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定做不到的”面对孩子的“自我设限”,家长要“轻推”一把

我们总是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认为凡事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不要轻易地放弃,所以对于孩子我们都是灌输这样的教育理念,凡事不要有畏难情绪,多去尝试,不要放弃,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但是,很多情况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对孩子来说,他们仿佛都不愿意轻易地去尝试,特别是某些没有做过的事情。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很多孩子总是随口就是"我不行的""我肯定做不到的""我不要,这样子太丢人了"等等,一句做不到就轻易地限制了自己的行动。

其实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我们以前是大不一样,孩子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也存在差异。像是我表姐的孩子,每次作业遇到难题就都空着,也不懂得去问问别人,直接就是自己不会做;去游乐园,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过山车,让他去参加,他也是一句"做不到"就拒绝了......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家长也是疑惑为何孩子总是这样?对于孩子这样的状况:没有尝试就承认失败、没有勇气去进行尝试,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是给"自己设限",也就是认为自己做不到,不让自己跨出这样的标准,给自己贴上了"做不到""做不好"的标签。

家长不要以为这样子只是孩子不自信、胆怯的表现,长此以往,对于孩子的发展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不敢轻易地尝试、不敢创新,让孩子总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内,不敢轻易地进行挑战,这样子就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让孩子总是得不到进步。

那么,究竟为什么孩子会总是不敢尝试,轻易地给自己设下限制呢?对于孩子出现的"自我设限",对于孩子的发展可能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在日后的发展中,家长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呢?

"我做不到"?孩子为什么自我设限

我们都能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总是容易说出"做不到""我不行"的话,为何孩子总是如此地不自信呢?事实上,这并不只是不自信的表现,而是孩子出现"自我设限"的问题。

所谓"自我设限",指的是孩子内心对于自我能力范围的一种暗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能力范围超出自己的认知,孩子就会说到自己做不到,没有尝试就轻易地认输,在很多新事物或陌生事物面前就轻易地止步。在我们的认知来说,就是孩子一直待在自己设定的安全区域之内,不敢轻易地跨出自己的能力区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1、孩子以往的失败经历。

家长应该都知道,如果我们总是在某些事情上碰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我们的积极性,也让我们不愿意再次轻易地尝试,这对于孩子也是同样适用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都是好奇的,他们都很愿意去探索,但如果孩子遇到的失败挫折多了,他们就失去了积极性,如果家长没有适时地进行引导,这会让孩子就出现"自我设限",不敢轻易地去面对失败。

2、家长总是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

家长不要以为目标越大对于孩子的刺激性越大,有时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目标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想要努力地达到家长的标准,但是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家长总是打击、责骂孩子,这在无形之中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给自己贴上了"做不到""没能力"的标签。为了避免总是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或被家长责骂,孩子可能会选择逃避,没有尝试就直接说出"做不到"。

"自我设限"对于孩子成长有害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有些事情的确是孩子做不到的,而且孩子说出"做不到"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这对于孩子也许是一件好事。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或让孩子不敢轻易地尝试,让孩子给自己设定限制,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的危害。

1、限制了自身能力发展的机会。

孩子总是在新事物面前止步,虽然避免了失败,但同样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我们总是相信在困难面前,我们总是能够激发出自身潜在的能力,让自己能够去解决难题,促使自身的发展。孩子总是轻易地给自己设限,否定了自身发展的可能性,这就在无形之中让孩子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让孩子总是在舒适区内,限制了自身的能力发展。

2、无形之中降低孩子的抗压能力。

孩子总是轻易地给自己设限,他们就更多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内,不敢轻易地去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他们不敢轻易地面对可能出现的失败,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更大的心理折磨。我们常说的"越挫越勇"在这类孩子身上反而不能起作用,多次的挫折和打击只会让孩子更加退缩,不断地缩小自己的安全区域,保护自己,这样使得孩子在挫折面前变得毫无抵抗力。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无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考验,受挫能力不断降低。

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来"轻推"一下

孩子总是给自己设限,让孩子自己总是处在自己想象的能力范围区域之内,这样让孩子失去了很多的发展机会,让孩子只能永远地处于中下游区域,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不利。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只是在旁边看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上前来帮孩子一把,狠心地"推"孩子一下。

1、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

孩子总是给自己设限其实是自己害怕失败或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想法让孩子心中充满焦虑,在面对挑战时他们下意识地就是一句"做不到"。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不要总是以别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最主要是自己的内心的想法,无论结果是如何,孩子仍旧是我们心目中最棒的,因为努力了、尽力了就是最好的。

2、告诉孩子要直面"恐惧"。

孩子不敢轻易地尝试、心中总是充满恐惧,这些都是阻碍孩子去挑战的拦路虎。家长这个时候要及时察觉到孩子的害怕心理,告诉孩子害怕是正常的,可以用身边的例子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孩子知道有些时候只有直面恐惧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毕竟问题不是逃避着就能解决的,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直面问题和恐惧,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3、一步步地完成"小目标"。

想让孩子转变对自身能力的看法,家长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去分解任务,也就是一开始不要设定太大的目标,而是对目标进行分解,每次设定一个小目标,让孩子一步步地去完成定下的小目标。任务分解能让孩子在一开始就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一点点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突出自己设定的范围。

自我设限给孩子的发展设置了障碍,让孩子对自己失去自信,也不敢尝试去努力,让孩子总是在原地踏步。对于孩子这样的问题,家长不能总是期待孩子自己去突破,我们有时也得狠下心让孩子去尝试,在孩子后面推一把,让孩子能够去挑战自我,这样就能给孩子的人生多一点机会。

我是小F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