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文書殘紙

樓蘭文書殘紙,是指在樓蘭遺址發現的墨書的殘紙和木簡,殘紙中有西晉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號,這批殘紙當是西晉至十六國的遺物,其內容除公文文書外,還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書體除介乎隸楷之間的楷書外,還有行書和草書,這些殘紙是研究魏、晉、十六國書法的寶貴資料,不但使我們得以窺見晉人的真實用筆,而且為研究當時書風的演化提供了實證。

考古發現,所見樓蘭鄯善兩漢時期簡牘書法主要包括有土垠遺址和尼雅遺址出土的簡牘。這些漢簡也是迄今為止在樓蘭鄯善地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批漢字書法實物,其藝術風格與中原兩漢書法一脈相承。樓蘭鄯善魏晉南北朝時期藝術主要類型中尤以西方傳來的犍陀羅佛教藝術和中國書法藝術最具尤典型意義,構成了樓蘭鄯善藝術史上輝煌的篇章。

樓蘭鄯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漢文簡紙書法作品主要出土於樓蘭和尼雅遺址中。據有關質料統計在樓蘭鄯善地區共發現漢文簡紙文書800餘件。其文書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公元3世紀中葉和公元4世紀中葉。以樓蘭L.A古城所出土的漢文簡書為例,其上迄曹魏時期的嘉平四年,下止前涼建興十八年。這些簡紙的發現不但為研究樓蘭鄯善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等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同時也對研究樓蘭書法藝術史提供了確實可靠的現實意義。

中國書法至魏晉南北朝時代,各種書體已趨於成熟階段。真、草、隸、篆、行等書體皆臻完備,而風格流派各異,在中國書法史中形成了一個藝術高潮期。從樓蘭鄯善出土的簡紙文書的書體類型來看,基本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類型的變化形式,在這些不同的書體類型中滲透著樓蘭鄯善地區特有的地域化風格特徵,從而形成了風格鮮明的"樓蘭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