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不仅有着对病毒传播的逼真再现,更有对人性的多维丈量



病毒电影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题材。因为病毒太小,难以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在以依靠形象塑造为长的银幕之上,所以,病毒电影,只能表现体现在人类身上的种种外在反应与实体变异,视觉上肯定不好看,不具有震撼性,而心理恐慌也非病毒电影所独有,同质化现象太严重,一个病毒电影引起的恐慌,完全可以通过其它的源头来达到。

所以病毒题材电影很不受待见,拍出来之后,一直默默无闻地埋没在那里,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命运。


但是当真的病毒突然爆发的时候,那些寂寞无声的病毒电影,被人们二度发现,其目的,一是应验一下此刻的心情,是否电影里得到完美的还原,二是因为人有一种发泄的心理,需要借助于一个既定的题材来释放内心的重压。

凭着这样的原因,2011年拍摄的《传染病》走进人们的视线。影片之前的评价并不高,估计当时有耐心看完这样的近乎是实录的电影,也不是很多。

电影里一众演员,都很知名,《泰坦尼克号》中青春逼人的露丝扮演者凯特·温丝莱特在影片里,出演了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疾控调查人员,几乎没有什么戏份。人也显得苍老干瘪,不复有当年光艳照人的气度,开始的时候,几乎还没有识别出她的真身。


而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毒品网络》)荣誉,实力不可小觑。

《传染病》里以面面俱倒的手法,陈述了传染病爆发之后的各个环节,其中对病毒的来源、传播、后果、人们的应对等等,都能够在这一次疫情中找到对应,不得不惊叹影片对病毒爆发所作出的超前的预测。虽然在没有病毒传播的情况下,去接触电影里的这种不厌其详的冗繁介绍,实在是一件无趣的事,就像在没有病毒流行的情况下,谁都不会有耐心去读一篇疫情病因通报,但是,当心中储满与积蓄了亟欲破解的疑惑,身处在如坐针毡的疫情环境下,才会感同深受电影里的细腻的“事先诸葛亮”般的疫情精准再现。

然而,《传染病》真正传导出的不仅仅是病毒最外在的伤害,更折射出人性的秘密,这才是《传染病》不仅仅是一部病毒科幻片而具有更为深广的人文内涵的原因。我想,这也是《传染病》能够超越低廉的病毒灾难的纯粹自然主义渲染,而使电影蒙上一丝人性的温暖与人类信心的光晕的原因吧。

任何灾难片,都必须跳出对灾难本身的恐怖渲染,而必须加注进人性的温暖融化前景的阴霾,不然灾难片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一、《传染病》的主线,喻示着人类与病毒生命力的较量。

《传染病》里的主线是一位跨国公司的女管理人员,在到香港去执行公务的时候,感染了新型病毒。


女管理人员感染上病毒,在电影里是疫情爆发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但电影却把这一传染病爆发第一天发生的事情,放置到电影的结尾,影片一开头,它打出的字幕是“疫情爆发第二天”,而这样的结局也是耐人寻味的。

这样的倒置性的情节设置,让整个电影交待出了一个令人耸然而惊的结尾,给人类敲响了警钟,然而,这一场由动物传染到人的病毒灾难,也让人类欲望深处的病毒给爆发出来了。

女管理员在逗留芝加哥的短暂几个小时内,不忘旧情人,来了一次疯狂激情,这个本来天不知地不知的隐秘幽会,如果不是病毒的发生,那么,也不会有人关注。

正是因为病毒引发的当事人行踪追查,致使这一人类的失信、失仪、失贞的病毒,再也隐藏不住了,由此,电影《传染病》也展开了它的对复杂的人类欲望与病毒欲望的隐喻。


女管理员在外出处理公事之余,难以压抑住自己的欲望,与前情人私下幽会,其实这与病毒不断繁衍、扩大疫情有着相似的肌理。

这就是一种生命对于自己基因的不断复制、扩散的本能冲动,在驱使着生命体的行为。

不管病毒是不是一种生命值得存疑,但病毒对于自己的繁衍充满了强大的欲望,而与此类似的是,《传染病》给我们看到,女管理员基于繁衍冲动的欲望,驱使着她不惜铤而走险,见缝插针,寻得一时之欢。可以看出,女管理员的出轨与病毒的肆虐有着一样的生理基础,而这两件发生在不同生命体的欲望冲动,在电影里同时并行地延展、生发着,它们象征着人类的道德病毒,与自然界的真正病毒,一起在各自的爆发中相撞了。


女管理员的现任丈夫托马斯承受了这一份人类的道德病毒的击打。在影片里,我们看到,女管理员的母亲,曾经安慰托马斯,她的女儿很爱他,但这一切,都无法说明她的女儿为什么还要抽出白驹过隙般的短促时间,与前男友偷欢一下,爱的忠贞性与坚守性在这里遭到了现实的无情且尴尬的狙击。

