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很失望,该怎么办?

家庭教育传播者范范


情绪不是问题,如何面对情绪才是问题。作为父母孩子让你失望时,你的态度将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应该让情绪在爱中流淌。

①.孩子失败时,你应该轻轻的拥抱他,让你们的目光相接,温和地鼓励他抬起头,把你的爱和关心传达给他,让他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②.要跟他的心呆在一起,让他慢慢排除坏的情绪,从而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充满信心的面对困难。

父母是发现和挖掘孩子强项的人,孩子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有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强项。我们应该耐心地带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耐心地教导他们。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大头爸爸东东


这要看你的孩子多大,也要看你给孩子定的期望目标是多大,相信大部分家长有那么一瞬间对孩子感到失望,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可能不会按我们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但是只要他健康,三观正,不走偏我们就给他一些空间。

其实我特别理解那种失望的感受,我也体会过。我家孩子小学时特别优秀,也就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学习好还自律,综合能力也挺好,还有才艺,当时我觉得特别幸运,但是随着年龄长大,自主观越来越强,特别初二开始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也受到打击,说话怼天怼地,有时一句话噎死你,还学会了給自己找借口,说实话我心里除了焦急还有失望,在这种情绪下,我们相处得并不愉快,再也没有母慈子孝的场景了。

但是失望之余我也调整自己心态,她虽然叛逆,但本质善良,看到困难的人还是会伸出援手,她虽然成绩下降,但是没有走偏,还是每天准时上学,没有什么出格的事,后来我就想,给她一些时间让她适应长大,尽量正确引导,给她讨论一些她有兴趣的话题,慢慢应该会好起来。

如果你的孩子成年了让你失望,那么肯定他有没有顾及到你的地方,孩子大了有他的生活,多给他空间,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一点,该放手的放手,期望值不要太高。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木子漠


对孩子很失望,肯定是孩子真的让你难过让你伤心了。做父母真的是不容易。以前我小时候也不理解,从结婚生子可是深深体会到做父母养大一个孩子真的是操不完的心。

我相信每个孩子多多少少会让父母操心,也有多少父母失望想放弃不管过。可是真正的怎么做得到不管。有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教育方式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们换一个方式试试看,我看过来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特别宠的孩子相对来说不听话一些。平时父母严格一点的孩子不会做特别让父母失望的事情。有些家长真的不需要对孩子说太多,站那里就不怒自威。这可能平时这个父母教育孩子就讲原则。做错事就会狠狠的教育。有些家长就是平时太好说话,不管对错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等长大这个性格已经形成就很难管教了。


雪夜飘香2


我家小男孩今年十岁,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可是,说他调皮吧,又好像没给我们家长惹过什么麻烦,你说他听话呢?又谈不上,我记得三年级他班主任给他的期末评语是“操场上满是你飞奔的影子”!

尽管这样,他学习还是能够勉强支撑,基本都处于中上水平吧!因为年级越高,科目也增多,诸如英语这门科目,我们家长也不能完全辅导他学习了,靠的都是孩子的自觉和阅读能力。

说到失望,其实我对自家小孩也有失望,比如说他学习数学,可能非常困难的题型他都做对完了,但是计算题总出错,每次考试下来他都很无辜的给我解释各种理由……而每次我除了倾听他的说法,也纠正一下他每次出错的原因,孩子他或许当时是听了,不久就把你说的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为此,我是想尽办法,还特意在网上咨询了一些关于儿童心理的问题。不过,收到的干货我觉得并不满意,因为每个家庭的孩子经历都不一样,比如父母从事的职业,早教的方式,家教规划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有时候孩子真的会是父母的影子……

通过认真观察和反思,我当时觉得孩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在我们自己身上,虽然我不相信这样的结果,但是通过多次和他正面沟通,还有他粘贴在学校愿望集上的愿望:“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也希望你们能多陪陪我”!

