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災星》:讓警方頭大的懸案,被一部紀錄片找出了證據

這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這起事件裡包含了謀殺、懸疑和幾乎不可能的巧合。

因為如此,關於這件事的紀錄片《紐約災星》的評價很高。

可以說,在世界電影史上,這部紀錄片臺前幕後的故事都是空前絕後的。

也正是因為太過離奇,這部紀錄片幾乎是不可複製的。

我們從頭說起。

01三宗懸案

懸案一:消失的妻子

來報案的男人

1982年的一天,一名叫羅伯特·德斯特(以下簡稱羅伯特)的男人,走進了警察局。

他來報告一宗失蹤案。

失蹤的人是他妻子凱特琳.德斯特(下稱凱特琳)。

據羅伯特說,他和凱特琳自結婚後就一直住在紐約的住所裡。

但1982年1月31日之後,他太太就再也沒有回過家。

羅伯特與妻子

羅伯特認為太太是和自己爭吵之後離家出走,並未在意。

但是5天過去了,凱特琳再也沒有出現,於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紐約警方開始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因為夫妻吵架他們見得多了。

但是,那以後凱特琳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意識到事情不對的紐約警方開始了仔細的排查,但一無所獲。

羅伯特的懸賞和當時的新聞

凱特琳就如人間蒸發了一樣,無影無蹤,而與此同時,羅伯特發佈了懸賞。

他出了高達10萬美元的獎金來懸賞破案線索。

嫌疑人是他?

但警方經過調查,發現最大的嫌疑人就是羅伯特本人。

首先,他是被害人最親近的人;其次,他應該是最後見到妻子的人;最後,他有做案動機。

羅伯特和妻子感情不和已久,據妻子閨蜜的反映,羅伯特控制慾很強,之前已經發生過多起家庭暴力行為。

年輕時候的羅伯特

據調查,他妻子失蹤前正在參加朋友的聚會,羅伯特打電話讓妻子立刻回去,之後,凱特琳就失蹤了。

妻子的閨蜜也找到了很多證據。

如一張羅伯特手寫的字條,上面寫著鏟子、車、垃圾場等。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拋屍。

羅伯特的手寫紙條

不了了之

儘管所有的矛頭都指向羅伯特。

但沒有屍體和證據,警方也無能為力。

後來案件重啟了很多次,但最終都因為沒有證據而不了了之。

一直到2017年,凱特琳被宣告死亡,她的遺體至今仍未發現。

懸案二:突然死亡的好友

女作家突遭意外

正當羅伯特已經要被人遺忘的時候,犯罪小說作家蘇珊 ·伯曼被發現在自己的家中遇害。

此時是2000年。

蘇珊頭部中槍,倒在自己家的地下。

警察根據勘探現場發現,蘇珊家的門窗都沒有被破壞的痕跡,這意味著兇手有可能是她邀請進屋的。

蘇珊的房間和羅伯特妻子案件要重審的新聞

蘇珊是後腦中槍,能背對兇手,這意味著她對兇手非常信任。

家中所有財物均沒有失竊,排除了謀財害命的可能。

又是他?

警方抽絲剝繭,他們發現,這次的矛頭又指向了羅伯特。

理由有五點:

