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拍摄之前,“冯门宴”为谁而设



导演: 冯小刚


编剧: 邱刚健 / 盛和煜


主演: 章子怡 / 葛优 / 吴彦祖 / 周迅 / 马精武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08-30(中国大陆) / 2006-09-03(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31分钟


又名: The Banquet / Legend of the Black Scorpion


IMDb链接: tt0465676


当初本文写于夜宴开拍之前,非影评!!


厉帝,弑兄篡位。

婉后,先帝之妻,太子的后母。

太子无鸾,先帝之子,厉帝之侄。

青女,太尉之女,太子的未婚妻。

殷隼,太尉之子,与青女感情甚好。

以上是冯小刚新片《夜宴》中的主要人物,凭这些人物的关系让我们不联想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都有些困难。但冯导说了,与讲述王子一个人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不同,《夜宴》则是讲述每一个人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故事,是一部关于欲望的电影。这有点象文字游戏,我姑且信之。

冯小刚的《夜宴》于9月5日在内蒙古正式开机了,这是一件大事,凡是关系到冯导的事情想必都是一件大事,更何况这部影片投资2000万美元,汇集了葛优,章子怡,吴彦祖,周迅,黄晓明这样的强大演员阵容,以及谭盾,叶锦添,袁和平等幕后班底。但这种台前幕后的炫目组合真的令人期待吗?《夜宴》到底又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呢?

关于《夜宴》的故事,笔者只能从一些报道中抄袭而来,想来也只是制片方为留个悬念故设的迷团,没有什么重要的内容可言,但记录于此,也算有个猜测了。故事大概就是厉帝篡位之后,各方矛盾日益激烈,于是,厉帝下令大宴群臣,甚至等不到第二日的黄道吉日。于是,就在当晚,各方人等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面带笑容地奔赴这个暗藏杀机,充满无穷变数的夜宴……

省略号将故事的精髓暂时抹去,但看了前面这些相关介绍,想来夜宴之上,的确是明暗交措,比起鸿门宴来,虽然少了几位气吞山河的英雄,但更具有权谋之略,戏剧性想必也是极为冲突的,仅凭这一点,这部影片的确应该值得期待。但笔者还是抱有一丝疑问,这种极具张力的故事对于冯小刚来说,他是否能掌控得了呢?

笔者向来不怀疑冯导的能力,但纵观他曾拍过的影片,似乎与这种戏剧性极为强烈,内心冲突极为阴柔的故事相去甚远了。

我们知道,冯导的成名之作是贺岁片《甲方乙方》,到后来的《不见不散》以及《大腕》等,实际上都是一些小品影视,人物表演夸张,戏剧冲突鲜明却缺乏内在的张力,但由于其通俗易懂而票房惊人。但紧接着出现一部《天下无贼》,这部电影可以说标志着冯导的转型,从演绎一段外在的人物冲突到揭示人物内心的善恶。说实话,《天下无贼》是比较成功的作品,这样也就表明冯导的转型初具成效。但如同《夜宴》这样的影片,其对内心的把握则是《天下无贼》不能比拟的,说它类似于莎翁作品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只是将个丹麦故事搬到了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

在西方,莎翁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他的作品也被多次重拍或者改编了,单说这部《哈姆雷特》,仅电影版本就有七八个之多,更别说象动画片《狮子王》那样的颠覆性的改编。

但无论如何改编,主人公即丹麦王子所面临的都是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这是一个极具西方色彩的母题,与西方那种几乎的全民宗教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这样的故事才会长演不衰。

而对于《夜宴》来说,的确如冯导所言的那样,不仅仅是太子一个人的选择,更是每一个人的选择。说实话,这是每一个人都能想到的,因为我们早已对中国宫庭内的各种权术有所防御,所以也能猜度出来个一二来。从这点上,首先象英雄项羽那样的人就自然被弃之门外,所以这夜宴自然绝不是什么鸿门宴了。

但夜宴实际上与《哈姆雷特》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毁灭。大凡涉及到权术问题,在东方似乎鲜有毁灭这样的冲动,更多的是生存,因为毁灭具有一定的冲动,纵观中国宫庭内史,再看看《夜宴》的人物设置,几乎没有人会考虑到自我的毁灭,即便考虑也是毁灭他人。这就是东方式的选择,不是选择生存还是毁灭,而是选择如何生存。

