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中国评分走低,过于理想、美好?「真实聋哑女孩」

今天,我想讲讲我真实的与聋哑女孩的成长故事。

在2年前,我和前男友在电影院看了《声之形》。在还没有上线的时候,前男友就每天跟我说要去看,作为一个陪着聋哑女孩长大的人,十分有感触,对这个电影也感兴趣。


我们看的不是首映,当时网络上已经有很多评价了,大多数是被感动哭,被治愈,说开始反思校园暴力。我去看的时候,也被治愈到了,在女主自杀和朋友之间互相道歉的时候,我也感动哭了,因为我本身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不论剧情怎么样,只要感动我就能哭。

我依然记得,当时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前男友说了一句‘真是一部好电影’,我笑了一下,没有说话。虽然当时被感动到了,但是我并不觉的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因为显然,它身上充满着日本固有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聋哑的女主善良、可爱、单纯,即使遭受了严重的校园霸凌也依然笑着,两面三刀的同班同学,因好玩而欺负女主的男主,最后都被女主的单纯、善良所治愈,变的积极向上,整个剧情安排过于理想,以及为了推动剧情和加大冲突,刻意的校园霸凌都令人事后虽然感动,但没有一种畅快的感觉。这是日本动漫的通病,浪漫、美好,懵懂的爱情。没有像《你的名字》一样给我惊喜。

我从小和一个聋哑女孩长大,从小学开始到高中,都被她的父亲刻意请求学校安排到一个班,因为我们是邻居。她不是天生的失聪,就她母亲说是小时候打什么抗生素过敏,她有个弟弟还有个妹妹。

起因是她的父母要强,不愿意送她去特殊学校,就走后门进了公立小学,三年级之前,班里人对她态度都不是很好,孩子的恶意不是故意的,只是单纯觉的她麻烦,因为她没有朋友,总是会随意找到一个人,就一直跟着她,体育课,还是课间活动,都寸步不离,但是她又不能玩,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我们一群小伙伴商量着怎么摆脱她。三年级之后,老师安排我和她同桌,从此就开始了漫长的“友谊”,她由于听不见,心智成长很慢,做事情总是不合时宜,在我很忙的时候,她会一直拉着我,我知道她想问,老师在说什么,大家为什么笑,刚开始我还耐心的给她翻译老师的话,我甚至认为,她识字都是我教的,因为她根本听不懂老师说什么,都是我指着书上,想办法让她理解。因为她名字里有个榛,就叫她小榛吧。


我平时也会议论她,但是她会唇语,我不想让她知道,所以我和周围的人都学会了不张嘴说话QAQ。后来老师也换过座位,但是其他小朋友根本没有我的耐心,整天给老师抱怨,甚至上课的时候无视她的请求。同学们猜拳决定谁和她同桌,一人两周,我记得,我有个朋友因为和她坐了三周同桌,下一个接替的人不愿意换,她就在班里当着小榛额面大吵了一架,边吵边哭:“我都坐了三周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继续坐”。。


之所以大家这么不愿意和她相处,并不是因为她跋扈,正相反,她单纯、善良、可爱,漂亮。但是大家嫌弃她这样 的事情一直没有改变。升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在班里说,同学们,班里有个特殊的同学,她听不见,大家要好好照顾她,不要欺负她。我当时无奈的看着一班新的同学,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因为有兴趣和同情心,就连班里最混混的小男生都趴在她桌子上跟她用文字聊天,那几周,所有人的话题都是:她好可怜啊。热度过了之后,大家热情也渐渐褪了,我知道新一轮的循环要开始了。


她几乎享受了所有人的照顾。我考了全市200名,进高中后是火箭班,她爸爸把她安排到我们班,本来她的压线分数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因为所有人都同情她,连教育局,校领导都同情她,就直接开挂进了我们班。


高中体育课是选课制,填表申请,我选的足球,果然不出所料,她也跟着我选了足球,每次上课就缠着我。足球本身就运动量大,她听不见反应力根本跟不上,老师教一遍,我还得教她一遍。词汇量也不足,我每次都得给她解释基础词汇,就比如颠球,射门这种词我都得给她做名词解释。。过了几周,班主任发现她选了足球,叫过去把我骂了一顿,说她不能剧烈运动,带着助听器运动对耳朵不好,我说是她自己跟着我,老师更生气了。最后把她换到了相对轻松的瑜伽。


老师过度偏心,作业可以不写,上课可以随意迟到,想早退就早退,老师提问让黑板上写答案,写不上也没有惩罚,如果我们普通学生写不上就要抄课文10遍。她由于心智发育不全,有时候不懂得如何和人相处,不小心摔坏了同学昂贵的钢笔,同学急疯了,由于没有人教过她赔偿意识,因为她已经习惯所有人都让着她,但是她依然很温柔,只是睁着大眼睛,不能理解这件事的性质,天然萌的站着,看起来楚楚可怜,人畜无害。班主任过来把同学骂了一顿,说她欺负残疾人,自私、小心眼,就不能让着小榛,她都听不见了。从那以后我那个同学,以及同学的朋友都见了小榛都是翻白眼。


后来我们给她起了个外号svip,每次我们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周围的同学就会说,你又没开svip,老老实实写吧。。 还有人开玩笑说,把耳朵捣聋了就能开svip。半年之后,我们班里已经没人叫她的名字了,统一喊她vip,为了防止被人扣上欺负残疾人的帽子,高中同学又像小学一样,又开始孤立她。


跟她坐同桌的人,必须要给她手动翻译老师的每一句话,由于没人教过她什么是礼仪,她拿同桌的东西从来不会征求人的同意,还会再你写字的时候疯狂摇你,但是她从来不会发火,永远笑笑的,也不任性,你不会怪她,因为知道她不懂,虽然同情,但是不愿意相处了。如果你不能理解,你就想象你跟你5.6岁的小弟弟是如何相处的,你得教她如何和别人相处,她还会问你为什么。不理解为什么。


高三的时候就更严重了,由于大家都忙着备战高考,就完全没人搭理她了,也没人愿意做她的翻译了,同学们的课间聊到她,也都是满满的反感,都是从一点一点的细节发展来的。就比如天天迟到的她,因为没有人记她名字,最后拿了全勤奖。当时我们都觉的讽刺极了。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开始就心地恶毒的人,只是由于触犯到自己的利益,以及需要自己无条件的谦让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消耗干净同情。每个人一开始都想帮她,但是最后都把她当作累赘。


后来,我跟她聊天,她跟我说她从小到大被同学们排挤,说大家都因为她是聋哑人看不起她,觉的不公平。但是我没有告诉她别人眼中的她,我只是说了一段很官方的鸡汤,你不需要在乎别人的想法,上天对你不公,你只是没有碰到理解你的人,你在总会遇到那个真心对你的人的。


但是我当时的内心觉的,如果你不去提高情商跟你相处久了的人都会离开你。没有人会因为你是聋哑人谦让你一辈子。


这个故事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第三方看,就会觉的我们欺负一个聋哑女孩,但是没人知道,一开始所有人都想真心对她好。


所以我看完这个电影,觉的它没有深度,停留在表面的感动无法真正走入人心。


既然那些欺负过女主的人需要道歉,而女主也应该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渲染为一个纯洁无辜的小天使,被别人莫名奇妙校园霸凌还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