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的阎崇年教授为什么会被打?

大清今天要完了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阎崇年被打的始作俑者是百家讲坛。

在中国,研究清史的专家真的是多如牛毛。

可以这么说,每个大学的历史学家,都有至少一二个知名专家,全国清史专家少说二三百人。

但为什么选阎崇年?

说白了,就是百家讲坛故意的。

这个节目的主办方知道阎崇年的观点激进,对满清歌颂过头甚至美化屠杀和压迫。这种观点,很容易挑起争论,从而大大提高收视率。

对这一点,阎崇年也知道,自称为过河卒子。但通过这个节目,他也出名了,还是晚年出大名。

但是,作为汉民族为主题的中国,歌颂满清的暴行,无异于挑起民族矛盾,所以被骂甚至被打都是正常。

如果他不是歌颂满清,而是这样说乱说某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怕是挨刀子都可能。

另外,此人非常狂傲,不像是读书人的作风。

真正的学者,越是读书多,越是知道自己的无知,越是谦虚。

很多诺贝尔奖得主都说自己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在科学某一个领域的某一个小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而已。

相反,阎崇年则不是这样。

2009年9月9日,阎崇年在家中会见四家媒体的记者,就自己搞的《康熙顺天府志》一书发出了“挑出一个错,奖金一千元”的悬赏。

这种口气简直就是惊人。怕是康熙现在复活,自己写自己历史,也绝对不敢说这种话。

结果一堆人提出问题,指出书籍错误有近千个,要求拿赏金。有的还起诉到法院,最后不了了之。

之前萨沙说过阎崇年的话题,这里不再多说。

只说一点。

弘扬本民族文化无可厚非。

但是弘扬本民族文化必须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而且不能随意踩踏甚至污蔑其他民族。

如果这么做了,摆明了就属于煽动民族矛盾。

在中国,民族问题还是有的,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煽动民族矛盾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万幸的是,满族大体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满族和汉族融合程度很高,时至今日其实满族已经不存在。

希特勒说过,一个民族的根基是文化,而文化的根基是文字。

试问,今天还有几个人会说满文?连文字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文化,满汉现在还有什么区别。

本来满汉不存在民族矛盾,却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多卖几本书,为了出名,煽动民族矛盾,这是什么行为?

煽动的结果就是阎崇年自己被打,网上舆论沸腾,满汉开始隔膜。

我们可以看看,中国那么多历史学学者,建国以后长达快70年,请问有谁因为民族问题被人当众打的?


萨沙听过一种说法,北方一些文化和娱乐领域的人,试图通过宣扬满族文化别树一帜,用来获得自己的实际利益。

因为推出了很多相关的学者和谬论,故意拔高满清,蔑视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

个人认为,这些人不属于言论自由范围,应该定为煽动罪,给予严厉的惩处。


萨沙


打人的这哥们叫黄海清,因为一巴掌获得了15天的行政拘留,后来记者采访他:

记:你看过很多阎崇年的讲座或书吗?

黄:看过一些百家讲坛,但没看全,因为看不下去。他的书,我不会去看,也同样看不下去。

记:你读过哪些史书或史料?

黄:我没有多少时间专门买书读,很多知识都是从网上学习的。

当天为了能接近阎崇年,他在现场买了阎崇年的一本《明亡清兴六十年》的下集,“因为这一本最便宜,26块钱。你不买一本他的书,你就没办法接近他,所以我挑了本最便宜的。”

他的历史知识来源于网上,打阎崇年很可能就是因为看了网上流传的一个东西叫阎崇年语录。

这些语录有的来自他的讲座,有的来自媒体对他的采访,有的则不知来源。

这份语录中有些比较激进的说辞比方说:

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语录有的是根据阎崇年的讲座,采访加工出来的,有的则是有人原创加进去的,有真有假,假的看起来就都像真的了。


比方说网上曾经盛传的阎崇年写的《满江红·清帝逊位100周年祭》,就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的手笔,阎崇年说自己从不写诗。


阎崇年曾否认说这份语录是假的,有较真的人翻遍他的讲座采访来证明这份语录有的话是他说的,有真有假真真假假让人难以辨析,但是,信的真信了,怒的真怒了。

这些言论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有的人在网上口诛笔伐,但是有的人就付诸暴力行动了。


