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工史上的大屠杀启示:他们永远比我们强

一、罢工引来屠杀:工人运动的血泪史

马云在直播里说“996是前世修来的福报”。996,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已经成为很多都市员工的常态。

如果马云说的是真的,1914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拉德洛的煤矿矿工们一定比当代都市青年的福报还多。他们一周工作7天,从早干到晚。宅心仁厚的资本家还为他们建立了矿工社区,吃住医疗商店一条龙解决。想去别处花钱买东西?那不行,必须在公司商店买;想在别的地方住,那不行,不利于公司统一管理;为了让他们福报多一点,公司经常让他们额外义务劳动,铺煤矿轨道啊,砍树啊,一毛钱报酬不给。

但穷人没享福的命,福多了受不住。1913年,工人开始罢工了,并在1914年4月,爆发针对工人的大屠杀。


镇压工人的机枪战车

罢工的煤矿工人,大多数属于洛克菲勒旗下的科罗拉多煤铁公司。洛克菲勒,延续至今的美国富豪家族,美国第一代石油托拉斯垄断集团,这时,经营着科罗拉多规模最大的煤矿公司。科罗拉多煤炭资源丰富,但矿工工作条件恶劣,1912年,因为各种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达7.055每千人,是全美平均矿难死亡率的2倍多。公司对工人采取严格限制管控的措施,矿场外围有公司雇佣的保卫打手巡逻,不能随意出入。公司是矿场小镇的土皇帝,工人则是这片“封建领地”的忠诚奴仆。

1913年,工会组织开始渗透到这片血汗庄园。工人组织起来,要求公司保障法律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这要求是不是很熟悉?还要求提高工作报酬,要求允许工人自由地去公司外的商店采购,要求工人推选过秤员,防止公司计酬时缺斤少两,要求承认工会地位。

在被公司拒绝后,工人开始罢工。罢工的人被驱逐出矿场,在外面搭帐篷住。双方多次爆发冲突,资本家显然不会落下风,洛克菲勒有私人武装公司做打手。科罗拉多警卫队之后介入冲突,但警卫队偏向洛克菲勒。长期僵持下,警卫队最终因为预算告急撤走,但为维护秩序,允许洛克菲勒的私人武装穿警卫队制服,组成新的保卫部队,打击罢工。

1914年4月20日的早晨,是谁开了第一枪已不可考。确定的是,保卫队面对帐篷区架起机枪,扫射帐篷区,工人们落荒而逃。逃不掉的妇孺,躲在帐篷下面的地洞里,之前,他们多次在这里躲过保卫队的枪弹。但这次,安全的逃生窟却成了可怕的死人墓。扫射过后,保卫队纵火烧掉帐篷区,地洞里有2名妇女和11名儿童在火焰和浓烟里丧生。工人领袖也被枪杀。


拉德洛大屠杀后的现场

这次屠杀引起工人报复,冲突又持续了10天,最终总统派联邦军队弹压。整个冲突期间,至少有53人死亡。

事件马上引起全国公愤,洛克菲勒一夜之间从亿万富翁,变成嗜血魔鬼。不过,流血牺牲没有让洛克菲勒屈服,工人开出的条件最终没有实现。但这次事件对美国劳资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洛克菲勒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改善劳资关系。

劳动者工作条件的改善历史是血与泪的历史。


二、资本的手段总比工人多

这个罢工故事虽然血腥,但对听惯了血腥故事的人来说,已经显得太平凡,又太遥远。

不过,事件没有到这里戛然而止。

洛克菲勒有一大堆话为自己辩解,比如平民伤亡是因为营地太拥挤之类的流氓话。比起平民伤亡,他更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为了应对汹涌的舆论,他雇佣了专门的公关团队。艾维·李,现代公关之父,成为洛克菲勒的雇员,专门帮他消除负面影响。艾维·李帮洛克菲勒和科罗拉多煤铁公司连发19个官方公告,澄清“事实”,并尽量把洛克菲勒和科罗拉多煤铁公司切割开。

