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逆行者 新聞“娘子軍”

2月5日晚8:30許,渝中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黃清嫻,跟隨聯合夜巡流浪乞討人員專項疫情防控救治組,走上街頭,採訪報道救治組開展的疫情防控工作。她時而拍照、時而提問、時而記錄,用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和鏡頭,記錄這溫情的一幕。稿子回傳後,“在渝中”APP、“微渝中”微信公眾號、政務微博、《渝中報》等區級媒體平臺相繼刊發,渝中“疫情防控不留死角、關愛不打折扣”的責任善舉刷遍朋友圈。


而這只是渝中區融媒體中心“娘子軍”們

逆行戰“疫”的普通一幕

在渝中區融媒體中心

女性採編人員人數佔了大約一半

她們分別在

新聞採、編、制、播等不同崗位

“娘子軍”風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以來

這些“娘子軍”們

當喉舌、做橋樑

關注疫情防控工作動態

呈現及時、全面的疫情報道

她們在一線、勇擔當

關注最美逆行者

唱響渝中疫情防控工作主旋律

她們說實話、動真情

聚焦全民抗“疫”

匯成渝中抗“疫”正能量

她們用“眼力、腦力、筆力、腳力”

書寫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

在崗位、在一線、在狀態的最美身影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即將來臨之際

讓我們走近這群

“疫線”逆行者

衝鋒!

精銳出擊 兵貴神速

2月18日,記者張豔走出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已經是晚上7點過了,顧不得吃晚飯,她匆匆打開電腦,伏案疾書,只為讓受眾能儘快看到我區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報道。這已經是她連續工作的第23天了,這樣連軸採訪、深夜寫稿是她這段時間的工作常態。

“當記者多年,大年三十後就不間斷投入工作,還是第一次。”張豔說。事實上,和張豔一樣,媒體人的責任已經浸潤到了每一位女記者的血液裡。“10分鐘後,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會議,立即跟進採訪!”“關於永輝超市大坪店員工感染的謠言影響惡劣,馬上闢謠!”“做好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證明服務的通知出來了,趕快寫一條辦理引導!”……像這樣的緊急任務,記者們早已習慣。

連日來,大家始終將新聞責任銘記心裡,以紙筆、鏡頭為“武器”,在會場、在社區、在企業、在市場、在車站、在醫院、在酒店,在每一個戰“疫”現場,和黨員幹部、網格員、企業負責人、經營戶、醫生、患者、旅客促膝長談,見證一個個防疫舉措的落實,報道防疫人員的堅守,記錄全民戰“疫”故事,採寫了大量“強信心、暖民心、聚人心”的新聞報道。


擔當!

鏗鏘玫瑰 巾幗不讓鬚眉

2月12日,陽光明媚。渝中區融媒體中心突然接到採訪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任務,記者李佳佳二話不說,扛起攝像機立馬出發。“心裡多少還是有些害怕,可當我聽到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介紹每天的工作時,內心的恐懼漸漸就消失了。”採訪回到單位,李佳佳與同事分享現場採訪的感受。她說,醫護人員不畏艱險、敬業奉獻的精神給了她力量。

記者李傳芳是新聞戰線的一名“老兵”,這段時間,她前往街道、社區,挖掘了大量鮮活的事例,採寫新聞稿件110餘篇,得到了媒體同行的充分認可。


創新!

融合發聲 展示渝中“戰果”

從1月23日至3月2日,正好40天,渝中區融媒體中心全平臺共刊播發新聞3646條次,匯聚成了彰顯渝中眾志成城,堅決抗“疫”的最強音。


她們採寫的《一名社區工作者的戰“疫”日記》《異地黨員亮身份 主動“請戰”上“疫線”》《防疫宣傳大喇叭 社區居民貼心人》《我市兌現首批援企穩崗返還資金 申報企業已達1580家》 《雲復工 網交易 防疫復工兩不誤》等報道,多次被人民網、光明網、學習強國等央媒和重慶日報、上游新聞等媒體平臺轉發轉載。

這一成績的背後,既是中心記者們“捉活魚”的最好詮釋,也是後期編輯們立足平臺特色,用專業素養、敬業精神一改再改、一校再校鑄就的“戰績”。“在渝中”APP作為本次疫情宣傳的“排頭兵”,日均刊發稿件數量在50條左右,責任編輯蔡蓉從早上8點到第二天凌晨,幾乎把自己釘在了電腦前。蔡蓉說,“我是共產黨員,哪裡有需要,就應該到哪裡去。”

為了能讓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效果最大化,新媒體編輯部的“女將”們完成了7個H 5、多個主題漫畫、近百張海報、數條微視頻、手機遊戲等設計製作,總瀏覽量超過2000萬。“我在渝中,我承諾!”“現在不約”等新媒體產品成為業內“現象級”作品。


鏖戰!

不辭辛勞,匯聚決勝力量

對於《渝中報》編輯部來說,夜深人靜依然燈火通明早已是常態,4名女編輯早已習慣了熬夜的節奏。編稿、調版、校對……各個環節認真嚴謹,有條不紊。

在她們的精心編排下,一個個疫情防控的舉措,一則則溫暖感人的戰“疫”故事,一個個實用的防疫知識呈現在報紙上,成了不少社區入戶的宣傳資料。尤其是對於不習慣數碼產品的讀者,更是把它作為了解疫情動態的重要渠道。

作為《渝中報》的“老”員工,美編呂燕永遠是最晚下班的員工之一。"傳版對版都出不得錯,不仔細校對,我總是放不下心。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編輯部任務很重,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更加嚴謹的態度來對待版面。"呂燕抬頭看了看時間,又是快深夜12點才下班的一天,此刻,丈夫和女兒早已睡熟。

面臨著海量、繁多的新聞稿件,她們一邊被感動著,一邊快速整理思路,思索如何將戰“疫”中的準確信息和正能量傳遞給受眾。“越是關鍵時候,越不能放鬆。”廖靜儀說,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專業、敬業是必備的職業精神。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渝中區融媒體中心

20餘名採編"疫"線的女將們

不畏辛勞

衝鋒在前

用心用情踐行“四力”

記錄著、見證著、感動著

在渝中疫情防控第一線

還有許許多多“鏗鏘玫瑰”在堅守

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

我們要由衷地說一聲

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