===============



薛白袍




阎崇年这顿耳光挨得不冤。

2008年10月5日,阎崇年到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现场签售活动,签售活动是作家们与粉丝展开互动或者强化粉丝粘性的利器,当然钱也照赚。当时,阎崇年正高高兴兴地给读者签着名,忽然冲出个男人,对着阎崇年的老脸“啪啪啪”地扇了耳光。所有人都被这幕惊住了,阎崇年也懵了,不过他很快又恢复了镇定,然后继续签名。

在“阎崇年被掌掴”事件发生后,迅速引发了热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件事?阎崇年作为名声在外的历史学家难道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阎崇年被打是因为他的“口无遮拦”。

我们看看阎崇年是什么来头,知名历史学家,曾是《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应该是很厉害的清史专家了。但是,我们也不要被他的头衔吓倒,这年头谁还没做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事?专家们做的更多。但是,专家代表着现今的所谓权威,却不意味着绝对。

回到正题,我们继续说阎崇年的事,阎崇年被打正是由他所阐述的清史史学观点引发。



一、对待满清的态度。

清朝的皇帝没有暴君,没有昏君,也没有怠君。

阎崇年过分吹嘘满清,尤爱为努尔哈赤代言,他曾经颇有感触地写到:“我同努尔哈赤心灵相通五十多年了。”阎崇年这话显然已经将自己摆在了与努尔哈赤的同等位置,所谓的“心灵相通”也是在说努尔哈赤的行为他是万分赞同,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可以将努尔哈赤夸得天地失色,称赞努尔哈赤是伟大君主。

努尔哈赤造反这事可以理解,他成功了,阎崇年崇拜他夸他也可以理解,但是,是否是努尔哈赤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所做的事都应该被肯定?所犯过的错误都应该被刻意忽略?满清所犯下的错误又是否值得被原谅?



二、对于民族融合的阐述。

皇太极五次带兵杀入关内,有一次掳掠“人牲97万头”,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阎崇年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姓姚的教授说过的话,汉朝对待匈奴太过于残酷。这两人的观点是不是很有趣?同样是民族融合,汉朝叫残酷没人性,满清叫理所应当值得被理解。事实上,如果他真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的话,这件事绝对是悲剧,根本不存在什么悲喜难说。

战争虽然是民族融合的捷径,但是战争过后的屠杀,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有失人道主义的行为真的可以用“难说”两个字轻描淡写吗?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现在这片土地上只有汉。民族融合永远不可能是利用简单的血腥手段达成的,因为那叫奴役,不叫融合。



三、对于文化融合的阐述。

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问题有冲突。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

阎崇年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强行说成是简单的文化冲突,这是在有意地美化清朝的血腥镇压,如果这事放在汉人王朝,早不知道被他们这些专家喷成什么样了,也许会是那位姚教授所说的“残酷”。再说了,蒙古草原文化和满洲牧猎文化什么时候融合了?满清与蒙古的文化融合便没有冲突了?清朝是对蒙古进行了有效统治,但是说没有问题没有冲突就是无稽之谈。

此外,满清入主中原从本质上而言也许根本谈不上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但是满清所谓的“文化”对于汉文化而言意味着什么?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或许挺适合解释这场所谓的“民族融合”。



今天姑且说这几点,但是也足以反映出阎崇年对满清的过分美化,脑残小说和清宫剧美化便罢,他作为知名的具有较强史学观导向的历史学家也为了这么点利益便罔顾史实,实该被打。

因为怒者没有办法与他说理,他作为“权威”更不会接受“蝼蚁”的挑战和挑衅,所以怒者只能在签售现场动手。

最后,历史应该怎么说?

