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吕剧为何流行不开?

山水89948


做为一名吕剧爱好者,同时又是吕剧发源地的广饶人,吕剧的起源,传承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电脑上一搜都很全,只想谈谈目前吕剧的发展状况。

首先吕剧做为一个地方小剧种,由于其表现题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表现内容大多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如大家熟知的《王小赶脚》、《借年》、巜喝面叶》、《小姑贤》等,演员阵容单一,二三个人就能胜任,一般一个家庭吹拉弹唱就全够了,不太适合展示一些阵容强大,场面恢宏的场景,虽然也有如《王定保借当》、《李二嫂改嫁》、《逼婚记》等剧目。

据传吕剧最早的表演形式,就是一个毛驴两个演员,主要剧目《王小赶脚》,被戏称为驴剧,相当不雅!又因大多剧目为两人演出,二口吕也,遂称吕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吕剧虽被出外发展的山东人带到了外地,但其地域性很强的唱腔、念白、生活场景限制了它的发展。

另外由于政府、文化、媒体等部门在推广宣传方面的不太重视,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山东的电视节目上很难看到吕剧,何况外地。如果把《我是大明星》,做成《我爱家乡戏》,出几个朱之文之类的明星,利用其明星效应,由其传唱几段有代表性的吕剧唱段,将会有更多的,外地的,男女老少的朋友认识吕剧,喜欢吕剧!

再一个就是加大对青少年吕剧爱好者的培养,做到后继有人。目前东营市虽然也有吕剧大奖赛,不少小选手也表现不俗,但总体影响不大。争取象黄梅戏一样在央视举办大奖赛,括大影响!

排名前三的经济强省,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反之文化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相辅相成!


它山之石91030131


山东吕剧为何流行不开?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吕剧也有一定的市场,有不少人喜欢它。随着时代步伐的迈进,吕剧渐渐谈出人们的视野。多年前一位热恋吕剧的老人,喜欢吕剧调,还想学吕剧伴奏,买了两把坠琴,可不会定弦,我按4度定弦法给他定了弦,练了好长时间也只能拉上一小段。在辽宁某地区原来有个吕剧团。改革开放后,剧团黄了,十多年前,原剧团中一位伴奏的琴师找到我,他问我吕剧为什么就不行了,我让他拉了《李二嫂改嫁》《小姑贤》《借年》等曲目。听后我告诉他,吕剧主旋律中,一者是哭腔和悲伤调占比较重,二者是吕剧内容仅限于民间故事,没有大场面的文武戏!三者是主旋律单纯,几乎就一个韵味,它不像黄梅戏和豫剧那样风味宽泛,曲调激昂优美。因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再说,在曲目和主旋律方面始终没有推陈出新!这祥下去,这个剧种能不消沉吗?他听后也承认我说的有些道理。


张永科38


山东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在山东大部,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流行。

吕剧起源于山东黄河以北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由坠琴、扬琴、三弦、琵琶四大件乐器伴奏。吕剧鼎盛期,全国有近百个专业吕剧院团,影响波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市。滨州市鲁艺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吕剧之乡”。

吕剧发源地之争:

1,博兴说,约在1880年左右,孙中新和刘峦峰等老人合伙,对《后娘打孩子》、《审青扬》等编成曲子,并扮演故事人物进行”唱小戏”,并用四根弦伴奏,后又增加扬琴、坠琴。


2,广饶说,1900年乐安县北部,时殿亡和崔心悦、潭明伦等人,从京剧、五言戏中得到启发,将琴书中《王小赶脚》改编,化妆演出,被群众称为“驴戏”。伴奏乐器为坠琴、扬琴。曲调为”凤阳歌”,发展成为“四平”、“二板”等板式形式。2008年牛庄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吕剧)之乡称号。

3,胶东说,约1894年。胶东琴书艺人翁老明在今蓬莱,将《三打四劝》中的《苏保送妹》举行了”化妆跑圆场”演出,群名称为“蹦蹦戏”。在济南被定名为吕剧之后,蹦蹦戏更名为“吕剧”。



其实吕剧历史悠久,流传的地区也较为广阔。只是由于现代人喜欢快节奏的电影、电视,及网络文化。在全国各地优秀的地方剧种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由于只有中、老年人喜欢看这些地方戏剧,而年青人一般很少有人问津,是造成地方戏剧流行不开的主要原因,许多地方戏剧都面临关门的尴尬。


