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只是为了博褒姒一笑吗?

像林书豪一样去战斗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是谁制造了烽火戏诸侯这个美丽的传说

孔二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褒姒这个女人的来历实在是怪诞中的怪诞啊。《史记-周本纪》载“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譟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後宫。後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後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於襃。襃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襃,是为襃姒”。后世编排女人恶心之来历者,恐怕也比不上这位可怜的女人了。

其后,(幽王)“三年,幽王嬖爱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废长立幼、废嫡立庶,不合礼法,而幽王爱美人不爱江山,“当幽王三年,王之後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襃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其实这事是周王室败亡的直接导火索,周王室在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与影响力的下降才是其败亡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太史公叙述了烽火戏诸侯幽王被杀的事,此事流传千载,也有前人质疑,俗人从各路诸侯的《世家》中看到:1.鲁说“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犬戎杀幽王。秦始列为诸侯”。2.郑说“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3.齐说“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秦始列为诸侯”。4.燕说“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秦始列为诸侯”。5.管蔡说“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室卑而东徙。秦始得列为诸侯”。6.小诸侯陈说“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秦始列为诸侯”。7.更小的诸侯曹说“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东徙。秦始列为诸侯”。8.救驾有功的卫说“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9.较详细也是最大的利益一方的秦说“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於是始国。”有说欺的,有说叛的,有只记事的,无一家说“戏”的,孤证难立啊。

那么这个故事的始作俑者有可能是谁呢?非此人莫属——周太史伯阳,自己在周史中插言说“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太史公尊重周史,把这位哥编排的怪诞与谗害之词录用,同时也在各世家中采用了各国的史料,以示这事的可能性不大啊。

 





一哥于一


先说一下啊,这事应该是太史公曰的那个司马迁编的,我先来说说我的依据。

关于这件事以前最早史书记载在《吕氏春秋》中,但是里面记载的是周幽王“击鼓戏诸侯”并非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烽火戏诸侯”。那“烽火戏诸侯”又是出自哪里呢?

出自《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其上又载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

“兵莫至”然后被打死呗?其实也不是,清华在整理2012年获赠的竹简时发现,周幽王应该是在攻打犬戎时,被犬戎联合了西夷被干掉了。

其实太史公写的这段还有几个疑点,

一是,这事好笑吗,又不是天兵天将的“腾”的一下全跟猴一样蹦出来,谁不是带着马,拖着车一点点走过来,而且每个诸侯到的时间也不一样,褒姒还能一直笑个不停,丫的这笑点真低。

二是,他说诸侯悉至,那会有没高铁,怎么会到的那么快,看看地图,人家远的估计知道有烽火的时候近的都到了,这还怎么“悉至”?

不过,我要是个皇帝,我还是挺乐意博我的美人一笑的。


阿泰谈史话


周幽王是个很悲剧的人。因为大家关于他的记忆就是“烽火戏诸侯”,一个编造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基本是这样:周幽王宠幸褒姒,但褒姒不喜欢笑,于是周幽王故意点起用来预警的烽火。各路诸侯以为王城有难,都赶来救援,到了城下才发现被骗了。褒姒看到城下慌乱的情况,才笑了一下。后来,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再点起烽火,大家都不相信他了,于是西周就被灭了。

真惨,喊狼来了的小孩都有三次机会。

其实,这个故事漏洞挺明显的。

首先,点烽火召集诸侯,大家不会在同一个时间到,到了也不会直接冲到城下,正常的做法是在城外一段距离驻军下来,观察情况。在行军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没有敌人,不会慌乱。

其次,大家都到了,发现没有敌人,那就散去了。这件事对周幽王的信誉是会有一点影响,但重要的是,它不!好!笑!如果褒姒这都能笑出来,笑点也太低了,平时不可能不爱笑。

最后,对于犬戎如何能轻易打败周幽王的军队,语焉不详。

当然,还有人提出烽火是汉代用来防备匈奴入侵的手段,这个时代不会有。如果能确认,也是一个决定性的证据。

周幽王被杀实际是个权力争夺的故事。周幽王遇到褒姒之前,已有正式申后和太子宜臼,宠幸褒姒后,褒姒生下了儿子伯服。后世也会出现的情况出现了,周幽王很喜欢褒姒和小儿子伯服,于是废掉了申后和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于是宜臼逃到了自己的舅舅申候那里。周幽王几年后决定伐申,我们可以猜想其间一定有要求申候交出废太子的举动,申候肯定是拒绝的。看来做太子(未来周王)的舅舅显然更有吸引力。于是周幽王发兵征伐申候,而申候联合当时的犬戎在骊山下击败了周幽王的军队,周幽王及伯服被杀,犬戎洗劫了西周的都城镐京。随后,废太子宜臼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在申候的保护下,离开残破的旧都城,迁都洛邑。

宜臼联合自己舅舅和蛮夷犬戎攻杀自己父亲的行为,为其他诸侯所不齿。从此以后,周王室威信扫地,进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时代。

周幽王与犬戎和申候的骊山之战,是周幽王主动进攻,完全没有必要“举烽火”。如果真像故事中所说,是犬戎主动攻击周幽王,周幽王完全没有必要出城,导致最后被杀于骊山之下,毕竟守城比攻城更占优势。

