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生活才刚开始

生活中,一提到中年,大家都会下意识的将中年和油腻、压力等词联系到一起,仿佛中年是一个可悲的年龄段,散发着颓废和疲惫的气息。但这真的就是全部吗?

很多人都对张爱玲《半生缘》里的这段话感慨不已:“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其实不然,人生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有觉得孤独的时候,但生活的大部分其实是由孤独以外的事情所填充的。

中年,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节点,甚至可以说是人生中最辉煌的年龄段,是充满了希望的新起点。

孔子曰: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明代顾宪成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而中年正好处于修境和悟境这两个境界,是人生最好的时间段。到了中年,我们对自己有了深入的认知,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再迷糊过日子。有了自己的观点和坚持,不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于过去,不再执着。对于未来,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期待,不再迷茫不前。

这是时间带给我们的成长。顺应天时来到中年的我们,少了热血与激情,但多了稳重和理智,比过去的自己更自律,更有思想,也更有能力。

因此,我们不必避讳中年。中年是人生征程中最好的,可以继续创造奇迹的一个阶段,昂首前行,迎风破浪,一切皆有可能。

中年也拥有着人生中的幸福时光。

这个时间,孩子还在身边,没有远在外地一个月都不见得见一次,天天陪伴,可享父子天伦之乐。若父母还健在,那更是人生之福,有着来处和归途。另一半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考验,爱情转为亲情,可以一起度过浪漫时光,也可以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你不必矫情地将事情全部揽下,作为另一半的她/他也是你可依靠的存在。

人到中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夫妻之间更懂得彼此的不易,家庭更加和谐温馨。中年人的累取决于心态,家人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前进的动力。无论何时,家庭都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少年人烈如酒,中年人温如玉。平敛锋芒,感情蕴藏于理智的中年,也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人到中年,应当学会放手,学会珍惜,学会承担。

放下执念痛苦,换得心境平和。珍惜身边人,珍惜每一天的时光,这些都会成为老年的美好回忆。承担随着身份变化的责任和重担,用智慧化解烦恼,用勇气开启新生。应当珍惜友谊,播种善良。每一段友谊都来之不易,中年时段仍不散的友情都是靠我们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应当好好珍惜。播种善良,收获的往往是温暖。我们不经意间的善举,带给他人的或许是人生中难能可贵的希望。应当善于学习,享受运动。

活到老学到老。中年的学习,是对空洞心灵的补充,学到的是知识,悟的是智慧,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

哪个中年人不想逆风翻盘呢?

可光说没用,所以也来越多的中年人都开始审视自己,投资自己。例如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MBA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读了MBA是不是就不焦虑了呢

我看未必,反倒更加焦虑。要知道,考上以后,MBA对一个人的考验才正式开始。

作为一个周一忙到周五的职场人,你的全部周末从此被学习占据。小组Case Study到深夜,写作业到凌晨2点,备考到天明这些是每个MBA都必须经历的人生坎坷。你的同学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都超高,每个人电量都超强,聚餐喝酒到深夜,第二天早上照样准时出现在课堂。

哎,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怎么可能不焦虑。当然,这种焦虑对于油盐不进的中年人来说,绝对利大于弊。人是群居性动物, 彼此之间的行为会产生正向影响和激励。

慢慢你会发现,被大家拖着拽着累成狗的日子,你最终也坚持下来了。

学习了大量知识以后,你的认知也升级了。对一个商业问题,你已经可以从会计、金融、运营、管理等各个角度来分析风险、状态、优化以及效益。你开始思考如何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有多浅薄。

你甚至愿意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宏大商业课题。

而这些,就是职场上你的老板永远不愿意教你的硬核竞争力——思维和格局。

MBA或许不是唯一提升自己的方法,但至少现在也不乏是一条提升自己学历,人脉,资源于一体的好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