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工薪阶层,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生活,哪个更幸福?

老实者说


关于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哪个幸福,我们先看一下2018年国内知名媒体做的问卷调查,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最后来自陕西的铜川市位居前列,铜川市可能很多人都不太听说过,铜川位于陕西中部,标准的34线城市,经济不够发达,人口数量也不多,就是这个小城市里的居民觉得自己很幸福。可见人们的幸福感指数与城市的规模,大小,经济水平,知名度没有直接关系。

有些人可能会说,可能中小城市的的市民肯能没有去过超大城市,其实这也是很片面的,现在我国交通非常便利,国内的大城市高铁基本都可做到朝发夕至,城市之间的旅游已经非常之多,谁还没有去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实真的在大城市生活久啦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中小城市的好处。

下面就从我的真实感受来叙说一下在特大城市的感受,我生活的上海市,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伴随而来的是高房价,高消费,人口拥挤,公共资源紧张。房价高,现在在上海市区新房的价格基本在10万起步,即使老旧的二手房也要6万起步,如果一家三口要买一个70平的二室一厅,即使旧房也要420万,420万啊 夫妻两人按1万的月薪,如果贷款30年可能实际支出房价要700万,不吃不喝也要30年才能完全拥有自己的房子。消费高,大城市去吃饭,饭店门面房租高,工作人员工资高,造就了吃饭就比较贵。人口多,上班高峰地铁公交真是人挤人,公共资源少,简单来说,前几年我孩子小的时候去新华医院看病,每次至少等3个小时以上,如果要是挂水输液的话,没有6个小时以上真心下不来.

大城市总结下来就是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高收入高消费,竞争激烈;反观中小城市就是压力不大,节奏慢,收入不高但消费低,竞争相对小,生活相对安逸和洒脱。

幸福感是个人的感觉和理解,有些人喜欢安逸宁静的生活,有些人喜欢轰轰烈烈的生活,这与个人的理解和性格,人生感悟都有关系,不能单纯以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来判断,只要你觉得达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你就是幸福的。


象棋泰哥


当然是选择三四线城市,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松一高”上:

经济压力相对轻松

首先是住房。在中国,讲到生活压力,最大的压力莫过于房贷。一般的工薪阶层如果在大城市生活,一辈子注定是“房奴”了。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是非常短暂的,倘若来这一遭只为了一套房子,何其悲哀!

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四五千元一平米,高的也就一万左右,大城市至少二三万一平米起脚。在三四线城市,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工作了三年以上的工薪族,购房基本上可以用住房公积金就解决了,先将个人账户的余额取出来交首付,然后办公积金对冲业务,余下的贷款每个月自动从自己的公积金中抵扣,不知不觉就买了房子,完全没有压力。

其次是教育。在大城市,孩子报一个辅导班少不了几万,动不动就是五六百块钱一个小时;上个稍微好点的幼儿园也是一两万一个学期。可是在三四线城市,一般都只需要十分之一的费用。也许有的会觉得大城市教育资源不一样,其实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并没有大的区别,关键是看孩子好不好学。今年贵州文理两科的状元都在县城,而不是省城,可以说明问题。当孩子上了高中,完全可以报考外面的名校,一样不影响高考。我们中国父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谬论误导,搞得自己身心疲惫,其实就是忽悠人的一个伪命题。

再次是医疗。大城市看个感冒要排队很久,小城市基本可以随到随看,而且大城市的医院等级都很高,全部是三甲以上的医院,所以收费标准也比较高。一个胆囊切除手术,县城医院三四千搞定,但是到了重庆的西南医院就要五六万,其差别令人吃惊。如果真是患了小医院治不了的疾病,随时随地可以转诊,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快捷,不会影响治疗。但小病小痛比较常见,谁也避免不了,常年下来无形中也会节约不少开支。

工作压力上相对轻松

第一,工作标准宽松。三四线城市竞争不像大城市那么激烈,上班的任务不是很重,不需要加班加点去拼就可以保住饭碗。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只要遵守基本的纪律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机构,只要基本能够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第二,上班路程宽松。大城市上班地点都在市中心,打的贵不说,堵车是家常便饭,坐公交车或者地铁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很是辛苦。在北京五环外居住、在二环内上班的人还在路上,我已经从县城到长沙到贵阳了。在小城市即便赶不上公交,打个的也很便宜,也消费得起,就算打不到的士徒步也无所谓,全当散步了。

生活幸福指数高

有专家提出幸福指数由以下几种指标组成:知足充裕体验指数、心理健康体验指数、成长发展体验指数、社会信心体验指数、目标价值体验指数、自我接受体验指数、人际适应体验指数、身体健康体验指数、心态平衡体验指数、家庭氛围体验指数。

幸福感就是在对以上指标的一种心理体验。没有了经济压力、没有了工作压力的小城市自然幸福指数高。

大城市工作、生活节奏非常快,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需要我们压抑个性、压抑情感,而小城市可以享受慢生活的乐趣,充分释放我们的所想所感。比如,下了班可以在就近的公园散散步、下下棋 邀约几个朋友喝茶聊天;下班可以顺路买点菜,回家慢慢地弄几个小菜下酒;而且小城市更能买到比较原生态的农家菜,味道不是一般的好,大城市全部都是大棚菜。


桨再手


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利弊,主要看你更喜欢哪种生活方式。

一、如果工薪阶层在大城市,工作机会多,薪资待遇高,但同时消费水平也比较好,尤其是房租。与此同时,与小城市相比,大城市有其绝对的优势,例如,便利的交通、大型的购物场所、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设施等等,总之,在大城市你肯定会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眼界更开阔,这些都是小城市无法提供的。

二、如果工薪阶层在小城市生活,消费水平低,压力小,甚至不需要交房租或买房,生活稳定安逸。但是,小城市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少,工作和生活圈子很小,抬头低头总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聊来聊去也没有什么新鲜话题,很多新鲜事物接触的比较少,久而久之,眼界圈子都很小,若干年后当你和大城市的朋友交流时,会发现你们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

总之,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优点,主要看你更喜欢哪种生活方式,如果喜欢安逸,那当然小城市更幸福,如果追求新鲜多彩,还是大城市更好。




职场干货精选


哪个可能都不幸福!


