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虾是什么?

泰山巍屹


磷虾全部都为海生,共有两科十属85种,在全世界各个海域都有分布。磷虾是须鲸的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要吃浮游生物,因此随着季节的变化在海中的垂直分布会有变化。

磷虾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可食用的海产品,它们是食物链中接近于最低端的一环,身体里不会留存有害物质或者一些例如汞类的重金属。磷虾是海洋生物食物链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将能量快速的转入生物体中。



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对于蓝鲸进食印象一定非常深刻,为了保证自身的正常活动成年蓝鲸每天需要进食400万只磷虾。除了海洋生物对于磷虾有依赖外,人类对于磷虾也是情有独钟。例如每家每户都会必备海虾米,它们就是磷虾制作而成的。磷虾中最丰富的属于南极磷虾,海洋学家估计南大洋有磷虾数亿吨,因此南极磷虾也被称为未来人类的食品库。磷虾都是以群集的方式生存进食,一般每立方米有将近两万多只磷虾,磷虾会快速的摄取微小浮游植物的能量,从而使能量传递到食物链上层动物,例如人类以及须鲸们。

在南极洲磷虾是非常重要的物种,对于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例如须鲸、海豹、海狗、食蟹海豹、鱿鱼、冰鱼、企鹅、信天翁及其他的鸟类等都需要磷虾来提供食物来源,说句不夸张的话没有磷虾南极洲的食物链几乎就断开了。上层大型动物最终都将“饿死”。


磷虾富含蛋白质并且低脂肪,它可以成为人类最好最安全的食物来源,磷虾中的蛋白质分解后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可以说磷虾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食物来源。在我国海域常见的磷虾属于太平洋磷虾,一般主要在黄海和东海沿岸有分布。


科学黑洞


磷虾不是虾!不是虾!不是虾!

我们对于鳞虾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世界最大的动物——蓝鲸的主要食物之一。


从分类上看,鳞虾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鳞虾目,整个鳞虾目之下又分为两科10属85种。鳞虾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虾,而是像虾一样的海洋浮游动物。

鳞虾是全球分布性的浮游动物,不仅在南极周围的南大洋有,在中国的近海也有分布,大概有20多种呢。


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最为著名的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这种小动物的体长约6厘米,还不到我们平常用的水笔一半长,重量也只有2克。从外形上看,南极鳞虾与我们平时吃的虾差别大多,只不过脑袋更大,身体更细小,身体几乎是透明的。鳞虾的独有特征包括了:指状具有足鳃,具有发光器,胸肢没有分化、都为双肢型等。

尽管南极鳞虾非常小,但是它们的数量多得超乎你的想象,比地球上人类的数量还要多的多!根据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的调查,整个南大洋中南极磷虾大约在4至6亿吨之间,这个重量也比地球上所有人加在一起的重量还要重!


鳞虾对于海洋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海洋生物链最重要的基础,仅仅是每年被其他动物吃掉的南极磷虾就有2.5亿多吨,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像蓝鲸、座头鲸、长须鲸等在内的大型鲸类(4000万吨),其他动物(鱼类、企鹅等)吃掉约2亿吨,我们人类每年也会海洋中捕捞约50万吨鳞虾,主要是用来食用(磷虾肉中17.5%是蛋白质,脂肪含量2.1%,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赖氨酸磷虾身上都有)。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鳞虾,海洋和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不起眼的小小鳞虾成就了地球最伟大的生态系统和最壮观的动物们!



古生物探索


帝王蟹不是蟹,磷虾不是虾。磷虾虽然叫虾而且与虾很相似,但磷虾却属于独立物种并不是虾,是一种类似虾的浮游无脊椎动物。如果从生物质能角度来看,磷虾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其总质量比全人类都要多出几倍。

最早知道磷虾这种海洋生物,是了解鲸鱼的时候,体型庞大的须鲸有很多种都以磷虾为主食。的确,磷虾种群资源极度庞大且营养丰富,也被认为是未来的“海洋食品库”。

全球磷虾共有85种,除了南极洲周围海域,世界其他海洋也是有磷虾分布的,比如中国近海就有约20种磷虾,最主要的就是太平洋磷虾。相对于南极磷虾,太平洋磷虾体型也比较大。

虽然磷虾的个体非常小,但其营养价值却丰富的经验惊人。磷虾肉中17.5%是蛋白质,脂肪含量2.1%,而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赖氨酸磷虾都有,与金枪鱼、牛肉、牛肉等相比的话,磷虾的赖氨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最高。另外,磷虾的虾青素含量是普通对虾的7倍,其眼球中海油丰富的胡萝卜素。


小小一个磷虾并不起眼,但磷虾群是非常壮观的,南极磷虾群通常每立方米海水中会有1.5万到3万只磷虾。磷虾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中,以南大洋的磷虾资源最多。根据保守估计,南大洋磷虾总量在6亿吨左右,如果每年捕捞量在5000万吨以内,磷虾资源并不会受到破坏,会自行迅速恢复。

磷虾这个种群繁衍至今,种群量如此庞大,主要还是因为其繁殖能力惊人。通常磷虾怀卵时,平均每只怀卵在2100到14000枚不等。磷虾卵会沉入海下上千米孵化躲避天敌吞噬,孵化后再上浮生存。


