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南京總統府

讀中學的時候,我在歷史課本中就看到過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總統府的照片,從那時起,我就想著有朝一日也要去南京總統府看一看。在遊覽南京總統府之前,我一直以為那裡只是一座民國時期的總統府,當我走進總統府之後,才發現我之前的認識是多麼的偏頗,或許和我對總統府有同樣認識的朋友並不在少數。

歷史課本中的解放軍攻佔總統府圖片



現在的南京總統府門樓

作為一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南京的旅遊景區有很多,在南京眾多的景區中,南京總統府或許是最受遊客歡迎的景區之一,雖然我去遊覽總統府的時候是工作日,但依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的遊客讓你彷彿看到了小長假裡景區爆棚的的景象。

南京總統府門票40元每人,在攜程或者美團等網上購票的話更便宜一些,我提前一天在美團上購買的門票,一共用了26.8元錢,不用兌換紙質票,在景區入口刷身份證直接入園參觀,省去了排隊等候的煩惱。

南京總統府參觀導覽圖(圖片來源於南京總統府官網)



南京總統府景區全景圖


天王府遺址保護碑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築遺存保護碑

南京總統府的歷史已經超過了600多年,根據總統府的官方資料介紹,早在明朝初年這裡已經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的所在,到了清朝時,在這裡成立了江寧織造署,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把這裡作為行宮居住,後來這裡又稱為江南總督署和兩江總督署。1853年3月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天京作為首都,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天王府的地方。1864年8月,清軍攻破南京後,天王府的宮殿建築全部被焚燬,同治九年(1870年)在天王府的遺址上重建了兩江總督署,歷史上著名的清朝名臣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均在此擔任過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8年5月,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後,南京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總統府門樓上的“總統府”三個大字就是從那個時候掛上的。

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保護碑

南京總統府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現在的南京總統府已經開闢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南京總統府景區總佔地面積大約8.5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群佔地面積約為5萬餘平方米,裡面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很多近代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整個景區大致包括三個遊覽參觀區域。


總統府景區中區的大堂



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天下為公”匾額

在總統府的中軸線上分佈的景點是景區中的中區,包括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這部分基本上就是我們很多人眼裡的“總統府”,主要看點有大堂、二堂、總統府會客廳、麒麟門、總統府文物史料陳列、總統府辦公樓子超樓、清朝兩江總督署史料展、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復園、東湖等,比較有意思的是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這個陳列展主要反映了太平天國在南京的歷史變遷,再現了天朝宮殿的壯麗景觀,雖然只是幾處建築模擬景觀,但是讓遊客看到了太平天國天朝宮殿的昔日輝煌情景。



清朝兩江總督署史料展


洪秀全雕像




天王寶座模型


天王府頂的藻井模型



天王機密室


綸音碑碑額碑座


綸音碑碑額碑座說明


復園風景


復園風景


復園風景


復園風景


國民政府禮堂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宣誓處



總統府辦公樓——子超樓


西區主要包括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孫中山起居室、國民政府參謀本部、以及西花園等景點。西花園也叫煦園,與東花園相對稱,是晚清江南園林中保存較好的一處,也是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作,之所以叫作煦園,是因為它曾經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府的花園,清朝時期這裡成為了兩江總督署的花園,太平天國時期這裡是天王府的御花園,因為花園位於天王府宮殿西側,故稱西花園。太平天國政權滅亡的時候,這裡被戰火焚燬,道光年間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再次重建了西花園,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花園。

夕佳樓


西花園風景


西花園風景



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陳列展




南京總統府景區


西花園中比較有名的景點包括太平湖、不繫舟石舫、夕佳樓、漪瀾閣、花廳、桐音館等,其中的不繫舟石舫是西花園中最古老的遺留建築,是清兩江總督尹繼善所建,不繫舟的名字據說是乾隆皇帝御賜的,1751年,尹繼善為了迎接乾隆皇帝二次南巡,於是將江寧織造署的西部擴建為皇帝行宮,並把總督署花園改建為行宮花園,花園的湖泊之中有一書齋,尹繼善把書齋重新修葺為石舫模樣,乾隆來到南京後看到新修葺的石舫,非常喜歡,於是欣然提筆“不繫舟”三字,意思是自由而無所牽掛,這三字當然並非乾隆帝的首創,而是出自《莊子·列禦寇》篇中。

西花園中的漪瀾閣


不繫舟石舫


關帝廟


東區主要包括南湖、陶林二公祠、馬廄和東花園、行政院等景點,比較有看點的有南湖、在原來10排馬廄的平方中佈置的臨時展廳以及行政院等景點。南湖也是江南園林風格的花園,因為水池中的水體清澈猶如明鏡,所以南湖也叫鏡漪池。陶林二公祠是時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為紀念一代名臣陶澍和林則徐而修建的一個祠堂,值得一看的是祠堂後面的勳高柱石碑,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曾國藩過六十大壽時,同治皇帝親筆御賜“勳高柱石”四字,曾國藩便以御賜字刻石立於兩江總督府,並建造了一座碑亭。

南湖花園中的古井


鏡漪池



復原的馬廄場景



臨時展廳,十排平房最初是兩江總督府中的馬廄


總統府中的臨時展廳


陶林二公祠


陶林二公祠


勳高柱石碑


東區最後面的景點就是行政院了,行政院是國民政府最高的行政機關,掌理內政、外交、軍政、文化等行政事務,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的譚延闓,他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還是一位書法大家,有“近代顏書大家”的稱號,有傳言說南京總統府門樓上的“總統府”三字就是出自譚延闓之手,後來證明“總統府”三字是曾擔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的周鍾嶽所寫,但是中山陵中的中山先生墓碑卻是譚延闓題寫。行政院分為北樓和南樓兩座樓,北樓是行政院,建於1920年代末,日軍侵華期間,行政院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日偽統治時期,這裡作為偽交通部鐵道部的辦公處,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這裡成為國民政府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的辦公機構,一直到南京解放。南樓是行政院辦公廳,建於1934年,蔣介石、汪精衛、孔祥熙和宋子文等都在這座樓裡辦過公。

行政院


一座總統府,半部近代史。南京總統府在中國近代史的發展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大明王朝的漢王府到清朝的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從清朝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時期的天王府到民國時期的國民政府和總統府,在這裡上演了太多的歷史風雲變幻。時光如梭,但歷史並不如煙,一段段歷史風雲逐漸如天空的白雲悠悠散去,但總統府依然靜默的矗立在六朝古都,每天都在向來到這裡的遊客講述著中國的近代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