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家长如何走好必经的陪读之路?

魍殁


所谓的初一“疆”,初二“忧”,初三“熬”,这都是家长的心态,假如转换成孩子的心态,那应该是初一“晕”,初二“松”,初三“空”。 初一时因为科目大大增加了,很多孩子都显得有点晕,学习方法没有转换,显得有点手忙脚乱的,家长的教育心态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教育方法显得有点呆板僵硬;到了初二孩子开始适应初中生活,但又没有升学压力,态所以学习比较放松,家长就忧心忡忡;初三的时候,因为有升学压力,孩子会骤然发现自己的知识点有很多漏洞,感觉空空的,这时候家长和都会觉得是煎熬。


但我觉得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如果有僵、忧、熬的心态,那是不对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来引导孩子,轻松而充实的渡过初中阶段。

1.引导孩子树立目标。许多孩子是被动学习的,老师布置做的作业一完成就不再翻课本,如果孩子能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比较主动去学习。我一朋友的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很一般,初二时在父母的引导下,立志又报考当地的重点学校,之后学习变得非常主动认真,成绩也节节升高,最后真的考上那所学校了。

2.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的课程比较多,学习方法跟小学比要有所改变,但大部分孩子刚上初中时都必须摸索一段时间才懂得,如果过渡得不好,孩子的成绩可能一落千丈。所以,父母要尽量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父母自己不懂得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好,那么就要请教专业的人士,可以让孩子上相关的培训班,保证孩子的学习能跟上来,扎实打好初中这一仗。


3.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孩子的“晕”、“松”、“空”,说到底就是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如果孩子懂得进行时间管理,从初一开始就能扎扎实实的学好,那么家长就不会感觉忧虑煎熬了。很多学霸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时候,总会强调时间管理的问题,合理安排好时间,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总之,家长要端正心态,积极引导孩子立志向,学会时间管理,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就能轻松渡过初中时期。


颖妈育儿记


我女儿刚刚中考完,我谈谈我的经验。

初一基本没怎么管。

女儿初一开学一个月我家孩,我家老二出生了。生产的痛苦,加上生完之后坐月子,我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管她。国庆节7天假,她住别人家6天。但女儿初一时成绩很好,班里前3名,基本是班里第1名,年级前15名。

初二迷上打手游,成绩下降。

初一升初二之间的暑假,我们没给孩子报培训班,只出去旅游了一个周,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做作业,玩。我光带老二累得分身乏术,跟女儿一天下来讲不了几句话,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初二开学,女儿出现了明显地网瘾现象,一个周才适应了学校生活。上学期成绩下降还不明显,可能因为初一的基础比较好。下学期的成绩就到了年级70名左右了。我的心情现在想来就是“忧”:发愁。

对手机的迷恋使女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周末有时整整一天用来打游戏,还有全国各地的网友聊天。我强制她交上手机,她经常有事要回去。这样断断续续地也没戒掉网瘾。好在她还能完成正常的学习和作业。但是,孩子叛逆的厉害,把我愁的要命。

我尽量抽出时间跟女儿多沟通,还不敢直接了当要求她不看手机,好好学习。一是瞅合适时机讲励志故事,二是多关注她,三是必要时态度也要强硬。

初三

升入初三,面临中考,学样里的气氛相对紧张起来。女儿自己也担心如此下去会考不上当地的重点高中,开始努力。

但是初二的知识没掌握扎实,初三的成绩忽上忽下,一点也不稳定。有时考到年级20名,有时能掉到100名开外,这对孩子的学习信心是很大的打击:她认为我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我就需要给她做思想工作。初三大家为了考上好高中,都在拼命努力,你哪能那么快就赶上人家呢?有的人努力半年还不一定有成果呢,你这一使劲就能进步几十个名次,很不错了!不稳定也是正常的。

初三时还算不是熬吧,更严峻的考验在高中阶段。女儿自己说:“人家是备战中考,我是愉快地复习。”她心里清楚她的成绩考高中没问题,凭最后几个月逆袭到年级前10也不太可能,只能留待高中再发力。

