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短浅?到底该如何看待“社畜”做副业的问题

有人说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目前来看着实不假,虽然开放了“二孩”政策,但总的出生人口下滑问题几乎是不可逆了,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价早已高不可及之外,二线三线城市,甚至五线六线的县城,房价的突飞猛进也已经突破了人们的心理承受极限。

“三十而立”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在我个人看来,从大学毕业到40岁这段时间,是对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时期,虽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但毕竟生活还得继续。大批地中青年人群,为了自己和家庭争取更好地生活而不断地努力,最好的做法就是能够在本职工作之外,尽可能地再找寻一些赚钱的方式和方法。

这种做法的好处不言而喻,就是可以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但坏处也是很明显的,它会占据你大量宝贵的业余时间,这其中的利弊权衡我们该如何看待,是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把这两类人分开进行分析:

1. 利用业余时间充电的人

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工作者来说,除了要在本职岗位中要像海绵一样快速成长之外,还要紧紧地抓住业余的时间来充实自我的能力,读书、报班、考证都是最为常见的方式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在大城市出现了一批“城市自习室”的原因,这些不甘平凡的人在尽可能地掌握更多地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对于职场人来说,通过这种自我充电的方式,将会为后期的升职加薪又或者是跳槽谈判而增加自己的砝码。这种对时间合理利用的方式,将会更好地为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 利用业余时间干副业的人

其实不太喜欢“社畜”这个自嘲味极浓的称谓,但事实又是不可辩驳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社会里最普通的劳动者而已,指望着手里的那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生活,特别是三十岁左右已经成家的人,得仰仗着工资来还房贷、还车贷、养孩子,满足一家子的吃喝拉撒,但随着以猪肉为代表的物价飞速上涨,再一次使得我们的生活捉襟见肘。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对普通人来说只有尽可能地多干活,因此会有些人在原本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做些副业再去赚取一些收入,这看似勤奋的背后,又体现了多少的无奈和心酸。

一般来说,除了些极个别的人外,大部分做副业的收入还是比较少的。钱虽然不多,但它却占据了工作者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了这样到底是否值得?毕竟副业对本职工作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不值得,但又不得不做的无奈选择。

副业的收入虽然不多,但它却对“社畜”的家庭生活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够满足一部分的房贷、能够满足家庭的基本开销、能够满足孩子的奶粉、能够满足一部分的商业保险、能够满足父母的养老钱,又或者其他的一些用钱项目。从这些角度来看,占了工作者几乎所有业余时间的副业所带来的收入,却能够最真实的满足最现实的需要。

在很多公司高层和一些就业专家看来,中青年人没有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来提升自我,而是选择跑去做副业,这就是“目光短浅”“不务正业”的做事态度。其实并不是如此,对于一些工作较为稳定,上升渠道有限,但生活压力又确实很大的工作者来说,做副业是他最有效和最直接的缓和生活压力的方式,因为能够及时的见到“钱”。当然,把精力放到对职业技能的提升上,也肯定是种非常好的选择,只是它变现的时长需要多久,是1年?3年?5年?又或者10年?对于一些人来说明显是等不起的。

因此,虽然都是职场的中青年,但大家对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期许却是不一样的并没有好坏之分,路是每个人自己选的,这也是完全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最后,希望在疫情过后,大家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