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红小学•教研】静夜录课记——战“疫”下的微课录制有感(一)

当你不能外出,外来物力人力也不能前来相助,并且家中成员全在宅家为国贡献,你想达到类似录音棚录制效果的微课时,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你会怎么做?


——夜深人静,行动。

是故,静夜录制,并须录制高质量的微课,需这样行动。

2月15日,我们接到第一批微课录制任务,我校承担二年级语共六节微课的务。
说实话,我头大。
因为每年举行微课大赛的时候,我们都要为老师们的录制技术设备问题熬煎一二,常常请专人使用专门设备陪同录制。而这次,怎么请?怎么安排专门设备?特殊时期,为国家为个人,都不能让老师外出录制。所以,所有的设备困难、技术难题,只有靠老师们自己了!
拿到任务,根据文件指示,我召集起学校里的精兵强将,开始行动。
根据安排,第一个人需在2月18日上交成品!是的,2月15日下午4点多下发任务,2月18日第一人上交成品。尤其,微课要面向全区甚至更广范围内播放,微课的教学设计及技术质量要求非同一般!
二话不说,我承担第一课《找春天》。
饭需一口一口吃,困难得一个一个克服。
眼下,先备好课。


分配完任务,我开始收集起电子课本,找到电子教参,还幸运地从家中书橱上抽出吴忠豪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文本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二年级下册版。我将电子版相关资料进行分享,而这本教学设计,便拍图发群。期待着我们都能顺利地设计出一节优良的微课。
2月15日,是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刚刚忙完第一周的网上教学,我和全国老师一样,都盼望着安静地过一个周末。脖子已硬,眼睛已花,家里也是上课听课做饭跳绳,扭成麻花。
特殊时期,再硬的脖子也要坚持,再扭的麻花也莫怕。

2月16日,拿起课文纸,开始备课。我看来看去,我要备什么?想读单元导语,恭喜您,您所持的电子课本没有单元导语页;想回忆回忆以前的上法,对不起,现在是统编新教材,这也不是三年级;想借鉴借鉴哪个老师的课,不好意思,这是备微课,常态课是不能用的。
短短一篇课文,不过187个字,我把它从前读到后,再从后读到前。看了又看吴教授主编的名师教学设计,也是没什么头绪!
我想起正教二年级的小贾老师给我说的话,这一课她们二年级都学过了。我推测生字词自然教过,课文中可以进行语言训练的点中明显的一处老师们一般也不会忽略。我便慢慢定下自己的思路。避过学生已经学过的,教更有用的东西。我将从教参上读到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做为一个训练点。因为电子教参下来才不久,估计在没有单元导语的电子教材下,这个语文要素不一定很好地进行落实训练。同时,明显的一处言语训练大家可能都做过,另一外的仿说拟人句就不一定了。朗读、品悟和仿说,就够成这个小微课的内容。我以“春”为线索,设计读春——话春——寻春的思路,将朗读指导、说话训练及拓展阅读紧凑地融为一体。朗读指导后测试,测试中品读,品读中仿说,仿说中提供支架,仿说后简明拓展。一个比较满意的设计经过数番修改后,并在区教研室马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

2月17日晚10点,在家人都睡了后,我抱着笔记本电脑,拿着手机,披了件外衣,准备开始录制。
而在这前期,为装好ppt2016已经折腾了数个小时。鬼知道我的电脑怎么装了那么版本office:offic2003版、offic2007版,然后安装一次,提示一次有旧版本,再安装一次再提示有旧版本……时间是多么宝贵,我却不断在“浪费”。
安装好office2016,我先研究区局培训的ppt2016录制方法。几经试验,直接录制带背景音乐的外音,完全不行,声音不平衡,噪音太大。而家中现在是一条耳机也找不到,半只话筒也没有,这个录制,只能靠外音。这就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并以失败告终。
开始研究在手机上录制。可是,还是有背景音乐,而且背景音乐有变化,怎么处理?这又着实费了一番脑子。又用了一两个小时。
录制音频技术问题已解决,现在正式录音。是的,不过8分钟的微课讲稿,硬生生说了一二十遍!这不,又用掉一两个小时。
录好音频,开始录制视频,谁知这也不简单!不是下手太快就是下手太慢,我又尝试用ppt导出视频方式进行,居然画面卡顿!又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耐心研究。嗯,还是慢慢“享受”生成视频的蜗牛速度……


凌晨五点了,微课视频录好了。我打开一听,声音怎么这样失真?
我又坐都家中的台式电脑上,去寻找会声会影软件,企图再次编辑视频。找了半天也没见,然后想起来,去年把这台电脑换了。我开始使用爱剪辑进行合成,消除原音频轨道,合成新轨道,设置参数,慢慢渲染……这时,东方已经鱼肚白。我继续使用Q影音剪裁多余的片头片尾。一遍成不了的,只得一遍又一遍。8点21分,我上交了我的成品。现在已是周一。半个小时后,8点50,我带着沙哑的声音,开始上网课……

我的微课视频顺利通过。接下来的几天,其她老师的课,文稿怎样改,课件怎样调,16:9怎么设置,哪一处衔接怎么改进……在区教研室马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下,时不时讨论到深夜。教学设计也是设计一次推翻一次,再设计一次,再推翻一次……我们在这种不断地否定之否定中,感受着打磨的痛与长。而录制呢,无一例外都在夜里!大家拿着手中的土机器,摸索着这个软件,那个“工厂”,一遍一遍地试着。有的人连熬了两个晚上,有的人也几乎一夜通宵,有的人则被要求反复修改……只要最后一节微课没有提交,我都和大家一起调侃:又一枚电脑高手正在诞生的路上……

周六下午14点,六节微课终于全部通过。熬了一周的夜,也终于告一段落。

2月28日,又一个周五,第二批微课录制任务下发。再一次要求次周周一上交第一节微课成品。原以为轻车熟路,不承想我的ppt2016免费版到期了,我又寻找其它方式录制,3月1日晚,我又一次折腾一宿……

白日录不得,总须夜里功。一磨课如人,功成人如玉。

如玉人,不至我一个。

赵凤婷,一级教师,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副校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信息资源应用名师、渭南市教学新秀。编导的微电影《眼》荣获国家青少年公益优秀影片奖,影响广泛。著有多篇文章在《教师报》《少年智力报.教师版》《渭南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