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后的滑膛炮不再加装炮口制退器了?

LeoYangGG


M4坦克发射穿甲弹,二战期间实际上已经有了“次口径穿甲弹”但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普及,大部分型号的穿甲弹与炮管口径相同,弹头采用比坦克装甲硬的含钨高合金钢用以增加穿甲能力…这个期间坦克炮炮口是有制退器的,用于降低发射药的反作用力(后座力)以保护好炮塔的座圈和坦克炮其它机械装置。

而二战以后由于坦克装甲厚度和性能的提高,再采用同口径的穿甲弹击穿装甲显然是有些吃力,因为同口径的穿甲弹截面很大,降低了弹头的压强,这就好比一根扦子和一把锥子的对比,相同作用力的条件下锥子穿透的深度肯定要比扦子深了很多,所以要研发次口径穿甲弹,用于增加单位压强。
但次口径穿甲弹不能由坦克炮直接发射,它需要有铝合金的弹托将它夹持和固定,当炮弹出炮口之后弹托与弹芯分离,如果再使用炮口制退器弹托不容易与弹芯分离,很可能造成了弹托卡在制退器上,所以现代坦克已经不在使用炮口制退器了。

我军94式105毫米坦克炮,它是线膛炮,也是因为发射次口径穿甲弹
容易出现弹托与弹芯分离困难的问题取消了炮口制退器。

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原先一些阻碍武器性能提高的装备附件或者零件必须要减少。


皇家橡树1972


因为现代滑膛炮都要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这货在炮管里的时候,外壳还能被约束。但一旦出膛,外壳就会分离,如图所示。

而炮口制退器这玩意本来是靠挡板的反射气流来对抗后坐力,但这股气流同样会影响脱 壳穿甲弹的弹套分离,从而影响穿甲弹的弹道,有时候甚至会导致弹套直接卡在膛口制退器上。

当然,这也不绝对,CV90装甲车上那门120mm滑膛炮就有制退器,而且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但制退器设计制造时得非常讲究气流的折转,对每个侧孔的流量偏转和角度都得精雕细琢。但即便如此,还是容易在发射数次之后出一些幺蛾子,所以各国普遍都选择不用制退器

话说回来...现代坦克一般都是五六十吨的,缺个制退器也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