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趨勢!靶向+靶向、免疫+免疫雙抗藥物全球爆發,腫瘤治療新篇章

醫學發展迅速,隨著最新的兩款抗癌方式——靶向及免疫藥物的來臨,癌症患者的預後發生了質變,精準療法逐漸替代了“全面殺”的傳統化療。但,目前上市的靶向或免疫藥物作用靶點單一,對於一些較複雜的腫瘤,往往需要通過多藥聯合方案來治療。抗癌時代將革新,近期,一款新型的、單藥能可同時針對兩個作用點位的抗癌藥物在研發線上湧泉而來,這種被稱為“雙抗”類的不少藥物展現了亮眼的前期數據,有望譜寫腫瘤史上新治療篇章,一起看看靶向與免疫的雙抗藥物有哪些。


雙特異性抗體(BsAb),顧名思義,是指能同時特異性結合兩種抗原或兩個表位的抗體分子,可以發揮兩種單抗聯合的協同作用。上圖為雙抗藥物的研發路線。

靶向篇:

四大藥物各顯神通


1.EGFR/MET雙抗:JNJ-372逆轉奧希替尼耐藥!還能治20ins!


JNJ-372(JNJ-61186372)是美國強生公司與丹麥Genmab公司合作,基於DuoBody平臺研發的靶向EGFR以及cMet的人源化雙特異性抗體。JNJ-372能夠同時抑制EGFR以及cMet的磷酸化,以及下游信號的激活,並且有較強的ADCC(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



2019年年ASCO大會公佈了它的研究結果。1期研究納入了108例經治的EGFR突變(包括敏感突變、20ins及其他罕見突變)晚期NSCLC患者,接受JNJ-372治療。結果亮眼,在後線治療中,ORR(客觀緩解率)達到了28%之高,並且療效遍及各種EGFR亞型。這些患者包括C797S突變,MET擴增,既往對奧希替尼耐藥。



另外,JNJ-372對EGFR20ins還有起效。20ins亞組分析中,DCR(疾病控制率)居然達到100%!ORR為30%(其中2例是波奇替尼耐藥的患者),給難治的20ins患者帶來新希望。



JNJ-372通過雙靶點抑制,對EGFR-TKI耐藥後繼發的多種突變類型(包括C797S、MET及20ins)都展現了療效,並且耐受性良好(3級及以上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只有9%),有望成為今後攻克EGFR耐藥的新星。


JNJ-372按中國已經開展I期臨床研究已經開展,可在一下網址查詢: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2609776


2. HER2雙抗:橫掃乳胃食管結腸膽管癌!赫賽汀、T-DM1耐藥後的新選擇


ZW25是一種新型的抗HER2治療藥物,其可與HER2受體進行雙重結合,既可以結合曲妥珠單抗的ECD4區域,也可以結合帕妥珠單抗結合的ECD2區域,是靶向同一蛋白的雙抗型藥物,2018年的ASCO大會上公佈了初步結果,入組的患者均為HER2高表達的腫瘤患者(結腸癌、宮頸癌、膽囊癌等),既往接受過中位4線的系統治療,在ZW25治療前,患者的HER2類藥物使用情況:曲妥珠單抗 (93%), 帕妥珠單抗 (48%), 及T-DM1 (43%)。一共入組了42個患者。


總體的ORR為36%,DCR為55%。在乳腺癌組,ORR為33%,DCR為55%;胃食管癌組,ORR為44%,DCR為56%;結直腸癌DCR為67%。總的腫瘤縮小率:68%(21/31,42個患者中31個為可評估的。安全性方面,僅1例患者是3級副作用,沒有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在2019年ESMO-ASIA大會,該藥再次公佈了1期研究結果。入組病人69例,包括膽管癌、直腸癌和胃癌等10多種實體瘤。其中,80%的病人至少接受一種HER2的靶向治療方式,接受前期治療的中位值達到3。在接受ZW25的每週10mg/kg或每兩週20mg/kg初始劑量情況下,在最終可評估的57個病例中ORR達43.9%,DCR達到了70.2%。



其在膽管癌中的客觀響應率最高,ORR達到了66.7%,DCR達到78.8%。直腸癌和胃癌中的客觀響應率分別為46%和39%。此外,在其他類型的腫瘤中也可以看到確認的反應,包括胰腺癌患者的靶病變減少100%。中位PFS為5.5個月,且仍在持續評估中。此外,ZW25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均為1級或2級,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耐受性良好。


3.DLL4/VEGF雙抗:Navicixizumab治療婦科腫瘤有一手,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


19年10月7日,FDA授予Navicixizumab(DLL4/VEGF雙特異抗體)快速通道設計,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3線治療的高級別卵巢癌、原發性腹膜癌或輸卵管癌患者。根據1b期的數據顯示,18例接受過≥2線治療(都用過紫杉醇,13例用過貝伐單抗)的患者用紫杉醇+Navicixizumab的ORR達到44%,DCR為77%。


