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之情·山水之性——魯剛

導讀

他學習傳統經典,直追宋、元,旁汲傳統文人畫,大量的研究式的臨摩為他打下了深厚的根底。加上他大量的有創作目的的寫生,使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出入自由,遊韌有餘。近年來,魯剛在作品題材方面有了較大的拓展,他也畫梅蘭竹菊等傳統花鳥畫題材,更多的是描繪鳴禽飛鳥,出於傳統而又不拘泥於傳統,更融入了他對生活的理解與感受......

魯剛

藝術家魯剛簡介

1971年出生

安徽穎上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現居北京

2006年作品《瑞鶴圖》獲第十三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銅獎

2008年作品《清音迎曉》入選第十四屆當代花鳥畫邀請展

2008年《幽谷》入選全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邀請展

2010年作品《竹雀圖》入選《中國工筆畫論壇兩週年慶典作品展》

2010年作品《風林驚雉》獲全國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優秀獎

2011年作品《信遊天際》入選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

2012年作品《暮啼歸去》入選中國當代花鳥畫展

2011年應邀參加“時代·精彩”全國工筆畫名家邀請展

2012年參加王天勝教授首屆精英班赴韓作品展

2012年參加“美麗中國”全國中國畫主題展

2012年多幅作品入選“點擊實力——中國畫工筆捲”

2013年參加“詩興依然”當代中國畫家八人展

2013年作品參加“海嶽風華”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邀請展

2013年參加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邀請展暨《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年展

2014年參加錦雲軒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4年作品《曦·兮》獲全國第四屆線描藝術大展優秀獎

2014年作品《溯流溪去》入選“精緻立場”第二屆現代工筆畫大展

2015年赴日本參加第二十二屆全日中展·東京國際藝術大展

花鳥之情 山水之性

——品魯剛的花鳥畫

在當今社會,要沉潛下來,平心靜氣地鑽研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需要大勇氣、大淡定乃至大智慧,魯剛就有著這份難得的勇略。魯剛生長於山水瑰麗,且富有重教育、重傳統文化藝術的安徽,優美的自然規律和濃郁的人文氣息,在他內心深處紮下了堅定的人生目標。帶著對藝術的執著開始了自己追夢之旅,2006年進入了天津美院教授賈寶珉工作室,一年後繼而南下進入了中國美院花鳥畫研修班,連續三年的傳統基本功訓練使他有著極強的創作慾望。2010年到北京,就讀於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專攻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學院派對藝術嚴謹、深入的學術風氣亦深深的薰染著他。這些年來對魯剛的繪畫創作產生了深深影響的是多次寫生。

寫生帶給他的繪畫衝動,自然造化的勃勃生機賦予了他自身無限的靈感。在與自然的交流對話中,他體味著繪畫帶來的快感。在這種衝動與靈感中,他時時在體悟自然與傳統精神間的暗合之點,並從此開始不斷尋找著自己的語言。在導師們的指引下不但於繪畫技法有了跳躍式的進步更研習美學、繪畫史論,於素質學養、眼界見識等方面得到明顯提升。他的人生經歷及他藝術思想的遞變,我們似乎已經很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發展前景。

魯剛是一位勤于思考、且一旦認定則堅持不懈的畫家。他常講:我要把傳統的繪畫元素與現代的審美相結合,就是說符號越傳統越好,審美氣息越現代越好。基於這種高品位的藝術追求,他專注於花鳥畫創作,能夠將幾乎所有心力用於花鳥畫創作。他蟄居畫室,背依深遠的傳統,取諸鮮活的地域資源,皈依本真的個性生命,不浮不躁,潛心鑽研,努力於花鳥畫創作。他將學到的知識、技藝反芻精進,在藝術上又有了新突破。近期的創作,給我以刮目相看的感覺。

魯剛是一位具有較高審美取向的畫家。他學習傳統經典,直追宋、元,旁汲傳統文人畫,大量的研究式的臨摩為他打下了深厚的根底。加上他大量的有創作目的的寫生,使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出入自由,遊韌有餘。近年來,魯剛在作品題材方面有了較大的拓展,他也畫梅蘭竹菊等傳統花鳥畫題材,更多的是描繪鳴禽飛鳥,出於傳統而又不拘泥於傳統,更融入了他對生活的理解與感受。魯剛又深入生活汲取養料,重視寫生,他常細緻地觀察身邊的方方面面,尋找著生活中生動真切的美景,他的作品往往描寫身邊司空見慣而又別有趣味的場景。在魯剛筆下,畫作結構清晰,筆墨靈動,呈現為筆端生機鬱勃的畫面,極具天趣。他筆下的花卉、禽鳥都充滿了活潑潑的生趣,讓人感受到他對自然、對生命的真摯熱愛。

魯剛是一位頭腦清醒、非常淡定的畫家。他清楚的認識到花鳥畫由於在文人畫傳統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從形式、構圖、筆墨、款印等多方面都存在比較高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又往往都與文人畫的傳統相貫通,需要好好的修煉、修養和文化格調,相對於當今畫壇這種浮躁的氣氛來說,要做到這一點是需要一定的決心和恆心的。對這種慢功出細活式的精練,又有多少人能夠或者願意去付出呢?人們往往在反反覆覆的對比與選擇中,去發掘比較收益高、進入快的畫種去探索。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看上去與投入收益無關事情最後都能用這種方式來找到很準確的答案。

只有那些從文化的高度去思考、去把握的人,才能瞭望青山不放鬆,在花鳥畫的探索中取得不俗的成果。他在書法上花費的精力和對傳統筆墨的體驗,為他以後的藝術拓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畫特別是寫意花鳥畫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菁華的濃縮,要深入其裡困難重重。2000多年前,佛陀為了尋求真理“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這種為追求真理不惜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漫漫修學之路,會有無數障礙和困難,需要我們以勇氣來擔當。魯剛對人厚道、直率、熱情、堅韌,從藝執著、勤勉、明理、融通。他深知此理,並一如既往地努力著,有人說大智慧的藝術家都是設計好了自己的人生規劃,且有定力的前進,最後成為藝術大師的。我覺得魯剛的人生是有規劃的,是具有堅持不懈的定力的,他的未來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魯剛作品賞析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魯剛·作品


推廣新勢力 | 攻學術·領收藏·私人定製

嚴禁圖片運營商業