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漫雲海景 陽出奇秀觀 一一溫州小張家界南北山脊環線穿越景觀

葉聖義 潘益朋 溫州古道 今天

楠雁山水家戶曉,兩域之間藏勝景。

空濛山色遮眼望,唯能埋頭脊攀行。

時值竿頭彌矇散,可餐秀色漸露形。

日催雲消佳境現,美媲家界暢心情。

這首小詩,是2020年2月29日(週六)隨同永嘉步甲戶外隊員穿越溫州小張家界南北山脊環線後寫下的。

溫州小張家界,位於樂清市淡溪鎮上埭頭村和永嘉縣東城街道牛倫村的環繞群山之間,因其奇峰秀石堪比張家界而被驢友們稱為溫州小張家界。

是日早上,我們驅車沿淡下線從永嘉古廟向樂清淡溪方向進發,過了淡下線坳口開始下行時,迷霧撲面而來,能見度極低。

上午7時30分,在淡下線14公里的一個轉彎點,我們步入溫州小張家界北線的“驢道”。據同行的步友說,從北線向南線穿越,其實還有一條驢道,入口在公路的上一個轉彎處,走該條線可以避開上行線路上的幾個難點,穿越難度較小。

我們先是在一片叢林下穿越,坡陡林密,“驢道”被推滑下來的枯死樹木破壞,我們只能依託裸露的樹根猿攀而上。一路上行,大霧瀰漫,樹葉上的水珠剔透欲滴,不時地落在身上,給氣喘吁吁的我們增添了一絲涼意。

叢林上方就是山脊線,基本上是70度以上的光禿禿石壁,在一山凹處,一個巨石擋住去路,巨石間的縫隙是唯一的一條上行線,開路先鋒攀巖上去放下繩索後,大家在它的輔助下才依次攀越。這條線路是穿越南北環線難度最大的,不僅陡峭,而且穿越途中像這樣高難度的危險路段至少還有2處。

上午10點多,我們登上海拔600多米的山脊,雲霧開始消散,四周的山峰也漸漸露出尖尖角。隨著腳步的提升,雲霧逐漸下沉,群山彷彿浸潤在乳白色的海洋裡。

東南方向的一條鄉村公路像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大河正在向大海奔流。而西南方向高山之間的雲層像是一個高懸的大型水庫,乳白的水流正從一個豁口瀑布式的往下噴湧。

同行的步友說,穿越溫州小張家界已經十幾次了,這樣如仙境般的雲海奇觀還是第一次幸遇,真可謂是千載難逢。

上午11點,我們到達了海拔740多米的溫州小張家界最高峰。這時,豔陽高照,群山裸露出巍峨雄壯的形態。在沿山脊下行的路上,奇峰秀石映入眼簾,各種形態的巨石應有盡有,一步一景,如詩如畫,有的像鉅艦,有的像炮彈、有的像猛獸上山、有的像犀牛望月、有的像將軍把守門戶……讓人目不暇接。

下行到海拔500多米時,期待的小張家界標誌性奇觀出現了。環顧四周,幾十個炮彈般的石柱組合如雨後春筍崢嶸欲上,更像一朵碩大的並蒂蓮花向九天開放,儼然一道壯美的天然盆景,景觀規模雖小卻頗具張家界美妙絕倫的神韻。

天然盆景的下方的奇石更是妙不可言,除兩根擎天柱在遙相對望外,還有一條只露出魚翅的巨鯨在碧波中暢遊、一艘潛艇正浮出水面、一對情侶在竊竊私語、四大金剛正值守天庭、一個個披著迷彩服的健碩戰士正匍匐而上,一隻穿山甲正憨態可掬的露出怡人的微笑……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進入了龍門峽谷,也就是溫州小張家界穿越南線的起始段,待到走出谷口,已是山花爛漫,棉絮般的野櫻花和粉紅的山桃花正競相開放。

在沿著淡下線往永嘉方向上行到原點的路上,看到了如兩艘航空母艦的巨石,隨著腳步的移動,巨石的形狀逐漸變幻,從一隻向上爬行的大海龜變成華士帽、繼而變成摩挲掌。

此時,天色陰沉,群山像是披上一幕灰黑的蠶裳,朦朦朧朧的水墨畫屏使人浮想聯翩,道路衝頂方向的峰巒像是一位端坐的老人正在凝望遠方矗立的大壽桃。

此次環線,全程都是山脊野路,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要上上下下攀越一座座山峰,行程艱難充滿挑戰,累計爬高達900多米,總行程6公里多卻耗用了7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