4.CD3/PSMA雙抗:AMG 212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結果積極


AMG 212(pasotuxizumab)能靶向前列腺特異膜抗原(PSMA)及CD3。先前的研究表明,PSMA這是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一個潛在靶點。一項研究入組16名mCRPC患者,被分為5個不同劑量組。在數據彙報時,3名患者的PSA水平下降了一半以上。其中一名接受了19.4個月治療的患者,軟組織轉移出現了完全消退,骨轉移也有明顯消退。


5.HER2雙抗:KN026中國申報臨床受理


該在研抗體藥物是康寧傑瑞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Fc異二聚體平臺技術(CRIB)開發的HER2雙特異性抗體,能夠識別HER2上的兩個不同表位。2018年10月,康寧傑瑞宣佈該在研藥物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美國FDA批准。在中國,它已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正在開展臨床研究。


免疫篇


1.PDL1/TGF-β雙抗:M7824治療肺癌二線ORR可高達86%!


M7824(MSB0011359C)由Merck自主開發,是一種雙功能的融合蛋白,為PDL1/TGF-β雙抗,由兩個部分構成的。一端是能夠識別結合PD-L1的抗體結構(Y),類似於T藥、B藥、I藥等已經上市的PD-L1抗體;另一端是可以結合TGF-β的TGF-β受體II型融合蛋白(Trap),可以捕獲TGF-β,從而減少腫瘤組織及其周圍促癌的TGF-β。鑑於這種獨特的作用機制,M7824被稱為第2代PD-1或者升級版PD-1.



在2018年ASCO大會上,該藥二線治療晚期NSCLC的結果公佈,在27例PD-L1陽性患者(PD-L1>1%)中的ORR達到了40.7%,在PD-L1高表達(PD-L1>80%)患者的ORR更是高達71.4%(n=5/7)!在GSK最新披露的2018年財報中,M7824二線治療PDL1高表達NSCLC患者的ORR達到86%,突破了目前所有免疫單藥的療效,創下史上新高!



此外,M7824在針對宮頸癌、胰腺癌等實體腫瘤中的I期臨床試驗也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2018年ASCO上,公佈M7824治療的19例晚期實體瘤患者的療效如下圖,結果表明M7824在所有劑量水平中均有療效。



目前,在中國藥物臨床試驗官網已經發布了M7824的招募信息(CTR20190305),將M7824與K藥(PD1單抗)頭對頭對比一線治療PDL1表達陽性的晚期NSCLC患者。另外還開啟了晚期膽管癌的II期臨床(CTR20191364)。


2.PD1/PDL1雙抗:信達IBI318進入臨床試驗,全球領跑


2019年上旬,信達的PD1/PDL1雙抗IBI318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近日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擬在患者體內開展針對血液腫瘤及晚期實體瘤的臨床試驗。據悉,IBI-318是由禮來公司與集團共同發現,並由集團負責在中國進行開發。IBI318同時阻斷PD-1及PDL1信號轉導途徑,並增強免疫突觸的形成,從而加強抗腫瘤活性。該藥為全球首個PD1/PDL1雙抗類在研藥,也是國產新藥,非常值得期待。


3.國產PDL1/TGFβ雙抗:恆瑞SHR-1701已經步入臨床


恆瑞醫藥的在研雙特異性抗體SHR-1701可同時靶向於PD-L1和TGF-β兩個靶點,機制與M7824類似,目前處於Ⅰ期臨床研究階段(CTR20181823),用於治療晚期惡性實體瘤患者,這是首家進入臨床階段的國產“2代PD1”,在國外已經進行到了II期研究。我們共同期待國產新一代PD1日後帶來的驚喜。


4.PD1/CTLA4雙抗:XmAb20717抗癌活性優於PD1單藥!國產PD1/CTLA4進入臨床


Xencor研發的XmAb20717是PD1/CTLA4雙抗,在細胞研究中,相比於PD1單藥,免疫雙抗藥可以更好地促進腫瘤局部白介素-2、CD45+及干擾素γ的聚集激活,調動集體的免疫細胞功能。與PD1單抗+CTLA4單抗雙藥結合相比,雙抗單藥的能力毫不遜色。



在動物實驗中,XmAb20717能有效地減輕小鼠模型中的腫瘤負荷。



類似的,國內康方生物的AK104是PD1/CTLA4雙抗,1期臨床試驗已經在進行。


雙抗藥物全球研發激烈,腫瘤治療新時代或將到來!


目前,全球雙抗研究火熱,不同靶點的雙抗藥物都在研發中,其中以PD1、HER2、CD19、CTLA4、PDL1及BCMA等靶點為最多見。期待這些新藥未來能把腫瘤治療再推向另一巔峰,開創出全新的高效治療時代。



以下為國內外目前在研的雙抗類藥物。


圖片源自: 佰傲谷BioV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