周幽王算不上一个好的周王,因宠幸一女子而改变固有的继承制度也是引发混乱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因为这样就无视事理,随意编排,甚至把西周灭亡的原因怪罪在一个女子头上,那就很不合适了。烽火戏诸侯也就是个连环画故事而已。


史蠹


背锅侠而已,历史总爱将帝王的昏庸失败归类到女人身上,妲己如此,她如此,西施如此,还有很多,但她们有权力吗?除了慈禧太后,想必没人了吧,你要说武则天,然而她当政的时候,唐朝依然保持着贞观之治的盛况。

古代是男人的世界,史书也是男人执笔记的,粉饰男权,贬低女子是一贯作风。

《列女传》之类的书籍毕竟没有几本,但谁又知道记载的一定真实。


攻书学剑语


事实上,这个历史是假的,没有这回事儿。只不过是后世王朝的大臣们瞎编的故事,讲给国王听,叫国王不要像周幽王那样爆虐而已


格律4


西周末年有人送于周幽王一位绝色美女褒姒,这位褒姒美女天生丽质,冷颜绝伦,使好色的周幽王,神魂颠倒,痴醉情迷,倏然间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美色虽好,却生情冷默不苟言笑,于是周幽王就想,冷酷的美人已是自己魂不附体,那么莞尔一笑的尤物更能使令人欲罢不能,如痴如醉,如幸仙人,于是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欲博褒姒一笑,但遗憾的是尽管想尽千万百计,褒姒美人却仍是,冷眉不展,笑容不开。正当周幽王黔驴计穷,无计可施之时有奸佞之臣,为迎奉君意,献上一计,那么他献的是什么计策,此计是否能博美人褒姒一笑呢?他献的计策是点燃烽火台,此计不但博得褒姒一笑,还博得了周朝的发源地西歧一带全国论陷,万民皆哭。

话说周幽王听闻此计之后,不禁拍手称妙,并立刻让人点燃烽火台,烽火台者古时传播军情的军事设施,非万不得已一般不能点燃,周幽王身为周朝一国之君岂能不知,岂能不晓,但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他己管不了这些了,于是他不加考虑地令人毅然去点烽火台,京师镐峰火台点燃后,较近的烽火台也都依次点燃,这样以依向东西南北相继点燃,并迅速传入更远的全周朝,各地的诸侯得到烽火台点燃的消息,立即调兵遣将,昼夜不憩,马不停蹄地向镐京奔来,然而当他们急匆匆地到达镐京时却见镐京城门大开,城内城外一切井然,秩序不乱,人来人往,一切如旧,再来城门楼上周幽王和褒姒却交头接耳,对他们指指点点,种种迹象表明,镐京安然,周王安全,一切正常,并无敌情。此情此刻,想到自己不远万里,忍饥挨饿,汗流夹背而来却是被戏耍一场,诸侯们真有一种被辱之感,顿时有一种被当猴耍的感觉,想到此不禁怒不可揭,怨从心起,愤然命令全军人马后队变前队,调转马头向后转,大道回府。前面的军队向后撤,后面的军队却心急如焚地匆匆向前赶,于是间,人挤人,马撞马,人仰马翻,吵吵嚷嚷,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看到这些勤王之师丑态百出,千奇百怪,狼狈不堪的样子,城头上的褒姒终于忍俊不禁,莞尔一笑,看到美人一笑百媚顿生,周幽王一时性情迷乱,心花怒乱,龙颜大悦。然而正所谓泰极否来,乐极生悲,不久之后西方的犬戎终于杀奔镐京而来,他们攻城略地,烧村掠寨,所杀披靡,战报频传,探马不断,军情火急,危情四起,万般焦虑中的周幽王即刻又想起了烽火台,他立刻令人点燃烽火台,然而烽火台点燃了,诸侯们并未想前次一样迅速赶来,烽火越烧越旺,狼烟越来越浓,而远方的勤王之师却不见一兵一卒,一骑一车。其实诸侯们早己得到烽火台被点燃的消息,但他们却无动于衷,按兵不动,因为他们不想再被戏耍,再被当猴耍了,此时此刻,他们不禁“呵呵”,王啊,小王不陪你玩了,你还是和你的美人儿玩吧,我们伤不起。

烟越来越浓,犬戎之兵越来越近,城终于被攻破了,周幽王也死于乱军之中,他的美人儿褒姒也被犬戎虏了去,西周从此一厥不振。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一笑失江山”,也叫“烽火戏诸侯”,千年以后的名闻天下的“狼来了”故事也许从这个故事得到了灵感,或者说是山寨它而来的。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喜欢就关注我,张生说史!


张生史话


是的 是的美人一笑可倾城倾国


草莓小调皮


如果是真的,历史好多就讲不清了,烽火台啥时有的?然后那女的也是,平常女子看到军队调动都吓坏了,有哪个女的还笑得出声,心可真大啊。再则有哪个王会拿那么严肃的事情开玩笑?我只听说,历史有个王把小三宰了分给众大臣吃,博大臣们一笑。还有听说为打仗在缺粮少食时,当官的先将女眷宰了充饥,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应该不可能有这事


丫6503


之前看过一个教授讲座周幽王时期好像说还没有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