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极端场景凸显“在线”价值

原本被创投行业认为可能成为“拐点”的2020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

与此同时,创业公司普遍被认为“提前告别童年”,除了个别迎来风口,大多数苦苦挣扎,力求“活下来”。

但这些不一定全然是坏事——

穿越风暴,是对筋骨的锤炼,也意味拐点之后的新开始。

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正式推出“2020创投「时与势」”特别策划,深度对话中国顶尖创投机构掌门人,站在他们的视角,看清2020年中国头部创投机构的投资逻辑,厘清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所在,也见证新的传奇诞生。

2020,在危与机中,在时与势里,坚韧、冷静且有足够耐心的创业者会在风暴中高飞,在山巅起舞,在危险中锻造灵魂,最终,以真正企业家的身姿回来。

本期对话嘉宾:

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对于社会经济有哪些“间接贡献”的话,那么无疑是促成了C端消费者对线上零售的无限想象。而17年后再一次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则是让企业端和政府端对于“在线生态”这样一个新物种,形成了颠覆性认知。

作为持续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同时在城市大脑、新零售、工业数字化、农业智能化等领域推进了一系列成功投资的资深创投人士,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认为,在疫情这样的极端情况下,影响经济的其他变量被弱化,“在线”的价值更加清晰

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

对于“在线生态”,疫情是个“加速器”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站在了一线。越来越多的企业发挥线上经营、无接触生产、大数据协同、云计算的优势,在疫情监测、居民生活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鲜为人知的新概念、新企业、新业态,走到了聚光灯下。

在线教育领域,致力于构建数字化学校的杭州学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学同科技”),用在线的思想构建学习场景,提出了“学校大脑”的理念,近期被各地校长们打爆电话,要求将教学资源数据化。

在数据协同领域,云仰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仰科技”)凭借成熟的经验,耗时10天,助力工信部的疫情防控物资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起了贯通口罩产业链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数字化平台,结合实时物流数据,为国家统一调度医疗物资提供助力。

与一般的创业公司正在面临活下去的困境不一样的是,学同科技、云仰科技实现了疫情期间业务的快速增长。面对席卷全国的“黑天鹅”事件,这两家由银杏谷资本投资的企业,于此时此刻大放异彩。

面对“黑天鹅”,为何有的企业能变危为机?

陈向明有这样的答案——在线变成了企业应变危机的能力,

线上数据变成了“生产资料”

突如其来的疫情创造出了‘完美’的实验环境,在这样极端的情形下,‘在线’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一项重要能力。企业效益好,究竟是因为运营提效、人员高产还是因为诸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之类的因素?在疫情这样极端的情况下,排除噪音的干扰,很多人原来看不清的东西变得清晰。”他告诉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

陈向明举了两个例子,在零售业整体受到较大冲击的时候,位于武汉的良品铺子A股上市了,上市公司小熊电器业绩保持上涨。像这两家一样凭借数字化方式触达C端客户、善于运用信息化软件管理客户关系的零售商们,在疫情中逆势快进。

“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的,”陈向明说,“数字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极端情况的出现短期有时可能打击信心,但此次疫情对于‘在线生态’这一新物种来说,显然并未受到打击,而是助推‘加速’。

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三驾马车”将并行

过去十几年,数字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刻和持续的——不仅改变了产业的技术基础、企业的商业模式、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数字化趋势从倒逼政府和传统产业转型,到各地探索建设城市大脑、走“智造”路线,再到疫情下政府、社会和经济主动拥抱前沿技术,数字经济,这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量的重要引擎已经被点燃。

在陈向明看来,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定是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这样的趋势,在资本市场已经初露端倪。

疫情期间,创业板指数表现强势。根据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计算,从节后开盘至3月3日收盘,创业板指数上涨21.03%,而同期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8.97%、17.43%,其中涨势最猛、持续最长的就是一些“在线生态”的企业。

市场对于从新经济中派生出的科技企业的期待,更坚定了陈向明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信心,“

每次极端事情出现的时候,就会发现初心是对的。我们虽然一直在大数据领域做投资,但是步子还是偏慢,还是不够旗帜鲜明。2020年我们要加大投入,甚至可以更加激进一些。

这样的信念与大多数创投机构的2020年投资计划截然不同。但这正体现了银杏谷资本的特点,“投资机构要有核心竞争力,顺应时代、先人一步。”

在他看来,这场疫情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是考验,对于投资机构同样如此。投资机构不论体量大小、决策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都决定了这场疫情考试的分数。

从创业者到企业家,要学会攻守兼备

创业的门槛不高,但创业成功的门槛很高。

陈向明坦言,对于创业者来说,活下去,是疫情期间最重要的。但是,每次“黑天鹅”后都有更好的明天,经济都会加速发展。在遭遇下滑时调整方向,冷静思考如何加入到下一轮持续增长的大潮,顺应经济潮流,才是创业者该做的。

“企业家是一个稀缺资源。从创业者变为企业家,既要学会进攻,也要懂得防守。”

对于创业者如何成长为企业家,陈向明分享了他的看法,“在春花烂漫时,想清楚如何应对凌冽寒冬。检讨和修正已有的业务,探索更前沿或更具竞争力的新业务,正是企业家要思考的。”

对于银杏谷资本这样的投资机构来说,当下也正是审视所投企业竞争力的时机。“有生命力的企业往往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从创业者到成熟的企业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疫情这一把“磨刀石”可遇不可求,倒逼创业者考虑前沿技术的应用,凸显商业模式的缺陷,折射应变能力的不足。物竞天择,创业者在优胜劣汰中才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