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最全老洋房盘点1】那些沪上知名的老洋房

上海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上海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老洋房的踪迹较多。

随着电视剧《安家》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对上海的老洋房开始感兴趣。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破产的比利时人老费穆尔卖掉自己心爱的洋房,万分失意地离开了上海,机缘巧合的是,六十多年后,他的孙子费穆尔被派到上海工作。费穆尔很想找到并买下祖辈当年的旧居,这时他遇到了亨利,一位专门在上海从事洋房经纪的美国人。

老洋房蕴含的价值绝非一砖一瓦所能砌成。两位老外在新上海“炒洋房”的故事,对广州这样老洋房资源丰富的城市也很有借鉴意义。把老洋房变成“宝”。

在上海的西南角,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几条幽静的马路边上一幢幢房子红瓦粉墙,尖尖的屋顶,椭圆形的钢窗;透过花园的栅栏,你可以看到大片浓绿的植物,几棵参天大树从栅栏顶上探出头来。

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户映出温婉的灯火,隐隐约约飘出轻曼的钢琴声。这就是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花园洋房。上海的“洋房生活”不但是上海市民的梦想,它也是一些生活在上海的老外们的梦想。

1.陕西北路186号:荣宅(PRADA荣宅)

荣宅,是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于1918年购入的家宅,堪称上海最为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2017年10月17日至11月12日,荣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发展历史:

1918年,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于1918年购入的家宅;

2004年,荣宅被列入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遗产;

2005年,荣宅荣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称号;

2017年10月17日——11月12日修缮后的荣宅对外开放。

2011年,时尚品牌 Prada携手修缮专家建筑师 Roberto Baciocchi启动对荣宅的修缮。

荣宅的修缮工程目标在于修补破损之处,以恢复宅邸内饰外景的历史原貌;同时对宅邸进行必要的结构性加强及功能性革新。

意大利和中国专家工匠团队承担起对宅邸多处装饰与结构的保护工作——包括石膏装饰、木质镶板、彩色玻璃及类型多样的装饰面砖等。制作工艺与安装技巧都尽可能效仿传统,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与百年前荣宅最初建造时保持一致。

修缮之后,在荣宅经常会举办一些展览。


2.陕西南路30号:马勒别墅

马勒别墅 Moller Villa,又称马勒住宅,位于上海市 陕西南路30号,占地五千余平方米,花园面积近两千平方米。

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1919年来上海后靠赌马成为富商,时任上海跑马厅大班。)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的私人花园别墅,历时9年,于1936年竣工。其实,这座别墅的设计者是马勒的小女儿。小姑娘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一幢童话格局的大房子。她父亲马勒于是便根据女儿梦中所见的样式造了这座别致的挪威式住宅。

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离开了中国,留下了这栋无法带走的“梦幻城堡”。马勒住宅多历战乱,几经转手,1949年后成为共青团上海团市委办公场所。1989年,马勒住宅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威海路420号:查公馆

查公馆建于1920年,原为东、西两幢,邱信山、邱渭卿兄弟二人各一幢,亦称为“邱氏住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邱家后代家庭内部矛盾加剧。当时民立中学校舍毁于炮火,原在租界内租借的临时校舍不敷应用,亟须另觅较大房屋作校舍使用,改为民立中学校舍,便与邱家洽商租借了该住宅。

其中,西楼于90年代民立中学改建时已经被拆除,剩下东楼作为民立中学办公楼。东楼的塔尖也由于遭受雷击和火灾毁坏而拆除。现已不存在的西楼住宅在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归公,曾被作为“新生活”俱乐部。

2010年2月7日12时06分,历时13天,这幢老建筑平稳移至终点--兴业太古汇威海路入口道路一侧,完成了57米的新生之旅。

查公馆以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独树一帜,见证了上海大中里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上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人文坐标之一。


4.汾阳路150号:白公馆

所谓“白公馆”,是指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


5.武康路口华山路849号:丁香花园

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此园副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该处现为丁香花园,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后来传给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经迈。另一种传闻是丁香花园原是英国泰兴洋行大班(经理)林克劳夫的住所,后来卖给了李鸿章最小的儿子李经迈。但不管哪个传闻,都和李经迈有关。我们暂且按第一种说法演绎。

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起,作为洋务派首领的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近代化的军事工业、纺织工业及航运业,如江南制造局、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等,经常住在上海,随从而行的是他的宠妾丁香,李鸿章便委托盛宣怀在上海为她置办一笔不动产。盛氏心领神会,便在海格路(今华山路)购置2.67公顷土地,特聘美国建筑大师艾赛亚-罗杰斯来沪设计。罗杰斯是现代化建筑的开创者之一,善于将卫生、消防、暖气等新设备与建筑艺术结合。他建造了一座新颖的别墅和美式大花园,园内种植了许多丁香丛,人们称之为丁香花园。


6.宁海西路182号:杜月笙公馆

杜公馆是位于上海市宁海西路(旧称华格臬路),是杜月笙生前真正居住的,由一幢中式两层石库门楼房和一幢中西合璧风格的三层楼房组成,宁海西路182号“杜公馆”建于1926年,该处原建筑是幢前后三进的独立住宅,建筑面积1062平方米,2层砖木结构主楼内的整个客厅的用材都是当年黄金荣送给他的,包括一根楠木雕花大梁,在当时价值不菲。解放后1951年宁海西路182号“华东京剧团”使用,1955年移归“大生注射针厂”使用,1973年起由市工具设备公司使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高架延中绿地时被人整体卖走。有一个华裔加拿大人,出高价买下了这座杜公馆。并请来专业人员,把这座房子一砖一瓦、一石一木、落地的合页门、整根的红木雕花大梁、石碑石柱,都小心翼翼地拆卸后,把材料都编了号存放在江苏同里一个仓库内。杜公馆中式两层石库门楼房已经移建至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西云楼商业街内,可惜的是三层楼房由于为钢混结构无法移建只得在西云楼商业街内仿造起来。


7.东平路9号:爱庐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宋美龄的陪嫁“爱庐”,现在属于Sasha’s西餐厅和上海音乐学院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到了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不过这所住宅也不是蒋介石掏钱买的,而是他大舅子——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买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

这幢法式花园洋房位于法租界贾尔业爱路9号(现东平路),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副楼位于主楼两侧,分别是侍从人员、警卫人员的住所及工作室。主楼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组成。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学校的一部分。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及卫生间,且有一秘密暗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从暗道直达楼外。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着。


8.愚园路1136弄31号:汪公馆

汪公馆于1931年建立,地置是上海市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 。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 ,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汪公馆由协隆洋行柳士英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行婚礼。

汪公馆楼内客厅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梁柱平顶饰以彩绘,配以壁画。地坪采用柚木镶嵌成芦蔗纹图案,踏步栏杆也用柚木制成,室内扶梯花纹则用紫铜仿古铸造。起居室呈西班牙古典装饰,书房、卧室则采用不同的摩登风格,还专辟有女主人闺中会客室,用以款待女眷,于豪华中显示高雅。

汪公馆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遍植花木,亭台假山、小桥流水点缀其间,尽显幽雅。四周围墙筑成城堡式,墙壁塑有梅花图案,就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镂空铸成松花图案,其风格与主楼一脉相承,在当时可谓上海滩少有的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