等等……

我不是专家,这个问题不要问我。


史不知味


阎崇年,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研清史,头顶无数名誉头衔。


2008年10月5日,阎崇年在江苏无锡举行读者见面会,推售他所撰写的书籍《康熙大帝》等,在为读者签名期间,突然遭到一年轻男子接连掌掴。

作为历史学家,在早已有了历史文献公论下,由此发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理念无可厚非,是并不代表着可以无视历史,毫无边际。

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阎崇年对清朝的过分吹捧,满清入关大肆屠杀的美化(满清入关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屠城式屠杀?数十年时间,中原人口由5100余万人降到1900余万人,2/3人口消失,著名的扬州十日等反人类屠杀到他口中成为文化融合??);


“文字狱”的升华(赫赫有名的清朝文字狱,绝无仅有的恐怖程度仅仅论为维护清王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剃发易服的另类解读(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将努尔哈赤这样的“强盗头”赞作伟大君主,违反了人类发展进步规律。

如今清入主中原后的大肆屠杀、闭关锁国、镇压革命、割地赔款、卖国求荣等国耻之事网上飞传,而阎的颇为过分抬高清朝的解读言论自然而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长此以往冲突肯定无法避免。

而且,打人者黄海清曾几次试图与阎崇年沟通均无果,更是加深了矛盾。

正视历史,尊重历史。

以上


木剑温不胜


阎崇年,一个七十多岁的“历史学家”,竟然被人给打了,竟然被扇了两耳光,到底还有没有天理?老人也不放过吗?

打人者黄海清说:嗯,是我打的,谁让他胡说?

打人?胡说?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件事情的始末,也看看打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阎崇年售书现场,突然被打

2008年10月5日,对74岁的阎崇年来说是一个和平常不一样的日子,因为这是他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名售书的日子。但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天,让他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售书会刚刚开始不久,从人群里走过来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二话不说,就是给阎崇年老爷子来了两记响亮的耳光。

众人都愣了,阎老爷子也愣了,直接被打懵了。保安一看情况不对,赶快过来,把小伙子抓住了,不久公安局来人把小伙子带走了。

阎崇年冷静了一会,又开始平静地签名售书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是,老阎的内心绝对不会像他的表现那般冷静....

打人的小伙子叫黄海清,被拘留了15天,罚了1000元钱。

为什么要打阎崇年?难道两人有仇?

打人的原因,来自阎崇年在《百家讲坛》的言论和观点

15天后,打人小伙黄海清出来了,各路媒体纷纷采访,小伙子也是来者不拒,并且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对自己的打人行为不后悔;二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悲痛。

有人问黄海清,为什么要打人呢?黄海清答道:“阎崇年刻意美化清朝,很多的清朝暴行,被阎崇年合理化了,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也是对各民族的不负责。”

记者问道:“能不能举两个例子?”

黄海清答道:比如“剃发易服”,被阎崇年轻描淡写地说道“那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让大家不要“上纲上线”。可是,清朝初期,为了剃发易服,杀了多少“汉人”,为什么不说?多少万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阎崇年却说这只是“文化交流”。这是为清初的大屠杀开脱。

黄海清继续答道:再比如,有人问“阎教授,如何看满清入关制造的血案扬州十屠?”,阎崇年竟然说“说不上是悲事,也说不上是喜事”。这事难道还不算“悲”?

总之,阎崇年对满清过分美化,使历史蒙尘,颠倒了黑白。

记者问道:“那你不害怕阎教授和你打官司吗?”

黄海清:“当然不怕,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做错,我不后悔,至于打官司,我是坚决奉陪的。”

大家看明白了吗?原来,阎崇年对清朝的言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而黄海清就是这很多人当中的一员,只是这种表达情绪的方式,确实过激了。

到底应如何看待阎崇年的言论?

虽说,就是个观点之争,但实际上,是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的问题,所有事情都是要一分为二看的。历史,应当被尊重,不要刻意地歌功颂德,也不要刻意地去抹黑。

清朝,自然有它出色的地方,也有它魅力的地方,但阴暗面也是一抓一大把,那些为了他们的统治,而进行的各种残酷屠杀,老百姓自然不会忘记;在康熙对疆域的保护上,在雍正有力的改革上,老百姓也能看得见。

不应为了刻意张扬“出色的方面”,而进行大范围的“粉饰太平”,这不是对待历史的态度。不要试图抹掉大面积的黑色污点,那么大,抹不掉,需要的是面对。

希望的是,讲历史的人,能够更客观一点。

阎崇年,1934年生人,北京满学学会会长,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汉族。有人说,他祖上是满族,这个我觉得还是得要有充足的证据说明,不能随意认定。

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都是不可分割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尊重历史,但我们更要珍惜现在。

阎崇年被打,主要还是对清朝的“歌功颂德”多了点,如果美化的少一点,客观历史再多一点,可能会更合适。但有些话说得太多,未必就能让你上台。还是互相理解吧!