其实,直到现在,我该理解他们作为孩子,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需要的只是父母时刻的陪伴和鼓励,他们做任何事情的底气都来源于我们父母。和孩子相处,我们只需要真诚的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的交谈,他们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陪同他看看书,看看报纸什么的,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做事的专注力也会提升。孩子愿意亲手做的事情,我们只需在管控风险的同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独立完成,这或许是我能帮自己孩子成长起来的一种方式。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一定帮助,谢谢!


情感语境


为人父母的这一辈子最大的牵绊就是孩子,怕孩子穿的少生病感冒,怕孩子吃不好影响发育,怕孩子学习不好长大不能找到好工作……

18岁之前的孩子,是父母操心最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不成熟,需要父母的监督和爱护。我的儿子小学三年级,我有时也会觉得对他很失望,努力工作给他尽可能好的条件,变着花样的做他喜欢吃的饭菜,尽可能的陪伴他做游戏做手工,但是在学习上却不上心,反反复复的说人家也依然如故,真的很失望,真的替他着急呀!怎么办?我们是父母,我们只能拿出一百分的耐心来教育他,帮助他成长的每个阶段尽量不掉队,不至于等他长大后再去后悔。

长大成人后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习惯和性格已经养成,他们做的事情如果让您失望了,那请您回过头去想想,是不是曾经的我们,做父母的我们,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又或者是我们父母哪里做的也不到位,才导致了这样让您失望的局面。

愿能帮到您!


向阳的曲子


不知道你说的失望是哪方面 我孩子小学 我的失望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骗人 叫他不要吃同学给的三无产品零食 叫他放学按时回家 可是他一再控制不住自己。打过骂过 现在还没开学 不知道懂事一些了没。还偷过大人钱去买东西吃


晶体人


如果对孩子很失望,那不管你现在多么难受、多么不情愿,你都得改改了。
你可能会想,明明是孩子的问题,凭什么让我改呢?

因为如果你对孩子很失望,有可能孩子就真的没希望了。

就像有句话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原本是一句官场笑话,但它也说中了一个心理学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什么是“期待效应”呢?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

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两位教师并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并且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也同样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校长相信:这两位老师是最优秀的;

老师也相信:这些学生是最聪明的!

正是因为学校对老师的期待、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这两位老师和这批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不过要当心:“期待效应”是把双刃剑。

换句话说,如果你相信孩子会有好性格、好成绩,他就会越来越好;可如果你对他失望,他也会让你越来越失望。

可能你也体验过老师对“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双重标准吧?同样是上课睡觉,老师可能会对学习差的同学批评、罚站,却对学习好的同学开脱:人家上课睡觉说明老师讲的他都会了呀!
这种双重标准,也符合“期待效应”,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好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好,而坏学生则可能自暴自弃。
那怎么用好“期待效应”呢?
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她们班主任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曾经给家长布置过一道家庭作业:每天写孩子的三个优点。
前两天,我发现这个作业还有点难。平时看到的都是孩子这不对、那不好,全是缺点,没有优点。可看到孩子满心期待的眼神,我开始苦思冥想、细心观察。
慢慢地,找优点变成了我的习惯,孩子也越来越自信,中考考到了我们这里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
这个时候挑战又来了,因为她发现“周围全是学霸!”她初中的时候,学习在班里也是靠前的,可身处高手如云的名校,她就感觉自己再努力也学不过人家,想放弃了。
果不其然,有一次,数学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总分150,她51,差不多是个零头。
说实话,我当时也是非常焦虑、非常失望,但我怕她从此破罐子破摔啊,可是数学明明考了倒数第一,还怎么找优点呢?
我看了看她的总分排名,在班里42名(全班52个学生),然后就有了主意:“你看,你数学都考到最后一名了,可总分在你后面的还有10个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你其他科目还是比较好的,并且你目前的数学提升空间是最大的,把基础抓一抓,提高个二、三十分应该问题不大,你觉得呢?”
她想了想:“对,基础有些部分不太难,我花点功夫应该差不多。”

自然地,她的数学再也没考过倒数第一,并且在高考的时候,考到了114分。

所以,不管你是对孩子的哪方面感到失望,你都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利用“期待的力量”,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另外,也推荐两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垫底辣妹》,一部是问题少年成为音乐大师之路,后者是关于学困少女的逆袭过程。

妈妈V帮


朋友,您好。

同样为人父母,也曾经历失望,所以非常理解您的心情。

希望和现实、预期和结果,距离大了,就会失望。

怎么办是关键。

一、找出让您失望的真正原因

1、认真反思: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有哪些

父母是原件,子女是复印件。

我们有没有以身作则,要求孩子的,自己率先垂范?