我们这儿的婺剧,如果是乡、村级剧团演出时,常常会遇到观众人数少于演员人数的场面。县级以上的婺剧团,由集体出资,观众免费观看,这样看的人才能多多满满。


老蛇正宗


作为离家50余载的鲁北人,我从来就不赞成将吕剧列为山东省剧种的首冠。不论其历史渊源,最突出的问题是吕剧喝腔太柔欠高亢,单调不宽泛,跌荡起伏变化较少,由此造成剧目多仅限于"文“戏,表现"武”戏的剧目很少,更难体现山东人豪爽大气的气质特点。吕剧远不及山东梆子唱腔丰富多变,更不及山东梆子的豪迈高亢,洒脱神至,流畅如泉,也更难充分能展示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蕰与地域社会人文的基本特点。

正是由于吕剧的先天不足,难以畅行受欢迎,难以发扬光大,更难以与豫剧、黄梅戏、汉剧、川剧、越剧、晋剧、秦腔、粤剧、沪剧等地方剧种比肩,甚至都不如我不太喜欢的评剧受大众欢迎。

本人建议,山东人应将山东梆子列为省剧首冠。

一孔之见,不妥望谅。




文海墨韵


别说吕剧了,没有老佛爷,京剧也流行不开。

慈禧为进宫时叫兰儿,叶赫那拉氏,16岁进宫,伺候咸丰皇帝。

她之前在家里学了点私塾,但那些根本不足以应付宫里的复杂环境。

先皇驾崩后,她通过热河政变垂帘听政,登上权力高峰,那年她才26岁。

同治登基、两宫垂帘。

可是,慈溪那点墨水,根本不足以成为她宫廷争斗的主要的权谋来源,慈禧是把京剧当成教科书看。

比如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尔虞我诈,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围魏救赵,这些招儿很多都是跟京剧学的。

京剧都是名家大师写的剧本,观众可以从里头汲取一些中国古人权谋智慧,也可以借着唱戏宣传朝廷主流价值观。


所以题主明白了吗?任何一种娱乐活动的普及,都需要上层建筑大力推广、扶持。

离开上层建筑推广,广东、香港地区那么富裕,粤剧不也没流行开吗?


晓说观天下


吕剧,是山东地方戏曲的代表。主要流行于山东,以及苏北,皖北等地。吕剧的主要特点是:

一,唱腔柔和,适合山东方言和部分中原官话方言区。

二,吕剧的伴奏,以坠琴,高胡,扬琴三大件为主,这三种乐器离开吕剧,也深受上述地区人民的喜爱。

三,吕剧由于唱腔的温婉,上术地区的人喜欢的是吕剧的旋律,因此,与其他剧种相比,吕剧以唱为主,念白较少,《井台会》就是例子。

四,吕剧只有文戏,没有武戏。因为以唱为主,适合叙述,所以,与京剧相比,都是文戏,极少出现京剧里面的武打场面。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喜欢,痴迷吕剧的人越来越少了,任何艺术形式都有繁荣和低迷,正常,因为社会在进步,全民的文化素养在逐步提高,喜不喜欢,是每个人的自由。你说呢?


大叔级职称


吕剧是山东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山东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可否认!我是龙口市人,据我了解,除了当地吕剧团坚持常年下乡演出外,民间自发的吕剧演唱活动团体扁布城乡,包括招远市,蓬莱市,莱州市等周边兄弟县市。我认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发展,不可能没有地方戏曲文化,吕剧,不可惑缺!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连本省地的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少有吕剧的窗口。抓吕剧的传承与发展,是齐鲁大地正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客观需求。


龙口市北山


其实吕剧唱腔优美,旋律动听,用的语音也没大问题,一般都能听懂,首先她是地方戏,有她特定流行区域;现在是文化多元化科技进步时代,和其它剧种一样,要发展生存下去,确实有很多困难,这个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和戏迷一道,共同努力才行!如果顺其自然,无人关注传承,前途不敢妄言……


雷厉风行151574948


这个问题是个社会大问题,是提倡不

提倡问题。在缺少娱乐媒体时,60年代,我们胶东一般2oo户就能组成吕剧班,适应当前国家方针政策,我们排,都被外村聘请,去外村演出群众叫好!年轻社员自报名根据条件决定演员,晒选后,全利用晚上和农闲去排练,不计报酬,全自愿。导演小学6年级,曲谱拿过来就唱,过去没有现在音乐课,至于伴奏师,不识谱,一唱就给你定出音域,拉的悦耳还不掉板。传承功底,现在年轻谁受罪?不用功底的街舞,架子鼓,吉她,抻嗓子喊。一一一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承载,挽救……


倪富昌


我们齐国临淄的民间吕剧团不少,文化部门常组织他们到各社区和农村下乡演出,这样既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吕剧又得到了发扬传承。我想只要政府大力支持,山东卫视能配合推出类似《梨园春》那样的强档节目,别天天光想着治不孕不育广告挣钱,吕剧一定能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