蓝风破晓


打人的那哥们叫黄海清,网名“大汉之风”,从网名可以看出是个铁杆皇汉。他之所以要打阎崇年,是因为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主讲清朝帝王的时候,对清朝有太多的美化之词,甚至对入关之时针对汉族的屠杀说成是清朝的功绩。阎崇年因此成为“满遗”的代表人物,皇汉的重点攻击对象。


所以这位热血方刚的汉族小伙子也不例外,他先是放出话来要和阎崇年教授理论理论,但阎崇年不理他。可黄海清憋着一肚子火气,非要和阎崇年一较高下。

2007年10月,年过70的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名售书,黄海清也来参加。等到阎崇年为他签完名后,和他近在咫尺的黄海清当场给了阎崇年两个耳光,全场哗然。

事后,黄海清被行政拘留15日,罚款1000元。黄海清以这样的方式名噪一时,而他的行为则在网络上被很多人称赞,说他为汉族人出了一口恶气。对此,黄海清同样表示并不后悔。


不过我认为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打人是最愚蠢的一种,何况被打的还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学者。学术之间有争论是很正常的,用拳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而且阎崇年也并没有过分美化清朝,他在讲到努尔哈赤的时候,说后金在辽东大肆屠杀汉人。讲顺治的时候,把圈地、投充、逃人列为清朝弊政。讲康熙的时候,批评了文字狱。讲道光的时候,说道光是个无作为的皇帝。他说咸丰、同治无能力,是个软蛋。

再讲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同样对清朝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进行了批判。


看到有些回答说他有美化屠杀的言论,比如网上盛传的《关于扬州十日的考辩》,阎崇年已经进行了辟谣,并非他所做。还有什么扬州市各级人大和政协委员对阎崇年美化屠杀言论表示愤怒的新闻,也是假的。扬州市政协对此表示毫不知情。

可能阎崇年的言论对清朝的某些方面确实有溢美之词,但该批判的他还是批判了,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

以上。


石头说历史


2007年10月5日,百家讲坛主讲、年逾七十的阎崇年老先生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售时突遭一年轻男子掌掴。

事件发生后,舆论一时大哗。

其实,在咱们这个社会里,要行侠仗义何必找一个70多岁的老夫子。

何况,阎老先生的课讲得真是可以的,但课讲得再好,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不是?难不成不符合你的胃口,你就提拳就打?

可是,话又说回来,无知而思维短路的粪青除了欺负他能欺负的人,他还能干什么呢?

说到底,学问上的事情,有理说理,没理闭嘴,动拳头就是说不过人,又算个什么东西?

民国史学家孟森先生曾说:

“明初代元,以胡俗为厌,天下既定,即表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孙不能遵守。

后代于前代,评量政治之得失以为法戒,乃所以为史学。革命时之鼓煽种族以作敌忾之气,乃军旅之事,非学问之事也。

故史学上之清史,自当占中国累朝史中较盛之一朝,不应故为贬抑,自失学者态度。”

以此而论,无论那名青年如何激烈地反对阎先生的观点,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他应该深刻反省。

  

不过,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也就是所谓主流媒体仍旧占据主导地位的年代,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掌掴事件,问题恐怕还出在话语权的极度不平衡上。

在当时,精英学者拥有主要的话语权,而许多媒体为追求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以及附于其上的商业利益,把过多的资源给了明星学者,使他们占据主要版面和黄金时间;

另一方面,普通大众的话语权却极度缺乏,在主流媒体上难以找到与之对等的表达机会。

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中,各种观点应能够自由地呈现,平等地竞争,从而接受公众的批评。而在当时的年代,做到这点殊为不易。

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数传统媒体背后其实是有权力支撑的,它们出现的声音对其他声音实质上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而对于这种极不平衡的状态,持不同观点的人多数只能在网上反击,网络的特点决定这些反击看起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流于情绪化和泡沫化。

当然,类似的问题,在网络不断普及、所谓主流媒体不断边缘化后,而自媒体不断壮大,无论学者还是普通网友都可以通过网线直接连接,那种高高在上的端着感早已无影无踪。

或许,在目前的时代下,类似这种直面冲突的事件就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了吧!