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庞大的磷虾是海洋中很多鱼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饵料,包括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鲸鱼也以磷虾为主食。可以说,磷虾是海洋乃至地球生物链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海洋中的鱼类资源大幅度锐减。在全球渔业资源普遍衰退的情况下,极具开发潜力的磷虾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南极磷虾在内,全球各地磷虾总量超过10亿吨,即便每年捕捞量1亿吨也不会破坏其种群延续,而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全世界每年鱼虾贝类等海产品捕捞总量。


澹奕



磷虾是一种外观类似虾的小型甲壳类动物 ,它们存在于海洋中较冷的水域。磷虾主要是海洋中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例如鲸、海豹、企鹅、鱿鱼和鱼类。


磷虾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接近食物链的底部,因为它们以浮游植物和较小的浮游动物为食,将它们转化为适合许多大型动物食用的形式,磷虾在许多海洋动物的食物中占较大部分。在南半球大洋,南极磷虾这一物种的生物量估计约为379000000吨,是总生物量最大的物种之一。其中,每年有一半以上被鲸鱼、海豹、企鹅、鱿鱼和鱼类吃掉,但磷虾繁殖和生长很快,数量很快会恢复。大多数磷虾物种每天都有大量的垂直迁移,夜间在海洋表层附近和白天在深水中为捕食者提供食物。


磷虾在南极洲、加拿大附近海域和日本海中被发现。人类对磷虾的捕获量是有争议的。有些科学家和人士担心,商业大量捕捞磷虾用可能会威胁到以磷虾为食物的物种,包括鲸等动物的生存。所有磷虾都是从公海中收获的,扰乱了大型海洋动物食物供应的自然平衡,破坏了生态链。

磷虾的商业用途包括鲑鱼养殖、收获用于磷虾油胶囊、作为家庭水族馆的食物以及作为人类食物来源。磷虾,即平常所见的海虾米,自19世纪以来就被日本人作为食物,在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也被作为食物来源。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磷虾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小型无脊椎甲壳类小虾,虽然体积小平均约6厘米,但它代表着全球海洋食物链中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海洋物种如鱼、鱿鱼、企鹅和鲸鱼都依赖磷虾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磷虾本质上是地球海洋生态系统发动机燃料。

磷虾呈半透明的粉红色,当成群结队时,整个海面都会被染成粉红色。目前已知的磷虾约有85种,被分为两科——磷虾科和深海磷虾科。磷虾科经常被发现接近海洋表面,因此更容易研究,而更为原始的深海磷虾生活在更深的水域,一千米以下,而不太为人所知的。磷虾以浮游植物、桡足类、浮游动物、藻类和鱼苗为食,大多数磷虾物种是杂食性的,但也有少数物种以其他动物为食,如鱼苗和浮游动物,一些磷虾甚至被观察到吃其他磷虾。

磷虾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受较小和较大捕食者的伤害。首先,磷虾具有坚硬的外骨骼,这使得较弱的猎物很难攻击和捕食它们;当被追逐时,一些磷虾会脱落外骨骼作为诱饵来分散追逐者的注意力;磷虾也会和成千上万的磷虾一起成群结队地旅行,密集而广泛,有时从太空中都能看到,大群磷虾是一种防御和迷惑较小猎物的方式;不幸的是,成群结队的磷虾群反而会使磷虾更容易受到更大的食肉动物的攻击,这些食肉动物以捕食成群磷虾为生,当受到鲸鱼、大型鱼类或海鸟的攻击时,磷虾可能会分散开来,以迷惑它们的攻击者。当成群结队的磷虾迁徙时,它们会利用垂直迁徙的方式将受到攻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它们会迁移到3000英尺或更深的地方,磷虾会游到水面觅食和繁殖,并一起游回更深更安全的水域,

磷虾总的生物量巨大,据估计总数有8×10的14次方个体,即地球上70亿人口中每人对应有114000只磷虾,磷虾的生物量约为3.79亿吨,但是每年食肉动物消耗的磷虾量在3.42-5.36亿吨之间,每年消耗数量超过现有生物量的明显反常现象是磷虾快速繁殖的结果,磷虾在繁殖季节能够产卵多次,每次产卵数千颗,沉到深海孵化。

虽然现在存在商业上捕捞磷虾,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和水族馆饲料,也用于制药和保健食品工业,但是人类每年的收获量几十万吨相对太少不会影响磷虾种群。令人担忧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磷虾的数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可能下降了80%,科学家们将这种下降归因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层减少,冰的流失使磷虾失去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冰藻,磷虾数量的减少可能是某些企鹅物种数量减少的原因。


科学闰土


磷虾,海生种,分布广,数量大,是许多经济鱼类和

须鲸

的重要饵料,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身体透明,头胸甲与整个头胸部愈合,但不伸向腹面,因此不形成鳃腔;鳃裸露,直接浸浴水中。磷虾有明显的集群性,是形成声散射层的主要

浮游动物

,在海洋水声物理学研究中受到很大重视。

南极磷虾

的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年产量50多万吨。中国产量最大的是

黄海

的太平洋磷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