女儿中考没能捞着上实验班,但考上了本地的重点高中,且成绩不错,她自己还算满意吧。

我是@婉秋聊育儿,努力用心养育孩子的两娃妈妈。


婉秋聊育儿


虽然我家女儿已经读高中了,但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也可以来跟大家谈谈我的经验。

初一成绩不是很好

因为小学的时候,女儿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到了初中,她还是处于中等水平,成绩不上也不下。

初二成绩有所上升

因为同事认识女儿的班主任,所以在她的引导下,我们主动去找了班主任进行沟通。

而对女儿,我们也进行了思想灌输:小学六年就这样过去了,现在升上初中了,你一定要努力了,再不努力,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女儿从小就很懂事,小学的时候,她其实也很想把成绩搞上去,心里虽然着急,但却苦于找不到方法。

现在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及她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方法上,慢慢地她有了自己的想法。 会开始动脑筋了,会想到怎么去解决问题了。

以前我跟她说,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道题解了出来,你的心情一定会很开心。那时候,她没什么反应,但现在当她真正感受到这种喜悦的时候,她才觉得原来我的话并没有错。

而正因为她用对了方法,慢慢在思路上开拓了方向,成绩也跟着上升了不少。


初三

初三开始就进入了更为紧张的学习当中,每天的作业有很多,她总是会做到很晚。 而我们做家长的可能在学习上已经帮不上她的忙,但还是会陪着她学习,在生活上给她提供最好的营养与最大的帮助。

当然,这期间她也愿意喜欢去老师家里补课。要知道,以前我们虽然有补课,但都是去外面培训机构。

但破天荒的,她竟然主动提出来,愿意去老师家补课,这自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而我想正是因为她的主动求学意识,让她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考入了一所梦寐以求的学校。

所以说,当孩子自己想学的时候,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我是陈爸,欢迎关注我,一起来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

陈爸的育儿经


教你一招:孩子初中了,家长怎样“陪读” ?


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我是一名初中老师,对儿子初中学业的完成感触颇深。

儿子小学的入学教育很失败,儿子两岁多就被我送到了幼儿园,因为年龄小的缘故,在读完幼儿园后我又让他读了小学的学前班。谁知过了一个多月了,儿子有一天突然对我说:“我不去学校了,我在班里个子最高,我的同学都在一年级,他们经常笑话我。”我一下子蒙了,显然是我考虑不周,只关注到孩子的年龄。无奈之下,我又把孩子送到了一年级。谁知过了一段时间,老师找我了,见面就说:“你把孩子送到学前班吧,他不知道上课,不知道做作业,我怎样说他都不明白。”我能怎么办?给老师解释:孩子没有接受一年级的入学教育,不懂规矩是正常的,还要老师多包容,说尽了好话,用同样是老师的脸蹭了再蹭,总算让孩子留下了。但是孩子上学很不快乐,你想呀,老师经常批评,同学也跟着起哄,成长氛围很糟糕,我甚至把孩子转到了其它学校,也没怎么改观,就这样磕磕绊绊的结束了小学教育。

初一的“僵”:儿子进入初中是全年级的七百多名,我没有沮丧,给儿子鼓劲:妈在学校,咱们一起努力!一开始的确很“僵”,我要求儿子先做到当天作业当天完,检查完了要改错。儿子跟不上趟,记得有一次作业做到凌晨两点,我一边监督一边偷偷流泪,儿子没休息好又影响了第二天上课。为此,儿子很反感,明里暗里和我作对,我都置之不理,以老师的身份压制他,依然坚持,导致我和儿子关系很僵。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儿子进步到五百多名吧,我趁机鼓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要求他由做完到做好,儿子叫苦连天,我自岿然不动。就这样始终如一的监督检查,初一结束后儿子进步到了四百名左右。

初二的“忧”:初二时儿子一下窜出了老高,也不怵我这个老师妈妈了,我说他,要么当耳旁风;要么拿眼睛瞪我;要么理直气壮的犟嘴,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张嘴说话,他一点就着,火气好大。我那个“忧心”呀!没办法,冷战了一段时间,甚至想要放弃,随他便吧。他的学习也退步了,我又不甘心,后来想到了和他书信交流,就每天写一句话放到他的床头,也不管他看不看,我只管写。




