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弼在金国的地位?

宝哥说历史


公元1135年(天会十三年)正月,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驾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继位,他就是金熙宗,兀术开始入主中枢。而此时,完颜昌和宗磐执掌大权,两人力主议和,以陕西河南之地归还宋朝为条件逼宋议和,遣使张通古出使南宋。第二年(1136年),宋高宗派遣端明殿学士韩肖胄奉上表称谢,并遣使王伦等出使金国要求归还宋徽宗的梓宫以及母亲韦氏和兄弟。

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完颜昌和宗磐的行为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兀术察觉完颜昌接受南宋的贿赂,才决定将河南陕西归还南宋为条件,奏请诛杀完颜昌,恢复之前的疆域。于是金熙宗以谋反罪,诛宗磐、宗隽,解除完颜昌兵权。拜兀术为都元帅,封越国王。完颜昌想从燕京跑到南宋去,兀术派追兵追杀,在半路上杀死完颜昌。完颜昌被诛杀之后,兀术进封太子太保,领行台尚书省,兼都元帅。

兀术掌握大权之后,向金熙宗要求讨伐南宋,于是金熙宗再一次发动对宋的战争,出兵夺回原交还宋朝的河南、陕西之地。。1140年,宋金大战又起,开战一个月之后,金军重新占领河南陕西等地。兀术进入汴京,企图渡淮南下继续攻宋。结果先在顺昌被刘锜击败,又在郾城和颍昌被岳家军击败,岳飞挥师北伐,一直打到开封附近的朱仙镇。此时,兀术已经逃出开封,眼看故都开封收复在即,但是宋高宗命令岳飞立刻撤军,并连发十二道金牌,岳飞收到命令,愤惋泣下,朝东往“行在”临安府的方向一再行拜礼:“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不得不下令班师。

河南暂平之后,兀术入朝,金熙宗南巡燕京(今北京),兀术回军时候,金熙宗赐予兀术御酒甲胄弓矢良马,在饯行宴会上,左丞相完颜希尹与兀术言语相忤,兀术大怒。次日向皇后裴满氏辞行时,详述其事,言希尹有不轨言行。兀术走后,皇后向熙宗奏明,熙宗派人追回宗弼,许兀术诛杀希尹。遂杀希尹及其二子,又杀了希尹的心腹右丞萧庆及子。

翌年,兀术升为左丞相兼侍中,仍任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完颜兀术乘各路宋军奉诏南撤之机,率骑兵号称10余万,再次进攻南宋,结果在柘皋被宋军击败。宋将张俊乘胜追击,部下王德和杨沂中在濠州遭金军伏击,张俊部出兵救援。杨沂中、王德只身逃回,部众大部被歼。韩世忠奉命从楚州率部赶到濠州时,败局已无可挽回。金军还企图阻断其归路,韩军且战且退,又回师楚州。待命舒州的岳飞得知战局变化即挥师北上。十二日,岳家军抵达濠州以南的定远县,金军闻风渡淮而去。杨沂中部败于金军后,也于十二日从宣化渡江返回杭州。张俊于十四日渡江返回建康。刘锜部在和州稍作停留,于十八日从采石返回太平州。

战后,宋金开始商谈和议,完颜兀术要求“必杀岳飞,方可议和”。但有关史实存有争议。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夺韩世忠、岳飞的兵权,掌握军队。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岳飞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以鸩赐死。岳云及张宪则在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遭到斩首。绍兴十一年十一月,金朝派使者到临安,谈判议和条件,宋高宗派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誓表,其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于是金国接受合议。

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完颜兀术还朝,官拜太傅,独掌军政大权。兀术派遣左宣徽使刘筈初时南宋,以衮冕圭宝佩璲玉册册封赵构为南宋皇帝。其册文曰: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籓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此通告昭告天下。这一次和议因为在宋高宗绍兴年间签订,故称“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之后,金熙宗赐予完颜宗弼人口牛马各千、骆驼百头、羊万只,将每年南宋进贡岁币中银绢各分出两千两赐予兀术。

1146年8月,因为蒙古诸部侵略金国北部边疆,完颜宗弼率领金军并带上神臂弓弩手八万人讨蒙古,但是无法攻克,这一月,令汴京行台尚书省事萧保寿努与蒙古议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之,岁遗牛羊米豆,且册其长为蒙古国,蒙古不受。1147年3月,金人与蒙古始和,金国赐予蒙古丰盛的物资,有牛、羊、米、豆、绵、绢等。于是蒙古长鄂罗贝勒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金人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后来完颜宗弼上表乞求致仕,金熙宗不许,厚赏之。皇统七年(1147年),封兀术为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皇统八年十月初七(1148年11月19日),完颜兀术在上京会宁府病亡,谥忠烈。葬于燕京九龙峰下(今日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门口村北的九龙山主峰下)。子完颜亨。


