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靠经验活着的。
老话讲得好,夜路走多了,会撞到鬼。老话还讲,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这些话没有什么逻辑支撑,更缺乏大数据,但它对结果的指定不容置疑,是必然要出现的。初听起来,这种话毫无道理,但日子久了,你会发现,它几乎百分百的应验。
还比如,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还比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现在年轻人不信这个了,觉得在我们小的时候,即或是工作以后,对世界有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后,对这些话,还是笃信无疑。
信一种东西它不是毫无道理的,我们信的不是古话,而是古话里面藏的人生经验。
经验是什么?
它的确不是科学,不是用一大堆数据推理出来的。它只是熬过岁月的人,在岁月里按大概率事件一点点堆积出来的一种论证,一种结论。
这种结论的确不严谨,也无法给你一个值得信服的说明,如果你想反驳,很容易就会将它推翻。
比如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你会说某某是恶人啊,做了那么多恶事,怎么还不报,不仅不报,而且活得越来越好。
事实也确是如此,他的确活得越来越好。
但我们能因他而拒绝相信恶有恶报这个逻辑吗?我想不能。
经验是从岁月里沉淀下来的,被岁月反复证明。它是我们对日常的一种判断,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生活哲学。
举个例子吧,最近嘀嘀平台又出事了,温州一女孩被害,嘀嘀方面已经做了道歉,但细读其案发过程,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商榷。但我以为,最该商榷的,是我们该不该相信经验?
没嘀嘀以前,照样有黑车,我也遇到过多次,而且坐过一次。坐黑车时内心真是有一种没来由的惧怕,稍微偏离一下线路,就担心这家伙会不会咋样。那次黑车把我拉到了兰州西站桥下,我是强烈要求提前下车的。那以后,我再也不坐黑车,而且要求家人也不能坐。为什么?因为这种车辆信息是封闭的,你没有一点心理安全保障。出租虽然服务态度有时成问题,但总体讲,因为是出租车,乘客心理上能获得一种安全感,觉得司机不敢胡来,有单位管着他。网络时代,各种新生事物滚滚而来,相比之下,年轻人容易对这些新生事物产生好感,且信任它。我们中年人,却总是止步不前,老爱怀疑。不是代沟的问题,说白了还是经验的问题。宁可落后点,但也要绝对安全。
年轻人不相信经验,关键点不是年轻人有啥科学依据,也不是年轻人无所畏惧,而是年轻人缺少岁月。
有些东西是岁月给你的,不经历岁月,你真的无法明白。
很多错误为什么中年人犯的少?不是中年人看得明白,事实上今天的中年人,在看明白这点上,已经无法跟年轻人比肩。关键一条,是中年人相信经验,并在经验的尺度里先对自己吃不透的事物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这个判断很重要。
不符合常理的东西,我们第一态度不是去马上信任,而是保持必要的怀疑与警惕。
这种警惕与怀疑,同样是经验。
我们总爱说,年轻人做事不过脑子。这脑子是什么?就是拿经验先来过滤一遍,给自己一个基本的判断。它是完全对的,还是有可能出现偏差?
这道工序真的不能少。
人类是不能否定自己经验的。任何科学的发明,其实都没有经验牢靠。
新的东西固然对我们有巨大吸引力,但被经验反复确证了的老东西老事物,也不意味着它就过时。
我新与旧的取舍上,我还是倾向于比较牢靠的那一方。新的我不反对,但新的必须在生活中得到一定验证,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时,我才去尝试慢慢相信它。
閱讀更多 許開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