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寧縣傳統拜年的正確姿勢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對聯、年夜飯、守歲、壓歲錢、拜年、拜神祭祖、放炮竹、放煙花、祈福、逛廟會、敲鑼打鼓等習俗。

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在寧縣,

這些習俗延古至今,流傳下來。

年俗是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

才會如此豐富,

我們的年味,

也會因這些而更香濃!

通常呈現家族式、家庭式規模

拜年、磕頭、讓煙、要核桃、要糖

……

不過,隨著移風易俗的普及

現在的農村拜年有了新氣象

見面互相問好、互道祝福

跳廣場舞、扭秧歌、唱大戲

人們的精神風貌上了一個新臺階

磕頭拜年,

是寧縣重要的過年風俗!

現在農村依然保留著,

一起來看看農村大年初一拜年的情景吧!

場面太壯觀!

你是不是很熟悉?

大年初一頭一天,

早起挨家去拜年。

這種過年習俗,

在寧縣農村普遍流行,

對於從農村躋身城鎮的人來說,

看著總是那樣的的親切。

多則幾十人,

少則五六人,

一塊到村裡或者家族裡輩分大、威望高的人家裡拜年。

往往一進大門就大聲喊“x大、x爺在家嗎?給您磕頭了!”

聽到動靜的老人則急忙走出房門迎接,嘴裡往往說“別磕啦,別磕啦!越磕越老!”

磕頭的人一邊跪下,一邊說“一年一個頭,必須得磕。”

年歲大的人則伸手相攙,“你看看,別弄髒了新衣裳,快到屋裡抽顆煙!”

看到有小孩跟著磕頭,年歲大的人一般也端出裝有糖果、瓜子的果盤,客氣地說,“xx家的娃又長這麼高啦!吃塊糖!”說話間,抓起糖果給孩子。

“xx,您奶奶給你糖哩,吃啵?吃就拿著。”

孩子往往接過糖或瓜子,露出笑臉。

“屋裡坐坐吧!”年歲大的人對大家說。

“不啦,不啦,還有還幾家沒串哩。x大、x爺 你待在家裡吧,別送啦!”

“好,好!你看又讓你們跑一趟!”

“應該的!應該的!”

紛嚷中,人們走出院門,走向下一家。

現在城裡人不時興磕頭了,見面問聲好,一起吃個飯,也其樂融融。

但總感覺少了農村老傳統的隆重與莊重。

農村磕頭拜年,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積澱。

拜完年,大家就開始拜神祭祖、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祭祖完後,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目的及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目的只為信息共享,無其他目的;

備註: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處理,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