慢慢的,我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不那么横眉冷对我了,我就又开始了相关的学习要求。就这样对抗、冷战、沟通,儿子不管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初二结束后,儿子进步到了三百名左右。在此,我特别说明一下,我当时给儿子写的书信后来在儿子的床铺下面找到了几份,可见他并没有无动于衷。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向善向好的种子等待我们去浇灌。

初三的“熬”:儿子到初三后,基本就顺利了,加上初三本身的紧张(我们学校初一、初二不上晚自习,初三晚上孩子回家就九点左右了),我只关注他的上课认真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其它的我倒是没怎么费心。儿子也因为有了学习的兴趣,反而睡觉越来越晚,常常到十二点左右,我也陪他“熬”到很晚。

中考后,儿子虽然没有考到“火箭班”(两个班一百五多个学生),但进了重点班,我还找了熟人,试图让儿子进“火箭班”,但是没成功。我就借此给儿子说:高中全靠自己努力,你看求人办事多难呀!儿子也争气,以年级一百名左右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中石油。

总结儿子的成长过程,我出力最多的只是初一、初二时段的监督检查。不管小学教育成功与否,只要初中阶段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孩子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当然,如果孩子小学教育不很成功,就要靠家长每天都监督检查了。请记住,是每天坚持!比如,你可以让孩子每天跟赵静teacher在今日头条上的主页一起通过阅读积累学语文。


赵静teacher


我家小儿子今年下半年从北京转回了户籍所在地读初三,每天我只是在饮食上多用心,学习上全凭孩子努力,每晚作业太多,也会问他能不能坚持下去,孩子说放心吧,没问题,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比月考的成绩提高了80个名次,孩子信心大增,初三不要用熬这个字,孩子用功努力,就是胜利!


更年期遇上青春期


初一,如何化“僵”。所谓僵主要是指学习方式僵化,这和小学教育主导方式有极大关联。小学时期是典型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知识的输入者,这是因为小学教育以常识性的知识为主,以全面普及为为主要目的,也就决定了学生主要以听为主。进入初中则不同,知识关联性、逻辑性更强,需要更深入理解力。过渡期转换心态至关重要,小学考记忆、初中考理解,作为学生,要尽快抛除小学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尽快适应以理解为主的初中模式。作为家长,也要尽可能引导学生更好理解为主,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初二,如何解“忧”。初二的“忧”源于初二这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是学习的分水岭,原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子们,就此逐渐拉开差距,再加上青春叛逆期的到来,会加剧孩子的压力,这是所有家长所担心忧虑的。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这个时刻,家长不能火上浇油,不能自乱方寸,要掌握方式方法,尤其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劈头盖面一顿臭骂,让孩子心灵雪上加霜、心底沉落,更不能进行反向心理刺激,激化孩子向更加叛逆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对人生遇到的事情做出自己的选择。

初三,如何善“熬”。熬并不是贬义的,熬是明知道苦、还要坚持的一种状态。熬过去,你就赢了;熬不过,你就输了。到了初三,冲刺高中的关键时期,必须有熬的精神,再苦再累也要熬下去。熬不是死守时间,而是有技巧、有策略的。如何在熬中自得其乐,更是高境界。到了初三,对要全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复检,从宏观到微观,细致排查知识漏洞,并尽快强化训练。作为家长,我们要当好“外科医生”,帮助查找“病症”,并提供解决方案。要当好“心理医生”,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多说正能量的话、少说刺激性的话,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


看电影聊教育


陪读确实是现在很多学生家长正在进行的事,但是陪读真的对学生的成长好吗?我来说一说我的看法

孩子读小学时因为年龄问题,性格还未定性,所以学习时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陪伴监督。那么,到了读初中也需要家长陪读吗?学生是否还需要家长监督学习,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如此,上了初中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辨别是非能力,也有了自控能力,做事不再那么跳脱,学习方面只要成绩不是那么差,大可放手让他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现在有很多初中生家长晚上都要陪孩子做作业,等孩子作业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孩子不明显不情愿,而家长也表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其实这种“陪读”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不大,还有还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首先,这种“陪读”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压力。有的孩子反映,自己一回到家,父母连说话都轻声细语的,走路也蹑手蹑脚不敢用力。而在做作业时,妈妈就坐在旁边,一会儿指点,一会儿倒水。让孩子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还增加了很多心理上压力。

