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眾汽車2020年規劃,是不是很“來電”?


前兩天大眾集團剛舉行完線上的年度媒體溝通會,雖然疫情籠罩下的汽車行業是一片愁雲慘淡,不過好在整個2019年大眾集團的業績很給力,高管們談起各品牌表現時底氣十足。



作為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大眾汽車品牌2019年交上的這份答卷也是亮點頗多,全球的新車交付量創紀錄地達到了630萬輛,在幾大核心市場的份額都有所增長。財務表現同樣出色,銷售收入實現了5%的增長,達到了884億歐元;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增長了17%,達到了38億歐元;營業銷售回報率也從2018年的3.8%增至4.3%。


都說2019年車市寒冬,為啥大眾汽車品牌還能逆勢增長呢?這主要歸功於SUV產品線的不斷豐富,從2016年至今大眾汽車品牌的SUV車型數量已經從4款增加到了14款,在小型SUV、緊湊型SUV、中型SUV和中大型SUV市場,大眾汽車分別佈局了T-Cross途鎧、T-ROC探歌、Tiguan途觀和Teramont途昂等車型。



不論是中國市場還是歐美市場,SUV都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車型,大眾汽車品牌的SUV戰略可謂踩準了市場節拍。在歐洲,SUV已經佔到了大眾汽車品牌總銷量的37%,在美國這個比例更是超過了50%。得SUV者得天下,有了豐富的SUV產品線,不但能進一步提升大眾汽車品牌銷量,還能顯著提升利潤。


除了車型規劃得好,大眾汽車品牌在控制成本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到2019年底,大眾汽車品牌已經通過崗位精簡等方式每年減少了27億歐元的成本支出。當然精簡崗位削減成本並不是一味的為了省錢,而是希望整個大眾汽車品牌能夠以更輕盈的姿態來擁抱未來出行的新時代,所以在精簡了1萬多個傳統崗位的同時,大眾汽車品牌又在數字化和電動出行領域新增了4500多個崗位。


再見2019,你好2020


2019年的這份成績單,可以說代表著大眾汽車品牌“變革2025+戰略”第一階段的完美收官。早在2016年整個集團提出這一戰略後,大眾汽車品牌就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一方面改革傳統業務,另一方面向著電動化和數字化加速前進。



隨著2020年的到來,大眾汽車品牌也開始進入了“變革2025+戰略”的第二階段,對於新階段的目標,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首席運營官Ralf Brandstätter給出的答案是要做“電動出行領域的領導者”,同時“繼續向數字科技業務轉型”。



在電動化方面,今年大眾汽車品牌將繼續展開強大的攻勢,第一款基於MEB平臺的量產純電動車ID.3將在夏天交付用戶,純電動SUV車型ID.4也將緊隨其後,同時現有的燃油車型也將推出更多的電動化版本,可謂“電力十足”。



按照計劃,到2022年大眾汽車品牌將為每個重點細分市場都提供純電動MEB車型,到2025年每年的電動汽車銷量至少要達到150萬輛,到2050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實現碳中和。


有了如此豐富的電動車型,自然少不了更加智慧的“大腦”,接下來大眾汽車品牌也將在軟件上下功夫,推進品牌的數字化進程。


去年6月大眾集團首次對外透露將成立一個名為Car.Software的新部門,負責集團各品牌的汽車軟件工作,涵蓋互聯車輛&設備平臺、智能車身&數字化座艙、自動駕駛、車輛運行&能源、數字化業務和移動出行五大業務單元,今年1月首批3000名數字領域專家已經到位,新部門正式開始運轉了。到2025年這支數字化團隊將擴充至萬人以上。



之所以要打造自己的軟件產品,主要是因為未來的智能汽車中電子架構是核心,只有通過它才能實現功能的不斷迭代和軟件的實時更新,我們熟知的OTA和自動駕駛都要依靠它才能實現。從ID.3開始大眾汽車就要上馬自己的軟件產品了,只有將電動化與新電子架構結合,才能打造出真正屬於大眾汽車品牌的智能電動汽車。


道路是曲折的,未來是光明的


作為“變革2025+戰略”第二階段的起始之年,2020年對於大眾汽車品牌來說格外重要,而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現無疑為接下來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疫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除了對供應鏈和物流體系打來挑戰,也抑制了汽車消費需求,再加上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也讓對受影響業務進行評估變得很難。目前大眾汽車品牌已經決定將旗下的歐洲工廠停產10個工作日左右。


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無疑將影響今年大眾汽車品牌的業績表現,不過2019年的良好表現也給了大眾汽車品牌團隊信心和底氣,應對眼下的危機也多了一份從容。就像Ralf Brandstätter所說,“我們過往的經驗一再證明:只要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