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与一个平行的北京

有视角的不同,就会有结果的迥异。

同样是吃葡萄,有人喜欢先吃最好的那一颗,要拥有最好的当下;有人则喜欢把最好的那一颗留到最后,未来总是充满希望的。

同样是看事情,有人喜欢通过经验和传统来审视,有人则喜欢瞄准未来而预期。

同样是理解北京,有人更觉得长安街以北繁华锦绣,有人则看到长安街以南欣欣向荣。

站在岁末前瞻2018年的京城楼市,阅读南城,需要一个没有偏见的理解方式。

因为南城与北城,正在成就一个更平行的北京。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偏见影响了我们的置业观。

前两天听到这句话,感觉非常有道理。

关于城市的区域发展、关于板块的价值判断,未来至少与现在同样重要。

我们经常会感慨,如果原来买了某某楼盘,现在也能涨到多少多少了,“当时谁想到那儿能变成现在这样”。

对于很多人来说,站在今天回看昨天,得失对错一目了然;站在今天预判明天,则是变幻莫测不能想当然。

那么,为什么不站在明天来看看今天?

知则不惑,知则不惧。

如果未来是确定的,大家自然会打消很多顾虑。

锐见是理性的洞悉,偏见则是受限的不全面。

就像对于南城,我们知道的南城可能还是昨天、今天,而不是明天。南城的明天,至少在朝着北城的镜像努力。

今天,从首都机场T3坐机场快轨,20分钟可以到达东直门;未来,从第二机场通过快轨半小时可以到南三环。

今天,奥森公园在北城成为跑步圣地、城市绿肺;未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将在南中轴线上崛起,面积远大于奥森公园。

北京地铁4号线刚开通时,被认为方便了南城人逛西单;但如今,在西红门荟聚广场开业后,4号线变成了北城人向南的“周末快线”。

今天,北城有望京商圈、中关村商圈,南城的亦庄商圈、西红门商圈、德贤商圈都在崛起。

城市走向均衡,落地无限可能。

北京核心区、雄安新区、通州新城,北京两翼的发展给南城更多想象空间。

有企业人士说,南城像一把美丽的扇子,从北京到雄安,从北京到通州,这个扇形区域充满了无限可能。

从地产视角看,2015年以前,农展馆地王、万柳地王等等都出现在传统的热点区域。但在2015年以后,丰台樊家村地王、槐新地王、榴乡桥地王等高价地开始在南城涌现。嗅觉灵敏的房企已经先感知到“南城时间”的到来。

从买房人视角看,房企率先感知“南城时间”的到来,房企的进入也加速了“南城时间”的到来。一个个新品楼盘、优质住区的出现,也正在改变南城的居住标签。

北京向南,北京楼市也向南。

三环、四环、五环,南城越来越多的居住板块正在被重新定义。

2017年,远洋、世茂、首创、金融街多家品牌房企在黄村、瀛海、次渠等板块连连拿地。万和斐丽颐璟春秋两大楼盘率先亮相。远洋地产两大高端产品线“万和系”“春秋系”将出现在南城。

在南城日益崛起的进程中,新兴住区不仅仅是楼盘的概念,而是不同程度地被赋予了公园地产、教育地产等内涵,多样的城市配套资源已经展现。例如万和斐丽就可以便捷通达亦庄、德贤、西红门荟聚三大商圈,项目紧邻规划中的中海保利商业、国瑞商业等商业体,南海子湿地公园也提供了更绿色宜居的生活场景点。处于黄村板块的颐璟春秋,周边也有公园、教育、商业等多重配套资源,其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超过8000亩,京开、京台、南中轴路、五环和地铁4号线等构成立体交通网络。

100年前,北京城只是今天二环以内的概念;50年前,海淀不过是北京的郊区;30年前,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CBD;10年前,北京还没有城市副中心;未来,你还会清晰分辨南城北城的生活界限吗?南城与北城或许不再是分野的,甚至不是平行的,而是交融的。

在变化世界里,生活无界。

12月26日,远洋等四大房企推出“无界人居城市焕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