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内,幸福的定义都不同。


所以这个问题要区别着来看,并且得结合实际情况来,至于哪里比哪里幸福,还是哪里更幸福,需要界定。


如果非要比较,大城市可能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更高。



大城市有更多的可能性


别管什么逃离北上广,还是34线城市没有生活品质,那都是别人的,并不是自己的。


幸福是自己的,不是别人定义的。


为什么到现在大城市的还是年轻人奔赴的方向,因为机会多,是真的机会多。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机会都是吹出来的,但是事实是在一线大城市机会就是别34线城市多。


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大城市挤,脑袋这些人都是傻子吗?明显不是!


既然你界定了是工薪阶层,北京的工薪阶层,收入差不多在7到8千左右,抛去房租和其他生活费用,估计所剩无几,但是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应该可以剩下5000块钱,这5000块钱可以拿出一部分进行储蓄,另一部分两人用来学习和提升,比如考证,比如学习课程。


一线城市的资料绝对是“一手资讯”,风口、机会都是在发达城市出现的,以为有人才和环境的基础,然后往外扩散。


这样的机会就已经领先了很多人,如果抓住了,绝对可以提升一个档次,可以更幸福一点。


一线城市有领先的资讯,发达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有新的风口和机会,有无限的可能性。


无限的可能就代表了有更的权利。


生活品质就不用说了,即便很难,但是可以稍微奢侈一下去尝试啊,比如吃牛排,比如喝星巴克,比如看最新的电影,比如去最牛的图书馆,比如看看贵的要死的奢侈品,这些很多小城市能看到,但是可能感触不会那么深!



小城市安逸但不一定幸福


我曾经就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一个有好几个世界500强的4线城市,但是我回到家1周,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我甚至连个对口的工作都找不到,我的小身板去工厂要干不了啊。


我去大型的商场,最豪华的街道上去溜达的时候,我发现,有钱的开的车不比一线城市的差,甚至买菜的贵妇带的都是LV的包包。


我跟姨夫打听现在市里的发展形势,他说了一些他了解的情况,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大城市打拼出来成为人上人很难,但最起码有机会!真要在34线城市打拼出来,更难!甚至连机会都不多!


要么是那种暴发户,要么就是灰色收入起家的,真要靠打工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比一线城市困难多了。


但是你要是觉得没事儿喝点小酒,没事跟朋友聚聚就是幸福的话,34线城市确实好一些。



最后


找个时间,问问自己内心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是以后发展的更好?还是享受当下?


另外不要用固定的视角看幸福,多跳出去,看看10年20年以后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加油朋友!


道爷不慈悲


真正能在大城市立足的人总是少数,这部分人非富即贵,那么,请问自己是不是这一类人?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生活在大城市其实每天都是很焦虑的,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百分之七十都是外来的打工者,你觉得这些背井离乡的务工人员幸福吗?

我来深圳有段时间了,要爱情没爱情,事业也刚刚起步,几乎没有一天真正开心过。

我觉得人生还是怎么快乐怎么活,什么样的幸福是你想要的,且又可以实现的,那个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合适的选择。


小志说职场


只有你明白了各自的好处,你才能在不同地方真正过得好,在我看来,活得最坎坷的,是那些忍受着城市最让人痛苦的一面——做着拥挤的地铁在雾霾中穿行,然后进入一个不喜欢也无可能的工作,晚上再坐2小时的车才能回家的人,却从来不参与任何一个冒险、聚会、沙龙、展览的人。他们在承受城市最负面的一面,却完全享受不到城市的美好——机会、可能、新鲜、多元。

希望能帮到你!





小雅职场


从现在各个城市的某些方面来看,对于普通工薪阶层不谈机会和发展,如果单纯比较个人生活方面的综合幸福指数,觉得在二、三线城市生活会在心理感觉上好一点,也就是所谓幸福指数就高一点了。最近刚好去了几个一二三线城市,现在随着到处房地产及道路的大力改造发展,二、三线城市从住房条件、市容市貌、生活配套设施、交通等方面,并不比一线城市差太多,但人口却差别很多,这样一来在生活方面,对比一线城市生活节奏相对就明显的要安静悠闲许多,压力肯定也就会小很多。


diana


北上广以外的二三线城市会更好一些,竞争不跟激烈,压力相对小一点,幸福指数就高一些。比如,郑州这个城市就感觉挺好。





都市小调


同样的收入,对比大城市,可以说小城市生活质量会高很多,空气,交通,宜居,当然也有不足,教育医疗这两个最核心的,也是小城市跟一线大城市没法比的,所以看情况,如果家庭有孩子跟老人家(常年身体不好那种)就大城市好点,如果儿女已经成人,当然选择小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节奏,消费也会低一些


缺哥生蚝


我认为,幸福感每个人起点都不一样,没有通一的标准的,有人感觉我想往大城市的生活,那怕租房子我也愿意,大城市有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有开阔眼界的施展自己的舞台,当达到一个个小目标时感觉很幸福,但也有人觉得大城市压力大,中小城市压力小,房价,物价相对小买套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很幸福也有,所以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在二三线城市,适者生存,目标不同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幸福感也会不同,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