作为深爱着孩子的父母,我们是否爱之越深责之越切?

是否要求太高、管得太严、心太急切呢?

有没有平心静气地换位思考,考虑孩子的希望、意愿、感受和承受力呢?

2、客观分析:孩子前后变化的成因有哪些

失望的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起变化?

哪些是导致当下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

孩子为什么会和我们的希望渐行渐远?

面对当下时代情况,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态?

怎样可以和孩子建立统一战线,一起走向新未来?


二、寻求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

1、用真诚心去感化

从有共识的问题着手,从自己这边开始,

从孩子可以接受事情做起,

只问自己该不该,不怪孩子对不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借助第三方帮助

可以通过亲师合作,

借助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帮助您说一些中肯但您不便说的话。

有经验、有爱心的国学集训营(冬夏令营)

往往效果很好。

3、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综合各方意见,客观冷静权衡取舍,

拿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案,

以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为指导、

也便于在执行之中进行完善 修正和改进。


三、在落实和调整中实现更好

1、有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有方案就避免了执行中情绪化、随意性,

不至于感情用事,功亏一篑。

2、在执行方案中进行必要完善。

方案是理论,解决问题是实际。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必要时,需要进行完善、调整甚至修正。

以便真正能够指导、帮助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

至要无过于教子,教子在于用心。

您能这样重视,就是解决问题的好基础。

加上上述建议,应该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了吧。

真诚祝福您和您的孩子!


书香居


做为一个母亲,我谈淡自己的想法。

第一,对孩子有一些美好的愿景当然没有错,但假如把家族的未来和荣耀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未免太残酷。每个人的成长都深深的打着阶层的烙印,跨越阶层是极小概率的事情。我们可以期待,可以尽全力支持,但千万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苛求。做为父母,成年人,不应该自己努力工作、乐观生活,做出最努力的样子给孩子看吗?

第二,如果孩子误入歧途令人失望,请好好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孩子出问题了,那就表明是这个家庭生病了。很多孩子是通过变“坏”来求得父母们关注。有可能是夫妻关系不和,也有可能是父母说一套做一套,做出了不好的示范。

第三,永远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要轻言失望。你是孩子最大的靠山,当孩子犯错了或失败了,被外界所批评或嘲讽,你如果再不理解他,不是把他推向绝境吗?孩子是父母的结晶,身上有你的缺点必须也有你的优点,一定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找回信心,走上正途,这是为父母者的根本。





光着脚丫跑


首先这个问题得抓住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孩子年龄有多大?不同年龄段肯定有不同的这个回答。

那我就说一个实际例子吧,我自己想的孩子。我家是男孩,现在十岁上三年级,现在由于疫情都在家里面上网课。有的时候我不在家,他这个网课就不会去听,拿着手机玩游戏。如果我在家,他会很自觉去上这个网课的。这个是什么问题呢?我的分析如下:十岁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自主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差一点。所以说这个年龄段必须有家长作为监护人去提醒可监督他们该做哪些事情。如果你监督到位,基本上,他们是可以按时完成任务。这种孩子来说应该还是算比较听话的,对吧?

另外一种就是孩子已经懂事了成人了。如果说你对他很失望,估计首要的问题应该就是不听话,不听从你们的安排。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也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这个计划,可能和你的意愿有违背或者有冲突。才会导致和你据理力争,最后双方意见不统一就会发生这种争吵,到最后肯定双方彼此都有这个埋怨。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不听话很让大人失望。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理解自己非常的寒心。所以还是需要去交流,打开心扉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讲明白。让彼此理解可以解决很多很多复杂的问题。建议你们多沟通,多谈心应该会有很大的这个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