将一个《哈》式的人物关系用东方的生存法则来演绎,恐怕这才是冯导真正想拍的电影,所以说这是改编《哈》剧,的确有些牵强。倒是冯导所阐明的,这是一部关于欲望的影片更具有东方意义。

说到欲望,其实冯导的所有影片都是一种欲望的体现,《甲方乙方》中每一个消费者满足自己幻想的欲望,直到刘德华在《天下无贼》中实现一下自己做个好人的欲望,但这所有的欲望都是平民性的,即便是大腕中的那些等次不一的腕们,他们的欲望也是极具平民色彩的。但《夜宴》则不同,无论是厉帝还是后母王子,他们的欲望多少都有点形而上的色彩,唯有一个青女,还是一贯的走冯氏欲望路线。

一直以来,国内影片平民欲望可以说比比皆是,拍得最有商业价值的当然是冯导,这是不容置疑的。另一个导演张艺谋将这种平民欲望拍得最有艺术水准,于是跑到世界各地去拿奖去了。但至今为止,还未见到任何一个导演将这种平民欲望拍得商业与艺术兼顾。

张导没有完成商业与艺术的统一,就迫不及待地将欲望这个词升华到形而上了,于是有《英雄》问世,结果如何自不必说了。而如今,冯导似乎也要走张导的路线,也要开始形而上了,这的确不能不令人担心。

我们知道,现在国内一些影片开始追求大制作,追求一种国内与国外市场双赢的策略,这的确是中国电影进步的一种表现,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多少透露着一种急功近利的色彩。

换句话说,许多影片之所以引进外资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能够取得海外市场,但其内在的动机却是对国内市场的否定。一部中国影片关心海外市场比关于国内市场更多一些,虽然的确有回报原因,但这样是不是一种真正的进步呢?笔者则持有一种怀疑态度。

我们可以试图分析一下冯导这次《夜宴》的相关信息,从剧本来说,虽然可能的确是东方式的欲望之作,但《哈》剧的外套的确是穿给西方人看的,再从演员来说,章子怡无疑是国内最具海外票房的演员,当然据说曾找过巩俐,由于档期问题未曾接手,才把个母后换成了后母,但这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至于那些幕后班底,哪一位不在国际上有极高的知名度呢?

与这些相比较起来,其实冯导是极为弱势的。众所周知,冯小刚的影片在国内虽然可以称霸票房,但发行到国外,根本就不值一提。

作为一个导演,只被国内认可,这似乎是一种欠缺,所以,《夜宴》便横空出世了,这已不仅仅是冯导转型的作品,可以说更是他向海外市场致敬的一部影片。

如此说来,一个不被海外市场承认的中国内地导演突然间运作起如此大制作的影片,不能不说冯导被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所左右着。说得直白一些,《夜宴》根本就不是拍给国人看的影片,他只是冯小刚为了证明自己而迈出的一大步。

这样的影片我不知道观众们到底是否应该期待,但我还可以肯定地说,在国内,冯小刚的招牌能够力保此片一定的高票房,但这的确是一部远离冯导的影片。

对于冯导的选择,我似乎不应该说些什么,毕竟也许这也是他个人的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据说在决定拍摄《夜宴》之前,冯导曾陷入一阵极度的迷茫,似乎找不到方面,一个极具“冯氏幽默”的剧本《贵族》迟迟不敢动手。

这让我想起了王子的犹豫,生存还是毁灭?冯导选择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似乎只能等到影片真正上映才能做出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期等冯氏平民幽默风格的观众们大可歇一歇了,因为《夜宴》绝不是为了你们而拍。

最后想起一个人来,香港导演王晶,虽然对其人品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但正是这个人将娱乐进行到底了,可以说是他支撑了香港电影票房十年左右的时间,直到他跟不上时代的时候,才淡出电影界,转到内陆拍剧集偷生。

冯导也曾独立支撑着国内的票房,但他现在已不再娱乐大众了,开始向着可以证明自己国际地位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他做得并没有错,也没有也不应该有人谴责冯导的选择,毕竟证明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都是东方式的关于生存的选择。

在期待《夜宴》的同时,其实我更期待一个能将娱乐进行到底的导演,因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所有骄傲加起来都比不上一部成功贺岁片所带来的票房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