SeaArm


完颜宗弼(金兀术),曾是岳飞的劲敌,说起他,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么他在金国的地位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通常被人们称为四太子,是金国猛将、开国功臣。他一直受到金国皇帝的重视,出为将,入为相,一直都是金国的重臣。



2、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金国朝政局势不稳之时,辅佐金熙宗,解决了内部斗争,此后,还发动了对南宋的侵略战争。因此他在金国的地位无人能及。




3、他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他参加征辽战争,攻克辽东京,立下大功;此后又在对宋战争中,更是功不可没,尤其是“搜山检海捉赵构”,一战成名。使金国连续战胜当时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辽王朝与宋王朝,为女真民族扩大了生存空间、改善了生存环境。



4、在金国担任重职。他在金国,一直被加官进爵,担任重要职务,在1148年,担任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独掌军政大权。



5、完颜宗弼死后,被谥为忠烈,神位被置于太庙中供奉,享受皇帝一般的香火。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一般只有杰出的大功之臣,才配享受皇帝的庙廷。


综上所述,完颜宗弼,安邦定国,平辽灭宋,为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确立了金国的大国地位,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女真民族英雄。


文人提笔安天下


完颜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四子,又名兀术,因建立金国,所以人称金兀术。宗弼的哥哥们都是金国重要的军事将领,在抗辽灭宋的战争中,骁勇善战,给宗弼树立了一个英雄的榜样,对宗弼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年轻的宗弼立志要成为哥哥们一样的人物。

从第二次抗辽开始,宗弼跟随哥哥们南征北战,灭辽、灭宋。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宗弼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为人豪迈,胆气过人,猿臂善射,善于用兵,勇冠三军的军事将领。到金太宗驾崩,金熙宗即位时,宗弼官封右副元帅,梁王。

宗弼不但善于军事,而且极富政治。在占领陕西、河南等地后,开始着力改革内政,以稳定占领的辽宋之地。减轻赋税,士兵归田,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厉行文治,选拔能吏,讲求财用,器重文人,积极启用熟悉宋地民情的原宋朝汉官,替换腐败不堪的原辽国汉臣,使北方经济得以快速恢复,为稳定金国的统治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因功担任太师,令三省事,都元帅,独掌军政大权,成为金国的擎天一柱。

所以说,完颜宗弼在金国,武能定国,文能安邦,是金朝的开国功臣,是仅次于金国皇帝的权臣。


八卜书友


可能提到完颜宗弼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说起金兀术(完颜宗弼的女真语译音),大家一定知道这个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金国名将!金兀术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金兀术封太师,令三省事,都元帅,位及人臣,也是金国强硬的主战派领导人物。于1148年病逝。



完颜宗弼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在公元1125年,金军第一次南下中,他担任东路大军主帅,归二哥完颜宗望麾下。也是在这次摧枯拉朽的战争推进中,完颜宗弼不断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谋略。例如定州的伏击战,滑州的疑兵扰敌之计,都充分显示了他的非凡的军事才能。


公元1126年底,完颜宗弼与另外两位金国的主战派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发动了第二次攻宋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他为金国谋取了巨大的利益:直下汴梁,俘获宋徽宗,也是著名的靖康之变。至此,完颜宗弼开始在金国真正的崭露头角!

后完颜宗弼率军在青州击溃南撤的3万宋军,在济南北设伏又成功歼灭2万多宋军。至此,宋朝在东部的主力丧失殆尽,山东,河北相继被攻陷,金国在东部完全解除了宋朝的威胁。如此成绩,奠定了完颜宗弼在金国的稳固地位。



后完颜宗望去世后,完颜宗弼接替了完颜宗望的“大元帅”职位,统领10万部队,金兀术和他的部队成为金征伐宋战场上的绝对干将和主力。

公元1129年,完颜宗弼再次克扬州,下江浙,陷广德,攻安吉,陷临安,渡曹娥江,一路跟着宋高宗的踪迹杀到浙江明州,追得赵构躲到了海上。完颜宗弼的名声在金国和宋朝的完全打开!

