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八大經典器型

宋朝是個有特殊的朝代,雖然軍力積弱,但兩宋生產力空前高漲。

宋朝文化也走到了一個比較華化的鼎盛時期,

傳統士族的審美觀也達到了一個相對純粹的高峰,

以皇族為代表的士族,催生了一大批的藝術品行當,

比如書法、繪畫、瓷器,相對之前都有突破。

宋瓷的器型繁多,豐富難辨,

有一些是宋代以前就有,但是沒有定下型來的器物。

還有一些是從金屬器中仿燒來的,但更多的還是宋代自主創燒的。

這些器物凝結了古代人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對後世制瓷的影響無法估量,我們暫且從中挑出八件流傳至今的經典器型。

01

這個的外觀對現在的我們來說,真的太普通了,

因為家家戶戶吃飯的碗幾乎都是這個造型,

但是你仔仔細細地從那微妙的撇口看到腹部優美的曲線,

再到沉穩有不張揚的底足,一定會感嘆它完美的造型。

宋代汝窯天青釉碗



北宋官窯粉青葵花式小碗一對

02

膽瓶是花器,因為看起來像懸掛的膽而得名,造型也是至簡至精,優美典雅,超凡脫俗,

在宋代的時候就已經是朝野各界追捧的對象,現在也依舊如此,是經典中的經典。

北宋汝窯青瓷膽瓶


北宋 官窯粉青膽瓶


北宋 鈞窯天藍釉膽瓶

03

玉壺春瓶是從唐代寺院中的淨水瓶演變而來,到北宋時基本定型,

在當時是用來裝酒的實用器具,

但是它太美了,以至於人們把它從酒具轉變成了陳設賞器。

宋代磁州窯刻花帶蓋玉壺春瓶 


宋黑釉刻花玉壺春瓶


宋代汝窯青釉玉壺春瓶

04

梅瓶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傳世所看到的梅瓶都製作的相當精美。

宋代時也稱為“經瓶”,書香氣十足,梅瓶在當時是用做裝酒的,

到明代後也成為陳設賞具了,甚至成為了上層統治者等級低位的標誌和風水寓意的象徵。

北宋 青釉刻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1969年陝西省耀縣出土


北宋 定窯白瓷劃花蓮紋梅瓶


宋代官窯梅瓶


宋代吉州窯梅瓶


南宋 修內司官窯月白葫蘆瓶


金代鈞窯天藍釉葫蘆瓶


宋代定窯柳斗紋葫蘆瓶

06

貫耳瓶從宋代開始流行,是仿青銅禮器來的,

即投壺禮之矢壺,後來各種雅會興起,投壺這項活動就逐漸衰落了,

這項活動雖然衰落,但是貫耳瓶保留了下來,

後來各朝仿得貫耳瓶在大小高矮上略有變化,

主要特徵“貫耳”不變。當然,也是用作賞器了。

南宋 郊壇下官窯月白海棠式貫耳瓶


南宋 郊壇下官窯月白貫耳穿帶八方壺


南宋哥窯灰青釉貫耳瓶


南宋 哥窯灰青釉貫耳八方扁壺,北京故宮博物院

07

古人制器師法自然,斗笠碗的造型就活像江南漁翁的斗笠,

宋代時始燒,深受茶客們喜歡,

因為宋代飲茶是把茶碾碎了泡,然後飲盡,

而斗笠杯獨特的造型,既不留湯也不留渣,現在不碾茶喝,但還是飲茶利器。

南宋龍泉窯青釉斜直腹斗笠瓷碗


宋代吉州窯玳瑁紋斗笠盞


宋定窯黑釉金銀彩茶盞


北宋定窯印花鳳紋碗


北宋定窯印花鳳紋碗


宋代汝窯乙字款天青釉圓洗


南宋 修內司官窯粉青葵花式洗


南宋 哥窯青釉葵花式洗


宋鈞窯鼓釘三足洗-北京故宮


宋龍泉窯雙魚洗


手上有好的藏品不知該怎麼出手 可以給小編留言或者添加 VX;Tenten47638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