因为事实很显然,一个普通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吸引力,自然能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发出声音,获得影响力,也就没必要去当众掌掴一个课讲得还算不错的老学者来出名了吧!


坑爹史册


阎崇年被打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太过狂傲,二是嘴上没把门的。当然,打人是不对的,打人者也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了代价。

从专业知识上来讲,阎崇年对清史的研究很深,他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亡清兴六十年》我也听过,还是很吸引人,我们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望尘莫及。

但阎崇年在做人做事上有两点不足,因此也挨了不少骂,甚至被打。

一是太过心高气傲,牛的飞起。

阎崇年曾公开说过,凡是想要跟他讨论历史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

“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怎么讨论?”——阎崇年。

这就有点太嚣张了,按照阎老师的理论,我们既不是篮球专业,也没有得过篮球比赛冠军,更没有参加篮球国家比赛的经历,肯定没有资格和职业篮球运动员交流篮球。但实际上,NBA很多超级巨星都会和普通粉丝、篮球爱好者讨论、打篮球(尽管有些是商业活动)。

二是嘴上没把门的,口无遮拦。

阎崇年对清史的解读一直被网友批判有失客观,特别是过度美化清朝。当然,每个人对历史的解读确实不同,不能强行统一认识,但关于“扬州十日”的评论却令人难以接受。

满清入关后,为彻底征服汉人,留下很多屠城记录,最著名的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虽然对扬州十日的屠杀天数、死亡人数尚有争议,但学术界内主流观点都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并且是反人类的、血腥残暴的罪行,无论如何不能洗白。

但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中多次发表汉人难以接受的观点,主要有:

1,“为什么60万人的满族能够征服1万万人的汉族”——阎崇年认为是“天合、地合、人合”,即满清征服汉人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人合方面,其中之一是少杀人”。具体到“扬州十日”,阎崇年认为扬州的“攻城、巷战在一天内结束,一般说没有必要大屠杀,而且当时的大炮没有多少杀伤力,由此引起的报复也就没有根据”,“扬州十日”屠杀事件不存在。

2,“扬州十日”是民族融合文化的表现——阎崇年在讲《康熙帝的志与学》时,认为满清征服中原是民族融合的过程,但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难免有文化冲突——这个观点原本很正常,但他后面又多了一句话——“扬州十日”就是这种文化冲突的表现。

我们看看其他历史学家对阎崇年历史观的评价:

葛剑雄(全国政协常委,大学教授):

除了文字狱就没有办法保持稳定吗?除了杀人就没有其它民族融合的办法了吗?历史研究不能脱离事实,今天我们理解这段历史,不等于历史就没有是非。专制总是不对的,杀人也是不对的,侵略就是侵略,这些是非要明确。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历史学家,应该冷静地对待历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和感情,但历史学家应尽量少掺杂感情因素,每段历史,都只不过是研究的对象,个人的爱憎不作为评判历史的标准。

阎崇年的观点显然已经超出正常的历史范畴,罔顾民族感情和人类伦理底线了——如果屠城是民族融合中文化冲突的表现,我们还是不要民族融合罢了。

在众多质疑阎崇年观点的人中,一名叫黄海清的网友尤其愤慨,他想要跟阎崇年当面讨论,但人家阎崇年早就放出话来:你和我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咱不屑跟你讨论。

黄海清更加愤慨了,“既然你在公共媒体上宣传你的学术观点,就该接受公众的质疑,只传播不被质疑,甚至不予讨论,那就是媒体霸权”,你又不是皇帝,凭什么这么霸道?