另外,“陪读”还会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性。不少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在父母监督下做作业的习惯。导致有父母陪,作业完成得就顺利;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立刻就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也不积极。这种依赖习惯完全会影响孩子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发挥。

最后,“陪读”完全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很多父母“陪读”也是无奈之举,想法也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而且有副作用。有关教育专家和老师提出“对孩子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如果是自觉性较强的孩子,是完全不必“陪读”;对一些自律性较比差的孩子则要注意提高他们学习和自律的能力,比如给他们提供安静的学习氛围,拿走分散注意力的课外书、玩具等,要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当提醒等,慢慢的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才有更大的帮助!

所以,“陪读”不利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孩子的潜质潜能得到发挥,因此父母“陪读”并不利于孩子成长。家长们需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孩子学会自学,主动的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自倡导家长要放开手。才能不被快速进步的社会淘汰!


老清陪你看视频


初3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有人说高三关键,其实不然,我觉得初3比高三还要关键,初3的走向决定了孩子的方向,也有可能决定未来。陪读的关键在于孩子的规划,想必陪读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吧,那就要先治根。怎么治根?这个就要指定学习计划和刚刚我所说的规划,这个计划和规划并不是把孩子死死锁在学习上。要根据爱好性格习惯来定。我不了解每个孩子的在想什么,只能让各位家长参考,我是高中班主任,我的学生都是从初中上来的,我很了解我的学生,就是我都给他们家长建议规划和计划。来让他们完成三年学习。


蔡徐坤撸官


这位家长的情绪太负面了。抱着这个态度进行陪读,效果不会好。家长要改变。

1.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科目突然增加了,学习难度也明显增大。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而且初中的孩子进了青春期,自我意识两性意识萌芽。叛逆心加重。跟父母的关系也不太和谐了。青春期的孩子,简直就成了家里随时可以爆炸的危险品。

这些都是家长焦虑的原因。

但是,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冷静面对,理性看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长大了,完全能够处理好学业和成长面对的困难,孩子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成熟起来的。

2.

家长应引导孩子遵循学习的规律,把学习纳入科学的轨道。

初中生学业多了,孩子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内容,每到了那个时间点儿,大脑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的兴奋起来。所以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学科,有助于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

所以家长引导孩子把每一科的学习内容安排在固定的时间里,什么时间做什么题,什么时候看什么书,安排的井井有条,有计划性,还能提高学习效果。

安排的时候,各门课程可以交错学习,有利于挖掘大脑潜力,没有疲惫感。

3.

当家长逐步引导,让孩子自己定计划,自己按照计划学习,执行计划,反思总结执行情况。就把孩子引入了自主学习的正确渠道和良性循环。

家长如果不过多参孩子学习的具体内容,只在计划的安排上进行引领,就抓住了陪读的要害和关键,也有利于孩子接受,不会在亲子关系上发生过多的冲突。

家长要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每天表扬孩子的一个进步点。孩子会在你的赞扬声中越来越好,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好。


禾页老师


不知这种说法典于何处,且不理会它吧。

陪读不是一件很幸福的行当吗?不是人人能有机会为之,就这个意义上说,它还是一件奢侈的差使。陪读,见证孩子成长 ,能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对家长而言,应该是看在眼里 ,喜在心上。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难免会有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家长的陪伴,疏导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是中国式家庭。孩子学习上的波动是正常的,正如美妙的曲子是高音、低音的起伏相间,不必太过于大惊小怪,要给孩子自我修正的时间。拳头握的越紧,越容易漏掉沙子。同时家长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姚明、朱婷,也不是人人都做马云,刘强东。孩子在进步就可以了。

最后,我想说,陪读是一种充实而又有诗意的生活,家长不能缺席。享受这一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