这种道德病毒,在电影里进一步揭示出它们横行的后果,女管理员感染后,不治而死,而她亲生的男孩,也很快传染上病毒,随之而去。我们看到,女管理员对道德的游戏与玩笑,伤害了自己的基因传承,本来她的欲望之源,是起因于人类扩散基因的原始冲动,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最终这种道德病毒的宿主,却因为自然病毒的半路杀出,而导致了自己生命及基因传承的戛然而止。

而她的现任丈夫托马斯对妻子还是颇为关爱的,从电影里他听说妻子不治而死难以接受可以看出,他是真心诚意对待妻子的,对前妻的儿子,也算是照料有加,但是,他不得不接受妻子出轨的事实,电影也从他与妻子对比性的人设交待中,把他置于一个道德上的无瑕角度来予以呈现。这种道德秉持也给他带来好运,他天生具有免疫力,而他的女儿,从头至尾也没有受到病毒的侵袭。



从女儿对托马斯的态度来看,女儿是比较认可父亲的,对亲生母亲重组家庭又生下一个孩子颇为排斥。在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女儿也到了豆蔻年华的年龄,春心萌动,人类的欲望,已经在她的身上,渐渐地发生着显性的催动效应。对于这种生命的力量,开始的时候,托马斯是加以扼杀的,这是因为病毒的生命力太过勃发,人类的生命力必须藏掖,所以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一个专制的冷酷的父亲,当他发现女儿与她心仪的男孩抗衡不住生命的冲动,在雪地里撕下口罩、准备接吻的时候,托马斯棒打鸳鸯鸟地制止了这对青年男女的追逐欢愉的本能冲动。

而在影片最后,当疫苗试验成功,女儿与她心仪的男生,均已宣告不会再被病毒突袭,这时候的父亲,却对女儿的派对没有加以制止,而且送了女儿一件漂亮的裙子,让女儿的生命力自由挥洒。


可以看出,《传染病》展现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对比性画面,那就是病毒生命力被削弱的时候,人类的生命力却恢复了活力。《传染病》中的父亲与女儿的关系递变,就是说明着人类的生命力,会战胜病毒的一时横行,重新创造人类的美好前景。

这就是《传染病》这部电影不断揭示出人类面临着瞬息万变的重重危机,但并不给人以一种阴森恐怖印象的原因,其关键原因就是托马斯这条线索给予电影传递出来的对人类生命力的礼赞与讴歌。

托马斯的妻子之死背后,折射出人类生命力失控之后所带来的自我戕灭,而托马斯与女儿的生命延续,却在传扬着符合人类道德准则的生命力,会给予人类带来新生。

《传染病》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人类的道德能量,也让电影拥有了一个内在的道德基石,从而让一部病毒主题的影片,上升到人文颂扬的高度,让影片烙印下精神与文化的寓意与主题。

二、《传染病》的主旨,张扬着人类献身精神的克敌力量。

针对病毒,医生注定要被推上第一线的战场,而他们也会成为影片里英雄嘉奖注定要挂在脖子上的一员。

在《传染病》中,突出地描写了研究病毒疫苗的防疫医生艾莉的自我献身精神,在研究疫苗的过程中,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新型疫苗的试验场,最终证明这种疫苗是有效的。


而影片里还表现她与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的一段对话,更交待了医生的这种献身精神的承继关系。

在艾莉与父亲见面的时候,艾莉提及了一位名叫巴里·马歇尔的医生,影片里提到了他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成功地证明了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原因,而他为得到这样的结果,不惜喝下了幽门螺旋杆菌,并因为他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电影里的父女俩也以欢快的口吻,提到了这获奖一事。


可以看出,这名医生用自己身体做试验,在他们父女之间是一个久以谈论过的话题,而显然艾莉以身试“药”,正体现了人类在探索科学的正道中用牺牲自我而求得最终答案的一种普遍路径。

电影借此说明的是,人类的凝聚着理性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是人类超越禽兽、战胜病毒的更为有力的武器与幕后支撑。


在影片里,我们还看到由凯特·温丝莱特扮演的疾管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到疫区,调查病毒的来龙去脉,指导建筑方舱医院,然而,不幸的是,她却感染了病毒,在确认了自己身染病毒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宾馆里与她接触的工作人员,抱病一一通知妥善安置好那些可能被感染的人员。

虽然她最终没有逃过病毒对她的袭击,但是她的敬业精神,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里表现出的这群医生的执着、敬业、勇毅的精神气质,正是人类能够被称着万物之灵的原因,也给这部侵染着阴森恐怖气息的电影,带来了温馨与温暖的力量。

