忘沈灿之恩。有一次,张瑞图的门生刚好要派到福建当主考官,就嘱咐他来诏安打听沈灿下落;这时沈灿已年近半百,主考官把他“超等选拔”,后也出任浙江江山县县令。

后来,张瑞图受魏忠贤奸党案件的株连,来到诏安仕渡村沈灿家里避难。

在避难期间,张瑞图为仕渡村大庙门写了“长祚玄江”的横匾和“海不扬波黄耇喜,地虽斥卤贤豪生”的对联。至今虽然几百年过去了,而这副楹联和匾额仍保存完好,供人凭览。

摘自《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诏安县分卷》;《诏安民间故事》

讲述:沈东藩

采录:沈江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