洛克菲勒之后两次出席听证会,接受质询,都有团队群策群力,精心策划,连怎么进门都有设计。起初,有人建议洛克菲勒从听证会现场的后门进入来躲避媒体,但艾维·李坚持让老板从前门进,以给人光明磊落的印象。策略上,洛克菲勒团队让老板撇清和科罗拉多煤铁公司的关系,并尽量表现的人性亲民。听证会上,洛克菲勒声明自己反对一周7天工作,并明确之后会介入改善公司管理。这让他手下——科罗拉多煤铁公司的经理们都大吃一惊。第二场听证会,洛克菲勒的表现更好,经受了严苛质询后,他没有不耐烦,而是彬彬有礼地起身对听证会主席鞠躬致谢,赢得在场听众的一致掌声。

洛克菲勒中心在纽约曼哈顿

这只是洛克菲勒形象转变的开始。之后,洛克菲勒家族投身慈善,形象大变,到今天,也许已经没多少人记得矿工们的遭遇,而只记得那个“宅心仁厚”的企业家形象。有钱,“洗白”也变得很容易。

资本家“宅心仁厚”,慷慨布施,享受着名声和褒扬,背后那些默默无闻被剥削的人却永远上不了台面。《安德鲁·卡内基传》这样描述钢铁大亨兼美国首善卡内基的矛盾心理,“矛盾的是,卡内基捐出所有赚到的财富的决心……反而助长他成为更冷酷的商人。当他意识到自己挣得越多就要捐得越多时,他开始无情地压榨合伙人和雇员。”

同样的例子,还有《美国工厂》的主角——曹德旺。这位中国大善人到处捐款,据说已经捐了110多亿。不过,同样是曹德旺,对付起工人来,倒不手软。曹德旺在美国开厂,打击美国工会,洗脑宣传,慢慢让因为工会传统变得懒散的美国工人重新勤奋起来,变得和中国人一样顺从,勤奋,做资本最好的好伙伴。

资本家威胁工人最常说的,你们再这么搞,我就退出。对于美国人,他们不低头也不行,工人福利高,制造成本涨,逐利的资本家便威胁退出美国市场,你有什么办法呢?赚得少总比没工作好吧。资本能够跑路,坐全球化帆船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者没有钱,往哪跑呢?

自信满满的曹德旺

洛克菲勒赶走罢工者,还能再招到更多的廉价劳动力,所以他有底气不理劳工的诉求。劳工的手段却十分有限,洛克菲勒驱逐罢工者,任由他们在矿场外面的帐篷区抗议,罢工劳工有什么办法,只能采用“下三滥”手段,不时骚扰一下矿场,阻挠一下生产。听证会上,还被洛克菲勒抓住“把柄”,声称自己的私人武装抗击是保护公民财产。

在这场冲突里,很多大大小小的冲突甚至不是劳资冲突,而是那些满足于现状的工人与不满现状的工人之间的冲突,前者痛恨后者妨碍自己赚钱养家。你看,不用资本家出手,劳动者自己就先分化对立,大打出手了。这种分化最终还是资本家渔翁得利。所以,在《美国工厂》里,有讲资本家怎么出钱收买劳工间谍,离间工人关系,他们很会利用一切手段使事情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有钱了,名声和善良也变得容易。没钱的人表现自己善良的手段很有限,但为了努力生存,要麻烦别人惹人嫌的时候倒更多,稍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便会被扣上“懒惰、无能”的帽子。一个拾荒的人要成为善良的人类之光,必须用尽毕生力气,然后捐出全部的钱,才能“感动中国”,可有钱人只要捐出一个月的收入便能抱得善良美名,几个家庭,很多孩子同时对你感恩戴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虽然每个人都会说,善良不分大小,但善良其实残酷地分大小,因为大部分人最缺的就是钱,最珍贵最被需要的善良还真是分大小的人民币。

曹德旺在美国工厂

收买政客,雇佣公关,私人保卫,携款跑路……资本的手段永远比劳动者多。《美国工厂》里,中国的小领班们很看不起美国人的懒散,他不知道,其实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不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而已。这道理,杰克·伦敦早说明白了,“无论自己如何身强力壮,十年、二十年之后总会有更年轻力壮的人来接替他,把他扔到垃圾堆里去。”在科技更发达的未来,这种危机可能更残酷,因为年轻力壮的人也不被需要了,自动化的机械才更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