在金熙宗继位第二年,金兀术被皇帝封为都元帅。公元1140年,完颜宗弼再次挥兵南下,直指江淮。这时候他遇到了他一生的对手——岳飞。在河南偃城会战中,岳家军利用新战法打破大坡金兀术的拐子马。后他的带领铁浮屠,被岳家军背嵬兵奇袭,大败。


由于岳家军的存在,加上国内的局势,完颜宗弼暂时妥协,同意和议,于1147年促成了宋金绍兴和议的达成。后完颜宗弼封太师,令三省事,都元帅,位极人臣,次年病逝。


Hellossn


完颜宗弼本名兀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是女真族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作为一名皇族的成员,宗弼出将入相治国安邦,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内政改革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由主战到主和,完颜宗弼对宋战争思想的转变

在宋金交往的历史进程中,完颜宗弼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主战到主和的转变过程。这种战略的转变,实与他屡次攻宋的切身遭遇和宋金两国军事实力的消长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宗弼战功赫赫,“搜山检海”追击宋高宗

辽天庆五年(1115),完颜阿骨打在建立金朝之后,便挥兵南下。在金、宋的夹攻下,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五月,辽亡。在与宋交涉灭辽事宜中,北宋王朝暴露出的腐败无能,使金太宗决意把对辽战争进而扩大到对宋战争,迅速灭亡了北宋。此中原局势陷入危急之际,宋康王赵构于天会五年(1127)五月即位,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金兵并没有放弃南进的战略,三次南下中原追击赵构。

在天会八年(1130)之前的金宋对峙中,金明显地处于优势,此时的宗弼确是一位“狂热”的主战派。天会六年(1128)七月,金太宗下诏讨伐在扬州的赵构,金兵分路南下,天会七年五月,金兵奔袭扬州,赵构南逃建康(今南京)。十一月,宗弼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大破宋军,强渡长江至建康。赵构逃往杭州、越州。宗弼紧追不舍,经湖州攻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大败宋军。赵构仓皇入海,逃奔温州。这次追击赵构的过程中,宗弼跨越江河关隘,搜寻于山川大海,时间之短,战线之长,地域之广,出人意料,金人称之为“搜山检海”捉赵构。此役大大振奋金国朝野,宗弼一战成名。

(二)由战转和,金宋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天会七年金兵犯扬州时,从表面看,金朝似乎还很有力量,但实际已是“强弩飘风之末”。十月,宗弼统军大举南犯,八年(1130)夏,金军退回长江以北,这是金、宋战争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也是金宋保持南北对峙的开始。九月,宋军宣称要调集五路大军收复永兴军路(今陕西省大部),双方交战于富平。富平一战才以宋大败结束。天会九年(1131)秋,宗弼军自陕西侵入和尚原。在阵山口金兵被打得大败,宗弼被流矢射中,和尚原之战是金朝南侵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此后在饶风关、仙人关展开的大战均以金军失败告终。

宗弼在陕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特别是和尚原之战,损失惨重。当时东起淮水,西到秦岭的战线渐渐稳定下来,金兵无力再南下,南宋也摆脱了经常处于逃亡的局面。

二 随着金、宋两政权相峙局面的出现,金朝把对南宋的侵略政策,转变为对内部的改革与整顿,矛盾的焦点也转向内部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天会三年(1135)正月,金熙宗即皇位。熙宗自幼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是第一个用汉官制改革女真旧制的皇帝。他即位后积极采取措施铲除来自各方面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

(一)翦除宗翰集团

宗翰的专权和“淫刑毒政”早在太宗在位时就曾想除掉他,熙宗即位后,他利用宗磐与宗翰的矛盾,以贪赃罪杀宗翰的心腹尚书左丞高庆裔、转运使刘思。七月,宗翰亦愤恨而死。接着升挞懒为左副元帅,宗弼为右副元帅。天眷三年(1140)九月,又杀宗翰集团的左丞相完颜希尹,右丞萧庆及希尹子。宗弼掌权后开始打击宗翰集团韩企先一派。

(二)杀宗磐、宗隽和挞懒

宗磐以长子身份有直接继承太宗皇位的权利,熙宗是依靠握有兵权的宗辅等人的支持才立为帝。宗磐一直觊觎皇位之心对熙宗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宗翰死后,宗磐更加跋扈骄恣。天眷二年(1139)七月,宗磐、宗隽谋反,宗干、宗弼联合希尹杀之。左副元帅挞懒被降为燕京行台尚书省左承相,宗弼升为都元帅,晋封越国王。八月,“挞懒至燕京,愈骄肆不法,复与翼王鹘懒谋反”,宗干、宗弼改革派在这次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军政大权已完全掌握手中。金统治集团新旧势力斗争中,宗弼一直站在改革派一边积极打击旧势力,出将入相,力挽狂澜。改革派的最后胜利使他的政治地位一跃成为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大权在握。

对于完颜宗弼的评价,《金史》中赞曰:“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这里虽有溢美之嫌,但也比较客观地概括了宗弼一生的功绩,指出了他在维护金朝利益、巩固金朝政权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休驿站


金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