1、羅伯特和蘇珊是關係非常親密的朋友。

2、在羅伯特妻子遇害一案中,蘇珊充當了羅伯特的發言人,理論上應該知道很多內幕。

蘇珊與羅伯特一家、蘇珊與羅伯特經濟往來的憑證

3、2000年,羅伯特的妻子一案重新審理,而蘇珊應該是警察的重大突破口。

4、蘇珊葬禮的當天,羅伯特沒有出席。

5、蘇珊出現了財務危機,曾向朋友借錢,蘇珊和羅伯特在經濟上也有來往。

但是,儘管如此,警方也沒有證據。

於是,羅伯特再次順利逃脫。

懸案三:被肢解的鄰居

一具碎屍

2001年,在美國加爾維斯頓灣的觀海大道里的一個黑色垃圾袋裡,發現了一具碎屍。

警察確定了屍體是一名71歲的男子,叫做莫里斯·布萊克


警察在莫里斯·布萊克隔壁房間的地板上找了證據。

證實了那裡是犯罪現場。

經調查,隔壁的租戶是一位聾啞女性,但常居住者是一位男性。

警察根據線索,抓到了嫌疑人,羅伯特。


還是他

原來,聾啞婦女是羅伯特自己偽裝的,她用假身份租下了這間公寓。

羅伯特看上去溫和鎮定,絲毫不像會分屍的人。

被抓後,羅伯特迅速交了25萬美金的保釋金,然後沒有等法院傳訊,自己偷偷的跑了。

警察找不到羅伯特,就轉而調查羅伯特的身份。

結果他們發現,原來他是杜斯特家族的長子(這個後面詳說),還身負兩起懸案。

潛逃

因為案件性質非常惡劣,羅伯特上了FBI十大通緝名單。

後來,羅伯特因為在超市偷三明治,再次被抓。

被抓的時候,他隨身還攜帶著槍,和38000元美金。

再次逃脫

面對嚴重的指控,羅伯特花重金請到了兩位傳奇律師——迪克·德蓋林和麥克·拉姆為自己辯護。

可以說,羅伯特這180萬的律師費花的很值得。

律師以“自衛和意外”說服了陪審團,他被判無罪釋放了。

02峰迴路轉

主動出擊

如果事情就到這裡結束了,那可能故事就要平淡的多。

但是,世界就是這麼奇妙。

在2010年的時候,美國上映了一部紀錄片,叫《所有美好的東西》。

這部影片的情節和羅伯特的案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羅伯特湊巧看到了這部影片。

看完之後,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羅伯特主動聯繫了該片的導演,並主動要求接受採訪。

於是導演安德魯•傑瑞克奇大概是帶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這麼幸運的心情,就開始了對羅伯特的採訪。

並且在採訪過程中,將素材都記錄了下來,並由HBO做成了紀錄片。。

在採訪的過程中,自然免不了涉及到羅伯特牽涉的那三宗命案。

導演(上)、羅伯特(下)


羅伯特面對攝像機,侃侃而談。

他的表現都讓導演都覺得他是被冤枉了。

蛛絲馬跡

但隨著訪問的深入,導演安德魯看到的資料也就越來越多。

在整理資料的時候,他發現了當地警察局收到的一封信,根據信的內容,可以斷定,信是兇手的寫的。

但讓他吃驚的是,紙條上的筆記和羅伯特的幾乎一樣。

而且筆記鑑定專家也認為兇手的筆跡與羅伯特別無二致。

於是,導演又邀請羅伯特做了一次訪問。

羅伯特面對鏡頭堅決否認自己給警察局寫過信。

但面對警察局的信和他自己的筆記,他也無法分辨哪一封是自己寫的。

這一次,羅伯特出現了少有的慌亂。

於是,他要求暫停,提出想去洗手間休息一下。

水落石出

走入洗手間的羅伯特忘記關收音麥克了。

長年獨居的他,有著自言自語的習慣。

進入了衛生間的他,進入了心理舒適區,以為四下無人,放鬆的他說出了以下這段話。

2年後,導演在整理片段的時候,發現了這段錄音。

於是,錄音作為證據被提交了警方,羅伯特再次被警方逮捕。

而此時,離1982年,已經過去了30年之久。

那麼羅伯特為什麼會有這一些列的行為,和後來為什麼能屢次逃脫呢,這和他的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

03追根溯源

羅伯特有一個非常悲慘的童年。

羅伯特7歲那年,被父親叫著,站在窗口,看母親跳樓自殺。

不知道他父親是處於什麼心態做的這一切。

但毫無疑問,可以說他毀了羅伯特的一生。

很難想像這樣的場景對一個7歲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應該說羅布特長成以後的行為和兒時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唯一能帶給他快樂的母親以一種慘烈的方式離開,那個時候他心裡的光明就關閉了吧。

另外,上文說過他是杜斯特家族的長子。

這個家族是什麼概念?

他們非常有錢,僅在紐約就有九棟大樓,其中一棟還位於時代廣場。

可以說,他們是貨真價實的千萬富翁。

尤其是最後一樁案件,本來以為是大局已定。

羅伯特甚至親口說出了“我只是不小心切碎了他”。

但是仍然無罪釋放。

如上文所說,他180萬美元的律師費花的非常值得。

他涉及的案件,在那之前,儘管人人都知道真相,但是依然無法直接定罪。

03尾聲

因為本案件完全真實,而破案過程又極為偶然。

導演能拍下這部記錄片純粹是運氣。

真實、離奇、各種巧合成就了這部紀錄片的傑出。

在豆瓣本片的得分高達9.1

但如果可以,我們情願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