黄海清是个立说立行,敢作敢为的汉子,既然不给平台讨论,我也不跟你废话,于是在一个签名售书活动上,他递上新买的书,等阎崇年签完名后,一个巴掌抡了过去。

巴掌打完后,黄海清为自己的莽撞和冲动付出了代价——被拘留半个月,他原本可以做出更冷静更聪明的选择,但当时太过冲动,想不出更缜密的计划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阎崇年教授被打事件,2008年10月五日,此人在无锡的新华书店与读者见面,一开始场面都非常的融洽,在其签名售书的时候,突然一个年轻男子走到其跟前,迅速打了他两下,工作人员迅速控制局面,人群中还有人在大喊活该,实际上媒体也曾报道过此事,说是该男子和阎崇年有学术分歧。

阎崇年教授也算颇有成就了,他代表历史学家在央视讲清朝的历史,但是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看待历史方面并没有客观,也没有公正,这是学历史的大忌,看待问题不全面,比如他说清楚实行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形式?似乎不了解历史的人都说不出这种话来。再比如他说文字狱维持了社会的稳定,那么我不禁要问了,维持社会稳定的方法只有这一种吗?

值得一提的是他每次提到清朝,都是一个劲的鼓吹,甚至还说出了扬州十日是促进了民族融合,这种言论也太厚颜无耻了,他的种种言论,其实历史界很多人已经看不惯了,因为这简直是睁眼说瞎话,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是总不能脱离实际,只是鼓吹吧?

当然了,话说回来,即使他是个清吹,如今大多数人都很厌恶清朝,但是打人终究是不对的,那位小伙子还是太过年轻气盛了,和其看法不同的人多了去了,有相反的想法说出来便好,没有必要拳脚相加。

最后还是奉劝大家一句,无论什么时候,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就会被别人认同,当出现分歧的时候,要么求同存异,一起讨论,打架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阎崇年是研究清史的,他对清朝的过度推崇和美化是他被打的根本原因。

先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经过

2008年10月5日下午,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与读者见面,不仅与读者进行讨论,还参与签名售书活动,就在阎崇年为读者签名的过程中,一位手拿阎崇年作品的男子(名叫黄海清)在排队排到阎崇年签字时,突然掌掴其脸部,当黄海清想继续打阎崇年的时候,被保安人员拦下,随即带离场外,随后另一位男子与保安人员也发生肢体冲突并试图进入签名区,该男子还大骂阎崇年:“汉奸,活该”,但最终也被带离出场,而阎崇阎坚持活动结束后也匆匆回京。



那么阎崇阎为何会被黄海清掌掴呢?原由是这样的:

阎崇年研究清史,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吹捧满清,这其中不乏一些过度美化清朝的言论,比如最让黄海清反感和痛恨的关于“扬州十日”的言论,阎崇年这样说道:“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是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文化有冲突。‘扬州十日’就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他言语之间便把当年满清屠杀汉人的罪恶淡化成文化的融合和冲突,说实话这是非常不对的,也是不正视历史的表现!

除此之外他过于美化清朝皇帝,将文字狱这些本是反面典型全部美化成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更加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于是黄海清一直想找个机会和阎崇年理论一番,有一次黄海清得到过和阎崇年见面的机会,他想和阎崇年好好理论,但阎崇年却跟他说等活动结束给他三小时时间,然而黄海清最终没能等到阎崇年的人,却等来了他的几句话:“凡想跟他讨论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怎么讨论?”,很显然阎崇阎不想和不喜欢清朝的人讨论,也很显然黄海清不满足条件。


黄海清觉得自己被戏弄了,他愤怒的说:“既然你在公共媒体上宣传你的学术,就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只传播不被质疑,甚至不予讨论,那就是媒体霸权”,于是他这次决定要采取一些极端行动来“惩罚”阎崇年的虚伪,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那么由此看来,阎崇年被打一是他并不公正的历史观(对清朝的过于美化),二是正如黄海清所说的,媒体霸权,不敢与质疑他的人进行辩论。这种行为往大了说就是人品有问题。

真正研究历史的学者是持有一个怀疑和鼓励别人怀疑的心态去研究历史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保持一颗求取真相的心!很显然阎崇年不是这类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一个目的—把自己喜欢的清朝推向一个崇高的境界,让其他所有朝代都要匍匐在清朝的脚下,这是很自私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根本不能称之为“清史研究专家”,只能算一个无知自大的清吹而已!

还有的人说他之所以吹捧清朝原因是他时满族人后裔,但不管他是不是,都必须要正视历史,否则谁能信服?

当然了,我也并不是说阎崇年被打就是对的,毕竟阎崇年被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而黄海清正直壮年,一个年轻人动手打一个老人怎么说也是不对的,这一点认知希望大家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