有这种精神垫底,冲淡了影片里病毒带给人的心理阴影与死亡阴森,让这样一部影片在“坏”的展现之后,转化为一部“好的故事”。

三、《传染病》的主场,瞄准着人类应对危险的负面能量。

《传染病》里令人惊愕的是,它对病毒的发生及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影响的表述,非常精准地对应了正在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而人们重新对电影的观看,也不得不惊讶于电影里竟然发出了“吹哨人”的先声,只是当时电影里表述的有一点太过超前,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电影里信誓旦旦复述的一件传染病事件,竟然会不折不扣地在现实中真实地上演着。

这也是《传染病》电影在看似平平的交待中让人感到由衷敬佩的地方,至少可以说,电影吸取了之前的传染病的病理性研究成果,以及突发事件在人类社会总会共性地激发起的群体怪象,从而使得《传染病》惊人地匹合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种种社会病症。

一是《传染病》超前揭示出人类病毒的爆发源自于动物的跨界传播。

虽然新冠病毒的来源尚处于待研究阶段,但有一种说法,就是病毒来源于野生蝙蝠且得到了基因学的证明。在《传染病》中,置于电影末尾的疫情爆发第一天所发生的真相,告诉我们,是人类对森林的毁灭,导致了栖息在丛林里的蝙蝠居无定所,飞入猪圈里,感染了人类饲养的猪,从而传染给了人类,引起了病毒的爆发。


在《传染病》提供的病毒爆发的因果关系中,是人类对自然的侵害,引发了连琐反应,导致了病毒侵入了人类这一个宠大的宿主身上,制造了人类的致命的灾难。

应该说,电影《传染病》把人类遭受到的伤害本质,回归到人类的生存行为之中,使电影充溢着一种浓重的反思价值,在当前新冠肺炎再次肆虐的形势下,我们更能感同身受影片里对病毒流行之因的精准定位。

二是《传染病》揭示出人类等级分化所隐伏着的深刻社会矛盾。

影片表现一名疾控中心的女调查人员,来到了香港,调查病毒的起源,然而在这里,她却被当地人绑架,而绑架她的原因,是当地人认为她所身处的优势,会优先获得抗病疫苗,而底层社会的人群,是难以获得疫苗的光顾的,而这意味着在获得疫苗之前,他们就已经被病毒击垮了。

所以底层人士为了获得拯救性命的资源,不得不绑架高端社会的一员,形成了电影里的当地人绑架疾控中心人士的暴力事件。


在影片里,我们还看到,病毒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民众抢劫食品、街头暴动、政府不得不实行宵禁,这一切缘起于病毒的社会动荡,几乎是一字不落、实实在在地在本次新冠肺炎肆虐世界的时候再一次绘声绘色地重演着。

《传染病》借疫苗分配及资源争夺中对应的的人类社会等级分化所带来的生命地位的不平等,反映了一个当下人类社会依然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往往在通常的情况下,这种资源之间拥有的不平等,会被诸多的假象遮掩着,但一场病毒往往会使人类社会的痼疾无所遁形,《传染病》借助于一场虚构的病毒肆虐,展现了人类社会一旦竭泽而渔之后所暴露出的水落石出的症象,不能不说是对社会弊端的一次深刻的把脉与针砭。

三是《传染病》揭示出失控状态下别有用心之徒对舆论的操纵。

影片里专门表现了一个博客作者,利用他的广大粉丝,散布各种有利于他的信息,有意思的是,他散布的言论中,包括阴谋论,疫苗无用论,神药论,他的言论,迎合了一部分民众的精神空白,从而使他建立起的利已话语权越俎代庖,蛮横生长,操纵了民意。在他的诱导下,他把对疫情防治毫无用处的连翘奉为灵丹妙药,而绝妙讽刺的是,在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类行动中,也发生过一次几乎是抄写作业般的抢购双黄莲事件,可以看出,电影的预测之神奇,的确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传染病》中对病毒传播的具体细节,采取了一种煞有介事的还原手段,使得电影里的对病毒的起源、传播方式、针对之策都能找到他们现实中的存在原型。电影虽然是一部臆想片(好听一点叫科幻片),但在真实的疫情袭来的时候,我们却感到了电影的现实针对性与贴近性。

应该说,电影对病毒的流行性研究作出了比较深入的素材搜集,所以才能在一部电影作出超前的预测。在此基础上,电影不是一味地显摆它对病毒恐怖的信马由缰展现,更着意于它对人类的精神文化作出照应式的抒写,从而使我们信服地感受到人类的正能量光辉总是能撕开突袭而至的人性负能量,这才是这部电影在科学硬核与人文软核上都能做到并肩相傍、齐头共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